一口气看完徐渭,东方梵高,大明三大才子之一:用艺术拯救抑郁

一口气看完徐渭
他是东方的梵高,一幅《墨葡萄图》写尽自己悲凉的一生,他是大明三大才子之一,连唐伯虎都甘拜下风,他是重度网易云患者,自杀9次,次次未遂。本期文章让我们一口气看完徐渭的一生,明正德16年(1521年),徐渭在浙江绍兴府山阴县出生了,徐渭的出生多少有点潦草,没有像徐霞客、张岱那样投在一个富裕有功名的家庭,相反,徐渭出生在一个趋向衰落的大家族,而且徐渭也不是嫡妻所生,他生母是他父亲徐鏓晚年纳的小妾,像狗血影视剧里的那样,嫡夫人把小徐渭抢了过来,并把生母赶出了家门,小徐渭百日的时候父亲便去世了,加上嫡母本就不是自己的亲生母亲,怎么可能对小妾所生的徐渭有多关爱,所以小徐渭的童年过得并不是很开心,徐渭14岁那年,苗夫人去世了,这下对徐渭来说多少有点糟糕,在长兄如父的古代社会,他只能跟着长兄徐淮居住,不过对于这个大自己30多岁的老大哥徐渭表示真的亲近不起来,所以相处的不是很愉快,看着别人家的小孩父慈母孝、兄友弟恭的,徐渭眼睛里只有羡慕两个字,尽管没有像其他小孩那样有个很快乐的童年,但是徐渭这孩子打小就聪明,不知道遗传了谁的基因,还是上天给徐渭开了扇天才的大门,小徐渭六岁读书,九岁便能作文,十多岁时仿汉朝杨雄的《解嘲》作《释毁》,顿时登上同城榜热搜,一连好几天都被徐渭是神童的话题霸屏,在这样的矛盾情况下,徐渭难免形成了既孤傲自赏又郁郁寡欢的性格,随着徐渭的成长,徐渭也意识到自己虽然被民间奉为大才子,但是还是希望得到官方的认可,有个编制身份,嘉靖19年(1540年),带着满肚子墨水和满脑子知乎者也的徐渭参加了科举,惊喜的是徐渭考中了秀才,意外的是在后边20多年里参加了8次考试的他都没能中举,一时不知道上天是给他开了扇窗还是关了门,这给徐渭整迷茫了,科举走不通的徐渭表示无所谓,我会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嘉靖20年(1541年),21岁的徐渭入赘绍兴富户潘氏,还没过几年好日子的徐渭怀疑人生了,本来就爹不疼娘不爱的,好不容易能捞点家产继承继承,结果在自己25岁的时候被地方的豪绅无赖给霸占了,要命的是自己的妻子潘氏又得病早逝了,论惨,还有谁比我更惨,简直是造孽,家破人亡,功名无望的徐渭真的是焦虑,迷茫住了,本打算去太仓混口饭吃,结果不如人意,没辙,徐渭只好灰头土脸的回来了。
嘉靖27年(1548年),徐渭开了个辅导班“一枝堂”,没事就教教书,辅导辅导孩子们的功课,虽然没能考上科举,但徐渭的这波操作也算是曲线救国了,和所有渴望建立功业的好男儿一样,徐渭也想用自身的才能施展抱负,嘉靖33年(1554年),东边的那群倭寇很不安分,频频骚扰东南沿海地区,正处于中心地带的绍兴便是主要的阵地,徐渭看着这种状况,加上自身通晓兵法知识,便参与到抗倭的战役中去,虽然比不上戚继光那样家喻户晓,徐渭的才能也得到了浙江巡抚胡宗宪的注意,胡宗宪可是大有来头的,他不仅是一代抗倭英雄,还是当时权臣严嵩了门生,钦佩徐渭才能的胡宗宪一个劲儿在徐渭面前刷存在感,想把徐渭招入幕府,成为自己的幕僚,不过由于嘉靖29年,蒙古首领俺答在北京干的那些阴间事,让徐渭很是气愤,一连写了好几份稿子diss严嵩误国,看着眼前这个献殷勤的严嵩门生徐渭真的是纠结,最后由于钦佩胡宗宪的抗倭胆略,徐渭还是成为了胡宗宪的幕僚,这可把胡宗宪给高兴坏了,连摆几大桌庆祝庆祝,在胡宗宪幕府这段时间可以算得上是徐渭的高光时刻了,得到胡宗宪重用的徐渭总算有个大显身手的舞台了,作为胡宗宪的智囊团,徐渭没少给胡宗宪出谋划策,若是帮助胡宗宪擒获了倭寇首领徐海,并招抚了海盗头头汪直,可没高兴几年,徐渭又跌入了低谷,被对家捏住小辫子的严嵩一下就被搞垮台了,作为严嵩门生的胡宗宪也跟着被批斗,没了前途的徐渭只能另谋出路,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徐渭来到了京师礼部尚书李春芳门下,因为性格不合,徐渭很快便辞职回家,哪知道李春芳是个小人,对于徐渭说来就来说走就走的行事很不满意,便威胁徐渭继续回到他手底下干活,还没在老家歇脚的徐渭只能回去一趟,请自己的好友游说一番,这件事才算了结。
