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婚恋歪学

2020-03-26 22:00 作者:leooooii  | 我要投稿

一些男性在恋爱时不知道如何与女性相处,书上说要“尊重,理解”,总抓耳挠腮,不得要领。


做到尊重,实际上一点也不简单。


“女人究竟要什么?”做了三十年心理学研究的弗洛伊德一直不解。偏激如亚里士多德,直接把女性定义为“残缺不全”的类别。叔本华,更是讨厌女人,在其作品《论女人》中这样说:“女人终其一生都是大孩子,位于孩子和男人之间的过渡阶段。男人才是真正的人。”和他一脉相承的还有恋爱失败者尼采。


这里引这些话不是来拉仇恨的。这些先哲相当程度上都是大直男(相当程度上因为自身经历而排斥女性),为了构建自己的理论世界而说出不可一世的话。但从这些话语中我们不难感受到,”了解女性“是一件困难的事。


男人不理解女人的想法,更可以看作是不理解人类的发展史。因为女性身上的包袱有数千年之重。


在女性挺立腰杆为自己说话的过程中,最大的旗手莫过于波伏娃。这里用波伏娃《第二性》中的话来回答:“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形成的。”


束缚。无论男女都有社会责任的束缚。但男性的选择要多一些,男性要立业,但即使事业不成功,碌碌无为,总也过得下去。实在厌恶功名,去做陶渊明一般的隐世之人,还能换来美名。但女性不一样,在封建时代,”社会赋予女人的命运是婚姻“,不生孩子不行,不结婚也不行,发展事业不行,想做陶渊明更不行。即使是开放的今天,如此传统观念仍然在相当地区活跃。


”对少女来说,结婚是融入群体的唯一办法,如果她们“仍然是待字闺中”,在社会上她们就是废物。因此,母亲们总是顽强地寻求把她们嫁出去。“  ,”有许多少女之所以决定结婚,是因为必须结婚,是因为受到压力,是因为她们知道,这是唯一理智的出路。“  《第二性》中举了少女恐婚的例子。渴望婚姻,但又害怕婚姻,随着婚期临近,一想到要离开从小到大生活的家,和陌生男人组建家庭,就焦虑异常。一个女孩”希望待在家里,永远是个孩子“,但其母亲不同意,在结婚前的一个星期,她在床上开枪自杀了。


婚姻是坟墓,可不进坟墓,就是曝尸荒野。《霍乱时期的爱情》费尔明娜在与阿里萨结合前的一霎那,内心的恐惧如潮水般袭来,击溃了她所有的热望。她恐惧自己的未来,恐惧物质生活与精神理想的双重破灭,于是之后毫不犹豫嫁给了高富帅乌尔比诺。


生育。为什么要生孩子?不生孩子行不行。因为有这个器官,是否就一定要去生育呢?男性在性方面永远是获得快感的一方,不会去多考虑生育怀胎的苦楚,甚至有一些人认为”多撒种“是能力的证明。因为一时冲动而”擦枪走火“,男性逃跑的例子并不少。女性在这一过程是遭罪的一方,不仅仅是生育的苦楚,还要承担抚养孩子,教育孩子的责任。如此重担,直接改变了这些女性的人生轨迹。是否生孩子,在男性看来可能是一个侃侃而谈的问题,但对女性,不夸张地说,这是一个极其严肃,上升到生命,哲学层面的问题。


这里要讲一下潜意识。人是一种生物,有很强的自我欺骗能力,这是生物进化出的为保护自己不至崩溃的珍贵本能。遇到可以处理的苦难,迎头而上;再大一些,放弃逃避;当苦难大到根本没有希望解决,便主动自我欺骗,认定世界就是这样(不这样的话,人只会发疯)。男性喜欢”温柔可爱“的女性,但部分女性实在是无奈地用“温柔可爱”这类社会认可的性格来保护自己(珍惜身边的女汉子吧哈哈哈)。她作为生物本能嗅觉到,自己如果勇敢,定会换来社会致命的打压。


社会要求女性依靠男性,而不是依靠自己,这是极大的误导和不公平。问题的关键根本不在于男性是否靠的住,而在于凭什么不靠自己而要依靠男性。


一些男性觉得女性矫情,比如看不懂林黛玉的忧愁善感。生来就没有自由,寄人篱下,要求你一步一步进入坟墓,把这些压力放你身上,你可能更会无理取闹,更想要从男朋友身上获得安全感。


稍显别扭地说,恋爱应该包含一部分人道主义精神。虽然大家都生活在开放的今天,但封建顽固遗留下的阴影,还需很长时间消散。恋爱的前提该是自由平等,你如果体会到妹子身上肩负的明显要重于你,是不是应该先帮其卸下一些呢?


这也就回到了文章开头讲的,尊重以及理解。


婚恋歪学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