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1 脑科学日报| Nat Aging:阿尔兹海默症新诊疗指标
第1687期 脑科学日报
2023年3月31日
科 学 时 讯
1,Nature:胶质细胞的转录组变化与特定的神经退行性疾病有关
来源:生物通
阅读链接:Nature:胶质细胞的转录组变化与特定的神经退行性疾病有关
2,Nat Aging:阿尔兹海默症新诊疗指标
来源:BioArtMED
脑脊液中总tau蛋白水平以及磷酸化tau蛋白水平是淀粉样斑块沉积的指示因素。多数关注于脑脊液磷酸化tau蛋白的工作仅仅检测了181位磷酸化位点,而事实上tau蛋白具有多重磷酸化位点,且在脑脊液以及细胞胞浆中有所缩减。近日,来自美国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的Nicolas R. Barthélemy 和Suzanne E. Schindler研究组对阿尔茨海默症病理进程中,脑脊液里的217位和205位磷酸化tau蛋白进行了深入研究。
通过质谱的方法,研究人员检测了九组磷酸化和五组非磷酸化tau蛋白水平以及十个位点的磷酸化占位率,发现和确定了一组阿尔兹海默症新诊疗指标,也就是脑脊液中217位和205位磷酸化tau蛋白比率。
阅读链接:
Nat Aging:阿尔兹海默症新诊疗指标
3,Journal of Neuroinflammation:KLF4对缺血性卒中后损伤/保护性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激活具有关键调节作用
来源:瑞金医院图书馆
近日,瑞金医院神经内科李龙宣主任医师利用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小鼠脑缺血模型和氧-葡萄糖剥夺/恢复(OGD/R)的原代培养星形胶质细胞中,评估KLF4与损伤性(A1)/保护性(A2)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星形胶质细胞KLF4对A1/A2亚型星形胶质细胞激活的影响。系统阐明了星形胶质细胞KLF4调控AIS后损伤性/保护性星形胶质细胞激活的分子机制,为缺血性卒中后神经保护提供了潜在的分子靶标,这一发现具有一定的转化应用价值。
阅读连接:
Journal of Neuroinflammation:KLF4对缺血性卒中后损伤/保护性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激活具有关键调节作用
4,NEJM:突然失忆,大脑空白,完全“断片”,可能是得了这种病
来源:医学新视点
你是否也曾有过突然失忆的经历?就好像突然间就忘记了发生过的事情,这种遗忘可能持续几分钟,甚至几小时?大脑的记事功能全面“宕机”,你茫茫然不知所措。这可能是一种叫做“短暂性全面性遗忘”的疾病,典型表现为突然发作的全面遗忘,持续数分钟到数小时,但其他认知功能均正常。研究显示,每年每10万人中约3~8个人会出现短暂性全面性遗忘,且多见于年龄>50岁的人群。
近日,《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了短暂性全面性遗忘综述,阐述了疾病相关症状、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及影像学进展。多数患者脑成像可见海马结构或邻近结构有一个或多个点状病变,但这些病变多延迟出现,且为一过性。目前病因尚不明确,相对比较确定的是,患有偏头痛的患者发病风险更高,特别是青少年。此外,多数患者发病前通常都有极度疲劳的情况。
阅读链接:NEJM:突然失忆,大脑空白,完全“断片”,可能是得了这种病
5,Ann NY Acad Sci.:老化进程中中枢听力下降与认知衰退紧密关联的关键神经结构
来源:中科院心理所
听力减退不但是耳部疾病常见症状,也可能是阿尔茨海默病(AD)早期预警信号。听觉涉及两个相互关联的过程和组成部分——外周听觉系统和中枢听觉系统。最近研究表明,中枢听力损失对识别AD风险人群可能更为敏感,但对于中枢听力多大程度上影响到老年人认知功能及其产生关联的神经基础仍缺少充分研究。
近日,中国科学院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韩布新研究组基于人类连接组计划-老化队列探讨了正常老化中中枢听力对认知的影响和脑基础。结果发现,噪声下言语识别任务听觉阈值越高,即中枢听力越困难,在情节记忆即刻和延迟回忆、工作记忆、执行功能转换方面、以及阅读和词汇理解等多项认知任务上的得分越低。中枢听力和AD在认知和神经关联方面存在关键重叠。进一步路径分析发现,左侧旁海马皮层在中枢听力影响即刻回忆、转换、阅读和词汇理解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
阅读连接:
Ann NY Acad Sci.:老化进程中中枢听力下降与认知衰退紧密关联的关键神经结构
6,与精神分裂症多基因风险(评分)相关的多模态MRI额颞叶网络模式的推导和应用
来源:精神障碍AI诊疗山西省重点实验室
精神分裂症(SZ)是一种高度遗传的精神疾病。多基因风险评分(PRS)通过计算常见SZ遗传易感性基因座的加权和来反映累积风险。SZ与广泛的脑区异常有关,主要位于额颞叶和丘脑皮质区,广泛报道的结构异常包括额颞叶皮质厚度和海马体积减少。此外,颞上回皮质变薄与阳性症状有关,而前额叶皮质变薄与阴性症状有关。
近期一篇研究确定了PRS相关的多模态额颞叶模式。已确定的PRS相关多模态额颞叶网络具有作为精神分裂症特异性跨诊断基因介导的脑生物标志物潜力。这些已确定的额颞叶改变在精神分裂症和精神分裂情感患者中最为严重,在双相情感障碍中较轻,与自闭症、抑郁症和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的对照组难以区分。
阅读链接:
与精神分裂症多基因风险(评分)相关的多模态MRI额颞叶网络模式的推导和应用
7,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双相情感障碍的「副作用」
来源:大话精神
提到抗精神病药物副作用,首先要说的就是迟发性运动障碍(TD),TD是一种副作用,在较老的抗精神病药物中尤其普遍。TD包括口腔内和口腔周围的无意识重复动作。近期一篇研究指出,尽管市场上所有的抗精神病药物都可以用于治疗双相情感障碍,但没有一种是FDA专门批准用于治疗双相情感障碍的。
众所周知,阿立哌唑会引起躁动,但体重增加很少,而奥氮平可以非常镇静,但会导致显著的体重增加。然而,它们都是治疗双相情感障碍非常有效的药物。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成功控制双相情感障碍通常需要联合用药,而抗精神病药物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阅读链接:
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双相情感障碍的「副作用」
8,Nat Commun:NeuroAI 催化下一代人工智能
来源:集智俱乐部
长期以来,神经科学一直是人工智能(AI)进步的重要驱动力。虽然AI可以在国际象棋、围棋等游戏中轻松击败人类对手,但它们并不强大。NeuroAI 是神经科学和人工智能的交叉点,这一新兴领域假定,对神经计算的更好理解将帮助催化人工智能的下一次革命。
近日一篇文章认为,要加快人工智能的发展,必须加大对NeuroAI基础研究的投入。其中一个核心组成部分是具身图灵测试(embodied Turing test),这将重点从游戏和语言等人类特有的能力转移到了所有动物都拥有的能力上。然后能够通过具身图灵测试构建模型,为下一代人工智能提供路线图。
阅读链接:
Nat Commun:NeuroAI 催化下一代人工智能
审校:Sim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