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未来1999】十四行诗深度解析——理性与感性的二律背反 映像型录vo...

看完了视频,看得出up主们的用心,但内容依然有许多缺乏考虑之处:
首先是标题,“二律背反”并不是日常使用频次高的概念,使用时最好严谨地对待此哲学术语。根据康德在其著作中使用此词时的意境,“二律背反”用于阐述所谓“理性与感性的矛盾”不妥。“二律背反”指的是一组同样被理性认可但互相矛盾的命题;康德认为这样的命题组源自先验理性的追求而只能用超验原则解决矛盾。14展示的矛盾可以这样用二律背反的结构解释:14无论是尊重已经被其内化的基金会规训为基金会效力,还是尊重她近来的情感、直觉去选择陪维尔汀做些出格的事,都将是其理性的选择。剧情中,14因为这两个理性选择摇摆不定,使用占卜则是用神秘学特色的方式确立了超验原则,偏向了维尔汀。不过即便如此,14的矛盾也不便用二律背反阐述,因为二律背反几乎只涉及理性认可的最一般的原则的冲突,例如宇宙的有限或无限、现象的自由与必然。
后文提到的启蒙运动与启蒙理性的自我否定用新的角度更好地说明了维尔汀和14她们的困境之一,既启蒙理性否定神话后自己又成为了神话(详见霍克海默、阿多诺《启蒙辩证法》)。基金会按照理性原则为神秘学家搭建起世外桃源,但基金会的理性原则已然成为压迫与蒙昧的神话,桃源就变成了监狱。所以,如果想用哲学上的词阐述14的矛盾,更好的是“启蒙理性的辩证法”。同样,整个视频用这样的视角展开来分析14或许也会更好。
然后是基金会的形象,并不对应理想国中三阶层的统一城邦。从已公开的剧情看,基金会保有议会制的决策组织、独立军队,但缺少最基础的生产者,并不能说基金会是完整的城邦组织。基金会确实有完整的抚养儿童的机构,但例如z女士就没有受过其完整的教育,也就是说并非基金会所有人都经过其社会化抚养。与其说基金会是理想国中的城邦,不如说它是一个建立在人类社会中的神秘学家的社会组织。并且,基金会还在积极地干预外界执行类似收容保护神秘学家和保护平民的任务。
如果基金会不是城邦,那诗人也就没理由被驱逐,这样14被教导用诗歌掌握神秘术也就合情合理。诗歌更容易营造神秘的氛围,文案选用的许多博尔赫斯的诗歌就是如此。所以,诗歌在基金会甚至在神秘学领域都不是被驱逐的对象,而是一种正式的、通用的体裁,十四行诗因为其对格式要求的严格正好相称Sonetto一丝不苟的性格。
最后,仍然是哲学术语上的问题。“感性”与“感情”还有“遵照感觉去生活”是不同的概念。如果同样按照康德的观点,感性是人类感觉外部的天性(功能),“理性与感性的二律背反”这种词将是无意义的。视频有非常多对哲学概念的误用,我前文提到的视频缺乏考虑的两点也可以归入这种误用。
总之,视频的方向大概是好的,分析14身上体现的诸多矛盾,但对矛盾的总结以及对应哲学范畴的使用并不到位。希望up们能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