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儿童青少年抑郁症需重视!有哪些信号值得注意?

2023-03-09 10:12 作者:荣新奇教授  | 我要投稿

“在初中时期,我隐约有抑郁倾向,但当时大部分的人多认为抑郁只是青春期的多愁善感,甚至还会被说只是在博取关注。我的烦恼与困惑总是被轻轻带过,取而代之的是“想太多“、“多愁善感“的标签。”

类似上述的情形并非只发生在过去信息不普及的年代,现在在家庭中、校园中也常见相关情形。

有调查抽样显示,在回收的1842份初高中问卷中,调查中通过DASS21情绪自评量表观察学生心理状况,也就是询问受测者一周内的情绪感受来了解他们的抑郁、压力和焦虑程度。

报告显示,这群初高中生中超过半数有抑郁倾向的比例,其中极为严重8.9%、严重8.1%、中度24%、轻度12%。进一步交叉分析更发现,高中生严重抑郁高达23%,显著比初中生高(12.9%),且高中生中,有极严重抑郁者更超过一成(12.1%)。

虽问卷结果不代表患抑郁症,但也显见青少年亮红灯的心理状况。


很多父母认为,孩子只要烦恼念书就好,身上没有金钱压力,说来说去就只是人际、成绩上等问题?

其实不然,每个时期都会有每个时期的烦恼,并非青少年只面对书籍、老师、同学,就不会遇到困难。综观现代孩子的压力来源,前3名分别为学校(76.9%)、未来前途(67.3%)及交友人际(43.0%)。

面对青少年的烦恼,有些幸运的孩子说出口后可以得到父母、同学、老师的关怀与协助,但也有将近二成(17%)青少年选择不向任何人透露自己的心事,甚至有9.8%的孩子选择向网友吐苦水。而身为守护青少年心理健康防线的重要人物“辅导老师”们,却只有5.6%的青少年愿意与之讨论。


这群不愿透露心声的孩子,将更仰赖身边亲友的观察与协助,才能发现他们心里的异样。有在校心理老师发现,不愿意开口的孩子可能已经先观察过环境,包括父母态度、亲友想法等;又或是他们尝试过开口,却没有被接住(不被理解和认为),从而越来越封闭。

如果人人都能成为情绪安全网的一环,多倾听孩子的话、陪伴并理解他们,或许会成为心中已是一片黑暗的孩子的微光。毕竟有时候可能真的难以发现孩子的不对劲,只有落实关怀、取得信任,才有机会开启沟通的管道。


作为父母、老师、朋友,可以从以下几点来获得孩子需要求助的信号:

①、孩子抑郁评估量表结果。

②、食欲变化起伏大。

③、睡眠习惯不同以往,睡得很少突然睡很多,反之亦然。

④、身上有伤口、瘀青、割痕等。

⑤、整个人丧失动力,对喜爱的事物提不起兴趣等。

⑥、功课或生活自理能力的变化。

在家庭方面,父母要多与孩子谈话,提供正向的鼓励及协助;教育方面上,要增加儿少对心理健康的正确认识,充分利用线上辅导资源,增加校园辅导资源的实用性。最后希望有机会将心理健康纳入定期常规检查,适时了解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并适时提供咨询与协助。


儿童青少年抑郁症需重视!有哪些信号值得注意?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