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的形成和独立思考之难
2022年的奥斯卡颁奖典礼上的明星打架。 颁奖礼的主持人洛克开了一个威尔·史密斯老婆贾达光头的玩笑,然后史密斯上去当众打了洛克一巴掌。那一分钟的视频,瞬间传遍了全网,成为奥斯卡历史上的经典场面。 网上还有人P了张电影海报。威尔•史密斯演过一个电影叫《当幸福来敲门》。这个海报给改成了,当大嘴巴子来敲门。 有一位小学老师,在六年级的社会课上,把一个新闻事件,反复讲了5遍。在每一遍的讲述里,他通过给出不一样的信息,来测试学生们的反应。 第一遍,他说“主持人拿史密斯老婆贾达的光头开玩笑,贾达当时就坐在旁边。史密斯不爽了,上台扬起手掌,当众打了洛克的脸。”三个班的同学里有四成支持史密斯。 第二遍,他说“贾达是因为生病而脱发的,洛克是在讽刺一个病人。”这下,史密斯的支持率升到了九成。 第三遍,他说“嘲讽固然是暴力,但打人是更严重的暴力,而且洛克事后解释了,自己不知道贾达留光头是因为疾病。”同学们一听,也有道理,史密斯的支持率又掉到了四成。 第四遍,他说“史密斯小时候目睹过母亲被父亲家暴,所以他发誓要守护家人。贾达又曾经因为脱发而封闭自己,好不容易才走出来。”这下,史密斯的支持率又回到了八成。 第五遍,他说“这是奥斯卡94年来第一次出现暴力事件,被全球十亿人围观,还包括你们这些未成年人,这是恶劣的公众影响。如果洛克起诉,史密斯可能要面临6个月的牢狱之灾和巨额索赔。”这又让史密斯的支持率跌回了五成。 你看,通过控制信息反复讲述,史密斯的支持率高高低低来回波动,过程中,从头到尾都没有改变立场的学生,只有不到四分之一。 这就是实验的重点,不是看支持谁或不支持谁,而是看观点是怎么形成的。 这告诉我们什么?面对任何议题,要独立思考,搜集足够多的信息,分析正反两方面的利弊得失,再决定自己的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