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资阳小马力-东方红5型内燃机车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期,四方机车车辆厂帮助设立的资阳内燃机车厂开始生产调车及小运转的东方红2型内燃机车。但东方红2型内燃机车初期是为了路外企业调车及小运转而设计,在担当国铁车站调车小运转时经常出现“拉不动、跑不快、停不下”的问题。因此研制一款适合国铁车站及编组站使用的内燃机车显得十分紧迫。
研制
1976年,资阳内燃机车厂根据东方红2型内燃机车的运用经验和不足开始进行新一代液传内燃机车的研制。这便是本集故事的主角-东方红5型内燃机车。

1976年4月27日,首台东方红5型内燃机车在资阳内燃机车厂下线。

东方红5型内燃机车采用一台12V180ZJ型柴油机,机车功率1075马力,轴式B-B,轴重21吨。
试验
1976年5月,东方红5-0001号机车在成都铁路局管内成都站进行调车作业试验,又在成汶铁路成都至灌县、宝成铁路成都至德阳区间进行小运转试验。

同年,资阳内燃机车厂生产的第一批东方红5型内燃机车配属北京铁路局天津机务段(京局津段)试用,在丰台西、天津等车站,以及津山铁路塘沽支线等地分别进行了调车作业和小运转作业试验。
试验结果表明:东方红5型内燃机车牵引性能达到设计要求。与东方红2型内燃机车相比,东方红5型内燃机车起动牵引力提高了43%、持续牵引力提高了67%,解决了东方红2型内燃机车的各种缺点,机车驼峰推送能力从2300吨提高到3300吨;在进行2400吨调车作业时最高运行时速不低于20km/h。因此东方红5型内燃机车可以承担牵引定数2400吨以下大型编组站、牵引定数3500吨以下中型编组站的调车作业需要,并可承担牵引定数不大于600吨的客货小运转任务。
运用
1976年,东方红5型内燃机车开始投入批量生产。到1995年停产时,资阳内燃机车厂累计生产710台东方红5型内燃机车。












衍生
为了满足路外工矿企业的实际用车需要,资阳内燃机车厂对东方红5型内燃机车进行改进,研制了东方红5B型内燃机车。改进项目包括将柴油机装车功率由1075马力(790千瓦)提高到1250马力(920千瓦);机车整备重量由86吨增加到92吨,轴重相应提高到23吨,换用了效率更高的液力变扭器(B45型起动变扭器、B85型运转变扭器);采用带有盘转机构的ZJ2012型液力传动箱上,提高了机车换向的可靠性;采用加强型车轴齿轮箱,增加了齿轮强度和箱体刚度;为适应轴重的提高和新型车轴齿轮箱的安装要求,改进设计了转向架;柴油机进气采用两级空气滤清,适应工矿企业较多粉尘的使用环境;柴油机排气口可以按需要加装消声器,司机室内壁采用新型的隔热隔声材料。





在东方红5B型内燃机车研制成功后,资阳内燃机车厂根据鞍钢集团对东方红5B型内燃机车提出的建议将机车的总风缸置于车体下方两台转向架之间,避免油箱因碰撞而引致火灾,研制了东方红5C型内燃机车。同时,东方红5B和东方红5C型内燃机车采用了耐高温、防腐蚀材料,能够在50℃环境温度正常工作并可以根据用户需要加装重联装置。



逐步退役
随着我国确立了以电传内燃机车为主的发展局面以及更大功率内燃机车的出现,东方红5型内燃机车开始逐渐退役。


结语
作为中国铁路液传内燃机车中最重要的一环,东方红5型内燃机车为中国铁路和厂矿企业的发展做出了极大地贡献。现在,他们该好好休息了。
——(完)——

参考资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机车概要1990版》
《我国液力传动内燃机车廿五年》
《东方红2和东方红5型内燃机车》
《东方红5型内燃机车-非人狂想屋》
《东方红<5>C型机车试制成功》
《东方红5型内燃机车-百度百科词条》
《东方红5B型内燃机车-百度百科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