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材料如何修改?材料三分写七分改,改材料很重要很重要!
大家好,我是会写材料的明叔。
今天讲一下如何修改文稿。材料人都知道这样一句话,好材料是改出来的。
先讲一个我自己的亲身经历,2010年,那时候我还不算大材料,领导交给我年度党委报告,我写了一个月,先后改了15稿,改到吐,改到一个字改不动。领导告诉我,给你科长看。科长看完,一个字没动;交给领导,领导一个字没动,直接上大会宣读,近1万字的报告啊。那天我回家的路上只想哭,自己说不清是高兴还是痛苦。但这段经历,确实刻骨铭心。
之后,我也在琢磨改稿子究竟怎么改?无论是改自己的还是别人的稿子,大体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看主题是否有偏差。主题有偏差,一篇稿子就算作废,因为领导不认可,根本用不了。怎么看?领导的要求,就是标准。领导要求往东,你偏往西,这就是不达标。同理,领导要求一个主题,你非写好几个主题,这就是不达标。怎么把握?如果领导要求只写一个主题,改的时候,你就要看你写的文稿是否体现了领导的主要思想,是否实现了领导的意图。如果没有跑偏,那好了,在这个大前提下,展开你的文稿,分几个层次把领导的意思表达明白。如果领导要求写几个问题,那你这篇文稿就要体现几个方面的意思,改的时候要看领导的意图是否都涵盖到。如果都涵盖到了,再分别展开来论述。
二是看结构是否匀称。每一篇文稿都是有逻辑顺序的,要么并列,要么递进,改稿子的时候,查完主题,要先看结构是否匀称。就像我之前视频中所讲的那样,三个标题,第一个、第二个标题都是爷爷辈的,第三个标题你弄个孙子辈的,这明显就是结构有问题,说明这第三部分撑不起一个大块内容,赶紧改。大的结构看完了,再看每一个大块中的小层次,这就像一棵树一样,主干没问题,大的枝丫没问题,就看小树枝,看这些小树枝是否在一个层次上,小树枝之间是否有必然的联系,相互之间的逻辑关系是否正确。
三是看观点是否正确。一篇文稿,不可能只有一个观点;或者,你在论述一个方面问题的时候,会有几个观点在支撑,这就需要通过几个层次来体现,改稿子的时候,就要看这几个层次是否体现了中心思想,看你所提的观点是否是为主题服务的。如果发现你的小观点与你文稿的主题关系不大,或者根本搭不上边,果断删除。注意一点,在查看观点的时候,也是最容易出金句的时候,要把你独特的、独创的观点,鲜明地提出来,并加以提炼,形成朗朗上口、让人一听就能深打烙印的金句。如果一篇文稿中有一到两个金句出现,你这篇文稿就会很成功。
四是看行文是否简洁。一篇文稿出炉后,有的领导看了就喜欢,有的文稿领导看了就头疼,一看一大堆文字、一大堆的长句子。切记,能用一个字表达明白的,就不要用两个字;能用一句话表达明白的,就不要用两句话。这是第一个原则。第二个原则,行文要尽量有美感,不提倡四六句,但是该工整的时候,尽量工整,能用短句尽量用短句。
提示几点需要注意的事项:
一是长句尽量改成短句;
二是生僻字尽量改成常用字,切忌不要自己随便造词,不要心存侥幸,领导一眼就能看出来;
三是成型的说法不要随便改动,比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个叫法里面一个字都不能动,更不能改,无论它在哪个位置出现,都是这个说法;
四是在你的文稿实在改不动的时候,可以读出来,多读几遍,可以让别人给你看看,多找几个人看看,你会有新收获;
五是如果都改完了,你的文稿还是很长,怎么办。成段删,记住,是成段删,把那些边边角角,无足轻重的内容删掉,切记实在删不动的时候,不要轻易地动已经成型的部分,那样会做无用功。领导可能会问你,这一句话哪去了,你根本不好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