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磷酸锰铁锂:正极材料新方向

2023-08-29 10:32 作者:富宝锂电网  | 我要投稿

近期,工信部第374批新能源汽车产品目录中,奇瑞和华为合作推出的纯电动品牌智届S7两款车型,以及奇瑞高端纯电动品牌星途两款车型,都将搭载宁德时代的“三元+磷酸锰铁锂”电池组合,也即是备受业界关注的M3P。上述车型将有望于今年第三季度发布。

不过,准确来说M3P并不是纯粹的磷酸锰铁锂电池。宁德时代此前在调研纪要中称,M3P应该被称为“磷酸盐体系的三元材料”电池,其正极材料除了采用磷酸盐体系的三元材料之外,还包括锰、铁和其他金属元素,是基于磷酸锰铁锂进行了材料创新。

相关信息显示,宁德时代的这种“磷酸锰铁锂电池”,性能优势非常明显。按照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的说法,“大规模应用的情况下,M3P电池能够降本增效,低温性能、能量密度优于磷酸铁锂电池,成本优于三元锂电池。”那为什么要给磷酸铁锂再加上“锰料”呢?

01磷酸锰铁锂优缺点分析

LMFP 相比 LFP 能量密度高 20%,相比三元安全性更高。LMFP 为磷酸铁锂与磷酸锰锂的固溶体。LMFP 与 LFP 的晶体结构均为有序的橄榄石结构, 锂离子通过结构中的通道迁移, 具有高安全性和化学稳定性。 LMFP 与 LFP 的理 论比容量均为 170mAh/g,而 LMFP 因具有更高的电压平台,理论能量密度比 LFP 高出 20%,能够一定程度上突破 LFP 目前面临的能量密度瓶颈。与三元材料相比,LMFP 具有与三元五系材料相似的能量密度,而安全性更高、价格更低、环境友好。


根据鹏欣资源的公告,力泰锂能在 2020 年和 2021 上半年分别销售磷酸锰铁锂约 5.25 吨。我们将其与湖南裕能磷酸铁锂产品价格和成本作对比,发现磷酸锰铁锂具有更高产品溢价,产品定价高于磷酸铁锂, 2020 年定价相差约一倍;BOM 成本相差幅度尚可,由于磷酸锰铁锂出货体量小尚未形成规模效应, 制造费用的差距较大,存在1万元左右的下降空间。

作为 LMFP 的内部构成之一,LMP 具备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和稳定性的优势,但电化学性能缺陷明显导致应用受阻。LMP 具有 4.1V 的理论电压, 比 LFP 的 3.4V 提升 0.7V,以相似的放电比容量和压实密度测算, LMP 的理论能量密度为 697Wh/kg,比 LFP 的 578Wh/kg 高约 20%,但 LMP 导电性和循环性能极差,导致其实际比容量及倍率性能远不及 LFP。但LMFP 生产工艺及改性技术经过近几年研发积累,极大克服 LMFP 电化学性能缺陷。 2012 年,美国陶氏化学公司称其研发出一种新的锰酸锂材料(LMFP), 能量密度在 150+Wh/kg 范围内, 比 LFP 材料增加了 10%至15%;2013 年开始比亚迪进行了大量研发投入并试图批量生产,但由于其成品率低,且政策指向能量密度,导致 LMFP的发展被搁置;2014 年宏濑科技(现泓辰材料)实现 LMFP 的批量生产, 同时期德方纳米、天津斯特兰等也有小批量生产。2017 年开始,宁德时代、 ATL、国轩高科、德方纳米、力泰锂能等公司进行了大量的技术及专利储备, 制约 LMFP 应用的低导电率、低循环性能、低倍率性能等缺陷在工艺创新和改性技术的支持下得到了极大改善。目前一些主要的技术改性方法如下:


02未来市场发展

LMFP 有望在新的生产工艺和改性技术支持下成为 LFP的升级材料。 LMFP在过去受限于较低的导电性与循环性能,未能大规模推广。随着工艺技术不断创新, LMFP 的实际比容量得到提升,循环性能得到改善,其能量密度能够接近目前的三 元五系电池,但同时成本比三元材料低。另外,LMFP 还可以与三元材料、锰酸锂、LFP 等进行复合,同时满足高能量密度和高安全性能的要求。


LMFP 已经进入两轮车终端市场并且有所放量。两轮车锂电池市场中,部分龙头公司如星恒电源、天能股份均以 LMFP 作为战略方向, 不断加快研发生产布局。小牛的 GOVA F0 系列电动车已搭载 LMFP 电池,具有优异的低温续航能;天能股份于 2021年1月发布 LMFP 超能锰铁锂电池,能量密度为 176Wh/kg,在 55℃ 超高温下放电率 100%,在零下20℃的低温环境亦可放电 85%以上。另外, 星恒电源在 LMFP 复合改善技术上也有所突破, 通过将动力锰酸锂与 LMFP 进行混合,降低三价锰的含量,抑制 John-Teller 效应及锰的溶解,建立良好的电子和离子通道,改善材料的循环性能和低温性能。

结论

1.磷酸锰铁锂产业化需改性处理,目前电池端宁德、比亚迪、国轩等有技术储备,材料端德方纳米、力泰锂能(宁德时代鹏欣资源参股)技术突破较快。由于磷酸锰锂绝缘性、颗粒大小导致加工技术困难,行业内目前没有统一加工路线,存在较高的技术壁垒,因此拥有核心专利与大规模量产能力的企业将具有核心竞争力。目前企业主要采取表面包覆、纳米化的措施,从专利角度看,电池端,宁德时代(专利端未体现,但实际积极研发)、比亚迪、国轩高科的技术储备丰富;材料端看,德方纳米、力泰锂能近期技术突破速度较快。

2.磷酸锰铁锂已在小动力市场掺杂使用,根据德方披露产能规划,若顺利,2H22年有望在动力电池上开始小批量,23年放量。磷酸锰铁锂已在小动力两轮车成功应用,目前主流采取路线为LMFP+LMO复合材料;电动车预计采用纯LMFP或LMFP+NCM复合路线,根据德方纳米10万吨产能建设周期,若顺利行业有望2022年下半年开始小批量,23年有望放量。LMFP在性价比方面可能会替代传统磷酸铁锂、中端三元如NCM523电池,但由于能量密度提升有限,对高端三元如NCM811影响较小,高端车型仍以三元为主。

磷酸锰铁锂技术目前还是有很大的突破空间,未来越来越多企业会投入研发磷酸锰铁锂的新技术的浪潮当中,相信不久的将来磷酸锰铁锂有望在电动汽车上实现普及。

磷酸锰铁锂:正极材料新方向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