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会被视频取代?这就如同“漫画将被动画取代”一样:荒谬可笑

自2016年以来,互联网似乎走向了一条快速变化的道路。首先是以得到、喜马拉雅为首的内容平台将原先的互联网免费概念给打破了,自此掀起了一股内容付费的热潮。
而4年过去了,这种商业模式也早已被证实可行,也能够为创作者和消费者带来更为优良的内容生态---

再来就是以抖音、快手为首的短视频平台的崛起,他们不仅在原已被BAT占据的山头里开辟出一片广袤的腹地,前者甚至还凭借势不可挡的发展态势(抖音海外版叫TiKToK)接连登上各大应用商城的下载和营收的头排位置,被不少人寄予了成为下一个Facebook的明日之星---

可以看到,如上转变均发生在“内容创作领域”,但耐人寻味的是,或许因为抖音太过耀眼以及专以UP主视频来构建核心竞争力的B站,也在前两天完成了对爱奇艺的市值超越(后者更倾向于花费大价钱购买优质资源来获客)。
因此最近,我们着实没少听到“文字没落”的相关言论的涌现。
而那些一直坚持文字输出的人,也被不少网友吐槽为“古典创作者”,饶有一派夕阳西下的悲凉之状---

那问题来了,文字真的会被视频所取代吗?而那群刚刚踏上自媒体创作道路的图文写作者,如今真的不得不面临转型视频创作的压力吗?
我的看法是否定的, 当然这个观点绝非我拍脑袋构想出来的,因此接下来内容我将会通过漫画和动画行业的发展境况,以及几位大UP主的发展现状来佐证我的看法。
也希望能够借此消弭部分图文工作者的焦虑,以更理性的态度去审视图文和视频的关系。
01.漫画和动画的共生关系
说到图文和视频的矛盾冲突,那就不得不提二次元领域当中的漫画和动画的发展情况了。
作为一名动漫迷,我相信各位也都清楚因为偏好的不同,人群走向了漫画党和动画党的境况。
前者热衷于漫画媒介的连载,而后者则热衷于观看每个季度的新番,乃至在原作漫画仍未被改编成动画的情况下(比如《一人之下》《鬼灭之刃》等),他们即便声嘶力竭的催促动画组的工作进度,也都不愿意通过漫画了解后续剧情的发展动向---

当然,动画党的行为倾向也是不难理解的。动画归根结底是一种具备强烈的单向内容输出属性的媒介,观看者只需要目不转睛的盯着屏幕,那随着进度条的推移,所有剧情都能被我们所涉猎得到。
与之相反,漫画则是一种要求用户“互动”的内容媒介:一页一页漫画的翻看、一个一个分镜的扫视、理解分镜里头的内涵或通过仅有的几个战斗分镜去脑补出整场对决的激烈程度。
这种互动方式的核心在于“观看节奏是掌握在读者手中”的,而往往漫画党还需要时不时的翻看过往章节,亦或者在某个页面停顿下来好好品质其中的内涵所在,并体会创作者的意图价值---

归结来说,漫画或图文是一种需要读者支付强韧注意力和理解能力的内容媒介,而动画或视频则是更偏向于娱乐性质,用户的接受门槛也降低了不少。因此自然而然之下,视频媒介也就吸引了海量用户的投入咯。
事实上这个事情在著名文化研究者尼尔·波兹曼看来则是一种悲剧,他甚至用“娱乐至死”四字来形容视频媒介终将把人类带向肤浅的深渊之中。
换言之,尼尔·波兹曼在数十年前就曾预测过视频将会取代文字创作咯---

但波兹曼对了吗?人们真在追求娱乐至死的道路上一去不复返了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投入归投入,喜欢视频归喜欢视频,动画党也归动画党。只要你们一直有关注二次元的发展动向,那想来也不会不清楚所谓的“只看动画”并非是一种普遍常态,而是一小部分人的偏执而已。
最夺目的案例当属《鬼灭之刃》。这是一部自2016年连载的《周刊少年JUMP》作品,然而在过去多年,这部日漫也只能处于2-3线的人气地位,对于广大动漫迷来说只是一部可有可无的创作而已。
不过时间到来2019年4月,凭借飞碟社匠心独运的动画制作,《鬼灭之刃》一夜爆红并成为了年度最受关注的新番(没有之一),甚至还带动漫画销量超越了《海贼王》---

