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淮”轮的故事

imo:8311845 呼号BPXO,1983年天津新港船厂建造/船厂编号238。总长120米 垂线间长108米 船宽17米 型深9.8米 满载吃水5.801米,夏季干舷4米/冬季干舷4.12米/热带干舷3.88米,总吨5002.36 净吨2601.23 载重量2070吨 满载排水量5990吨 空船排水量3616吨。货舱容积1531立方米。主机:SULZER 6RD44柴油机2台 合计功率4414千瓦x转速250rpm。主发电机:250千瓦x3台,330.75千瓦x3台;应急发电机:88.32千瓦x1台,75千瓦x1台。载客量948~1130人。






1983年左右,当时的大连海运局看到当时渤海湾沿岸地区城市的航线客/货运量逐步增大,现有的“天”字号系列等客船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客货运输的需要,向天津新港船厂申请建造新船的计划,这艘船(“天淮”)就是其中之一,在经历了建造,下水,舾装,试航之后,最后交付给大连海运局,随后这艘船在大连-烟台,大连-天津等航线上搭载大量的旅客和货物往返于两地之间,这艘船最早的涂装是以船底灰色,上层建筑白色,烟囱颜色灰色为主,在这条航线上,这艘船是当时渤海湾最大的客船,也是在1985年客滚船“天鹅”轮到来之前在当地和大连海运局当中是最好的一艘客船的其中一艘,船内装修设施比较一般,吸引了一些乘客,这艘船,在渤海湾运营了很多年,留下的记忆我感觉也是比较多的,这艘船的所属公司经历了从大连海运局变更为大连海运集团,再到中海客轮有限公司(简称中海客运),烟囱标识最早是没有标识的,后来又中国海运集团的标识,再后来这艘船的涂装变更为跟棒棰岛和海洋岛客滚船一样的涂装布局样式,00年代初左右,山东-辽宁区间的客船的运输密度不断下降,被客滚船取代,这艘船的客运量也出现了减少,这艘船最后在2007年左右因为船龄等原因,退出渤海湾运营,这艘船也是中国海运集团在渤海湾最后的几艘客船当中的其中一艘。


小内容:
客货船与客轮时期的渤海湾水路客运
客货船是载客又兼运一定数量货物的船舶,以载客为主载货为辅。它一般设有2~3个货仓,其结构与设备均应按客船标准要求配备。长征号客货船是新型沿海客货船,由上海沪东船厂建造, 建成于1971年,是中国当时最大的甲型沿海客货船,最大的特色是两舱不沉制,属 性:运货客的船(来源于搜狗百科的客货船词条),缺点就在于货物配载不均匀等,当时渤海湾也有类似的客货船,几艘“天”字号(如天山,天江,天潭等等)都是那个时候沿海客货船的代表,建造于上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左右,由交通部大连轮船公司所属,当时经常往返于大连-烟台,大连-龙口,大连-天津等等,应对当时客流不足,当时利用远洋货船新华2轮等船,船上每个起货机平台下都闲置着一个很大的卫生间,水手长说这艘船以前也当过客船,旅客发张席子,就躺在货舱里的二层甲板上,像过去的大车店一样,下层甲板装货,还装过坦克和猪呢。怪不得我们这艘3000载重吨的小船,当时配备了42名船员,竟然还有好几个空房间,而我兼任管事之后,就住在广播室里,天天可以用电唱机听黑胶唱片。其实这种多功能的理念,直到80年代后期,我国建造的最后几款客船仍在沿用,这也是当时运力极其短缺而无法更多考虑乘客的舒适和尊严吧。(来源于文章与祖国一起成长 | 我与中国客轮的30年渊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