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孩子抽动症的因素有哪些?百草园儿科秦水英说千万别忽视!

抽动症是儿童和青少年的高发疾病。患者的特点是不自主、重复、僵硬或多部位肌肉运动抽搐或声带抽搐。北京百草园中医医院儿科专家秦水英大夫说根据发病年龄、临床表现以及是否伴有声带抽动,可分为短暂性抽动障碍、声带抽动障碍和慢性运动性抽动三大类。那么,抽动症是如何引起的呢?

一、什么是儿童抽动症?
抽动症会导致孩子出现突然、不自主的肌肉抽动和声音抽动,如眨眼、耸肩、面部扭曲、张开嘴巴、咳嗽等。这些症状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会持续数秒或数分钟。
虽然抽动症并不影响孩子的智力情况,但可能会对孩子的生活和学习产生负面影响,如情绪障碍、社交障碍和学习障碍等心理疾病。
目前还不清楚儿童抽动症的确切病因。一般认为,它可能与脑神经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神经递质)异常有关,这些化学物质在大脑中的分泌和转运存在问题。
二、抽动症是如何引起的呢?
小儿抽动症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目前研究显示,引发小儿抽动症的原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基因易感性:小儿抽动症具有明显的家族遗传倾向,但尚未找到决定性的基因。
2.环境和免疫因素:具有基因易感性的患儿在感染、精神压力等情况下,可能会引起中枢神经系统不恰当的免疫反应,北京百草园中医医院儿科专家秦水英大夫说从而触发小儿抽动症的发生。母亲孕期精神紧张、吸烟或感染亦是本病的危险因素。
3.中枢神经通路和神经递质失调:目前认为皮质-纹状体-丘脑-皮质环路功能失调可能是小儿抽动症的致病基础,可能涉及的神经递质包括多巴胺、谷氨酸、GABA等,但尚需进一步研究。
小儿抽动症的发病是很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患儿可能合并有强迫症、多动症等多种疾病。故小孩出现抽动情况,需要及时就医进行规范的诊断和治疗。

小儿抽动症又称抽动秽语综合征,通常起病于4~6岁,少数患者的症状持续到成人或成年后发病。其典型临床表现包括阵发性的短促抽动,如眨眼和点头;也可能出现更复杂的动作,如跳跃、弯腰;累及喉部肌肉出现发声性抽动,表现为咳嗽、发出怪声或咒骂等。
三、中医针灸、耳压疗法如何治疗抽动症
常规针刺可以选择:百会、风池、肝俞、脾俞、头维、印堂、四白、迎香、地仓、颊车、内关、神门、合谷、三阴交、太冲,留针20min隔日治疗 1次。耳穴压豆可选择:神门、心、肝、脾、眼、面颊,隔日更换1次。
北京百草园中医医院儿科专家秦水英大夫分享操作方法:患者先取坐位,针刺患者双侧风池穴,针尖指向鼻尖方向,均匀捻转,以产生酸胀感,双侧肝俞、脾俞直刺 0.5寸,采用捻转补法,以上穴位均快速出针而不留针。 再患者仰卧位,百会平刺0.5寸,针用平补平泻法;印堂针尖向下方平刺0.2~0.3寸,头维、四白、迎香平刺 0.2~0.3寸,地仓透刺颊车平刺0.2~0.3寸,以上面部穴位均不行针;神门、内关、合谷直刺0.5~1寸,针用平补平泻法;太冲直刺0.5~1寸,用提插捻转泻法;三阴交直刺0.5~1寸,用提插捻转补法。
四、如何预防儿童抽动症?
目前尚无特定的预防儿童抽动症的方法,但是如果您注意以下几点可能有助于降低儿童患上抽动症的风险:
注意孕期保健:孕期的饮食、生活习惯和心理健康可能会影响胎儿的神经发育,建议孕妈妈注意营养、避免吸烟、饮酒和接触有害物质。
减少紧张情绪:长期的紧张情绪会对儿童的身心健康产生不利影响,甚至可能会导致抽动症。家长应该注重孩子的情感健康,帮助他们积极面对生活中的压力。

避免过度使用电子产品:现代的电子产品给人们带来了很多方便,但是过度使用会对儿童的身体和大脑产生负面影响,增加抽动症发生的风险。
调整生活方式:教育孩子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律的睡眠、均衡的饮食,适量的运动等,从而提高身体的抵抗力和增强身体素质。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方法不能完全预防儿童抽动症的发生,但它们可以帮助降低儿童抽动症的发生的概率,同时有助于孩子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北京百草园中医医院儿科专家秦水英大夫说但是如果孩子已经患有抽动症,及时去医院就诊,接受专业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