依据数据统计,截止今年5月为止《鬼灭之刃》漫画已然对外发售了超6000万册的数量,而这也给作者吾峠呼世晴带来了超20亿日元的版税收益。
当然,鳄鱼老师能够实现财务自由是一件可喜可贺的事情,但更重要的是,《鬼灭之刃》切切实实的告诉了我们:所谓漫画和动画二元对立的想法根本是错的!
或许从需求侧来考量,用户关心的从来都不是所谓的“娱乐至不至死”,而他们评判应不应该追看的唯一标准就是“有没有价值”(这既可以是有趣的价值,也可以是内涵价值,亦或者是视觉享受的价值等)。
但凡一部作品能够契合用户的价值需求,那甭管采取何种媒介来呈现,均能起到用户注意力的捕获---

当然,或许部分网友会认为漫画连载之所以能收获鼎沸购买量支持,那都是因为“剧情超前”所导致的(一般动漫都会以漫画为剧情主导,后再辅以动画跟进),并认为这是制作人和出版社的一种“商业阴谋”。
但在我看来,与其阴谋化商家行为,还不如承认这是不同内容创作形式的效率和试错成本高低所导致的市场倾向(一季度动画的打造往往需要1-2年乃至更长的时间,并亟待数十乃至上百人的团队配合,而漫画作品往往能够做到周更乃至一周两更也不在话下,而往往需要耗费的也只是一个漫画家的些许精力而已),而这种效率和成本的落差也就自然催生出了“漫画先行,动画改编跟进”的商业模式。
类比到图文创作也是一样的。只要图文的产出效率比视频高,成本也足够低,那图文媒介就不可能遭到淘汰。
事实上除了恰似连载漫画那般作为先行产品之外,优异的效率也使图文成为了最匹配时事热点的创作形式,而热点也往往代表着鼎沸的流量关注度。
那如此说来,所谓的图文即将被视频取代的现象又从而谈起呢?
不可能的,只要漫画和动画能够持续共生,那图文和视频也就必然能够获得更为和谐的共存可能性---

不仅如此,对于那些嚷嚷视频即将取代文字的网友,大概率来说,他们都是一些并无内容创作经验的吃瓜群众。只要你曾有过视频制作经验,那想来也会认为所谓的“文字没落论”是何其的荒谬可笑。
02.文字是视频的基础
同为动画作品,我相信各位也能够感知到质量优劣的区分,而往往它们的差别并不在于所谓的视觉特效,而是剧情内涵的深刻与否。
比方说曾创作出《哪吒之魔童降世》的饺子导演,其在08年的时候便凭借一部名为《打,打个大西瓜》的自制动画名震了整个二次元界,并被烙印上了鬼才之名---

这部作品的人物建构极其粗糙,而场景的构造也密布棱角生硬不已(毕竟所有元素都是饺子一人打造出来的),但最终它还是成功了,甚至直至今天也难寻能够将其超越的国产动画。归根结底,这都是内涵和表现手法所带予的。
视频和图文的关系也一样,一部优质视频必定离不开“精心设计的剧情稿件”(也就是解读文字稿)。
就正如B站UP主老番茄一般,作为一名游戏视频UP主,他擅长的就是将游戏内容进行重构,并通过自己撰写的剧本来赋予新的内涵意义。
结果我们都知道,老番茄不仅成为了B站一哥,甚至还在今年年初达成了B站首个千万粉丝累积的成就---

不仅如此,作为B站科普类大V的半佛仙人也一样。半佛老师深谙科技、金融、创业等等领域的知识是众所皆知的事情,而更具标志性的行为是他的视频往往都是通过“堆砌表情包”来创作的。
他的这种视频创作手法,无疑将所谓的制作成本和效率推到了极致,与其说这是视频,还不说这只是文字的语音播报而已。
但结果我们都知道,半佛仙人如今在B站科普届的地位简直是无人能出其右的犀利呢---

为什么他们能成?其实归根结底就在于“文本功力深厚”这个道理。
甭管是单向灌输的视频,还是能给用户自主控制权的图文,用户追求的永远都是媒介形式背后的价值所在(也就是前文说到的趣味、深度等),而所谓的价值往往依赖的便是文字剧本的创作能力。
所以在我看来,即便互联网真被所谓的视频通通占据了,那文字创作也不可能断绝,它们顶多退居幕后而已,并为视频创作提供强有力的剧本基础保证---

好了,如上内容当属我对文字和视频关系的解读。
一来碍于创作成本和产出效率的影响,它们只可能共生存在,而不会出现谁取代谁的事情。再者就是优秀的视频往往依托于出色的文字功力,即便某位创作者专职生产视频,但他也务必提升自我的文字输出能力,方才可能收获观众的青睐,并获得商业上的成功。
所以在我看来,所谓的文字将被视频取代,这其实和漫画会被动画取代一样,荒谬可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