嘉靖44年(1565年),胡宗宪再次被逮捕入狱,对于胡宗宪来说,这一次可没有上次那么好运了,被对家冤枉的胡宗宪不堪受辱自杀在狱中,得知这个消息的徐渭非常痛心,徐渭的性格本来就比较偏激,加上自身坎坷的遭遇和连年应试不中,精神状态很糟糕,常常深夜网易云,对人生无望的徐渭写了一篇文辞激愤的《自为墓志铭》,然后拔下墙上的铁钉插入自己的耳朵里,一心求死的徐渭当然没能死成,不过他老是变着法自杀,不是拿斧头砍自己脑袋,就是用棒子敲自己,接连自杀9次都被救活了,这放在古今中外,徐渭都是个狠人,那些自杀方法光听着就疼,嘉靖45年(1566年),徐渭又一次发病,因为怀疑继妻张氏不忠,便将她杀死了,徐渭也因此下入大牢服刑七年,不过在一众得力好友的援助下,徐渭在明神宗即位大赦天下的时候获得释放,这其中就有翰林编修张元忭,也就是张岱的曾祖父,出狱后的徐渭可以说是穷困潦倒,重度抑郁,坎坷的人生遭遇和始终不得志的报负,无时无刻不在摧残这位才子,所幸,徐渭将这些都通过艺术来抒发缓解,在他的书法绘画里,徐渭肆意的将自己的情绪和感慨倾注在笔下,徐渭的狂草气势磅礴,自有一套章法,他的书法将当时明代书法引向了一个新的高度,将一些书法家甩在身后,遥遥领先,在绘画上,徐渭更是中国泼墨大写意画派创始人,青藤画派鼻祖,他的画一挥而就,自成一派,受到许多文人墨客的夸赞和追捧,就连后世的齐白石、郑板桥都扬言想成为他的书童,甘愿给他打下手,徐渭还是个六边形战士,在戏曲、军事、茶学方面都有不俗的造诣,虽然没能亲眼目睹徐老先生的书法画作,但是在后世对他的评价中,能看出徐渭是当之无愧的奇才。
徐渭晚年的日子很是悲苦凄凉,虽然没能通过科举考试,但是徐渭有着读书人治国平天下的抱负,徐渭晚年辗转于很多地方,应北部边防重任吴兑的邀请,北上充任宣化府文书后又来到塞外,经戚继光介绍来到辽东投靠李成梁,教他儿子李如松兵法,不过因为身体状况不好,徐渭只能又一次打道回府,随着年龄的增大和身体状态的恶化,徐渭晚年的日子过得并不逍遥,在朋友上由于性格理念的不合与至交知己张元忭闹掰了,加上自身性格的狂妄敏感,徐渭在社交上面是吃尽了亏,徐渭对钱没啥概念,有钱就都花完,没钱就去卖字画,他的一些门生或晚辈朋友经常或骗或抢,从他手中得到了不少作品,加上动不动就来个自杀生个小病,家里的一些书法字画都变卖完了,这让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徐渭经常吃不上饭,典型的吃了上顿没下顿,不过徐渭这人傲气的很,哪怕是吃不起饭了,也不去乞求那些追捧他的富家贵士,在我们看来,这多少有点死要面子活受罪,毕竟天大地大吃饭最大。
万历21年(1593年),穷困潦倒的徐渭去世了,终年73岁,他去世时,身边只有一条狗相伴,床上连一张席子都没有,这样的结局实在让人感慨,他天赋异禀,才识过人,奈何命运多舛,一生颠沛流离,亲情的缺失,爱情的离失,入仕的失意,前途的渺茫,这些让徐渭自负又敏感,他恃才自傲,一身学识却无法入仕为官,他敏感不安,一身才能却无法大显身手,上天给了他令人艳羡的天赋,却没能给他顺遂安稳的一生,在多少个波折遭遇的背后,他是怀着怎样的心情一次次自杀,又是怀着怎样的感悟做下一幅幅旷世奇作,“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曹操的《短歌行》不仅道出了自己的感慨,也写出了徐渭的悲凉,“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置野藤中。”(半生落魄已然成了老头子,独自站在书斋中听着呼啸的晚风。 笔下有明珠却没有地方可以卖,只能闲置在荒乱的野藤中。)这是徐渭对自己的理解,人生十有八九不如意,徐渭对自己的遭遇何尝不感慨呢,纵观徐渭的一生,他是大明三大才子之一,是享誉闻名的文人,但是一生命运多舛,未得重用,最后明珠蒙尘,悲凉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