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昭陵:参观韦贵妃墓。天情简素,禀性矜庄
韦贵妃(597年~665年),名珪,京兆杜陵县人,唐太宗李世民的妃子,纪王李慎和临川公主李孟姜的生母。麟德二年,她陪同高宗到泰山封禅,在经过洛阳的时候,病逝于河南敦行里,享年69岁。
韦贵妃一生历经隋文帝、隋炀帝、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五位帝王。承受过丈夫被杀的惨痛,受到过家眷籍没的羞辱,再嫁给李世民之后,竟然可以成为贵妃,可见唐太宗对她的情谊深厚。韦贵妃的陵墓与唐太宗的昭陵一沟之隔,乃昭陵陪葬墓中规格最高者。
韦贵妃墓依山为陵,高居在冶姑岭之巅,神道随山就势,逐级抬升。石虎和石羊成对而立,从南向北一共有三对,姿势和体型各不相同。除了第二对石虎头部残缺以外,其他的石刻均保存完好。
靠近神道的尽头,一块石碑矗立在道路正中,体型不大,约两米高。螭形碑首,龟形碑座,中间有圭状的碑额。可惜碑文早已磨灭,看不到任何字迹,成为名符其实的“无字碑”了!
在墓葬的入口处,两件石柱东西相对,上半部分均已残缺,下半部分呈八棱形,底座为覆盆式。站在这里向下望去,神道全景尽收眼底,远处的长乐公主墓和城阳公主墓也清晰可辨。
过去,人们一直认为这里是新城公主的陵墓,直到1990年9月考古工作者挖掘了这座的陵墓,出土《大唐太宗文皇帝故贵妃纪国太妃之铭》,详细记载了韦贵妃的生平事迹,才确定这里埋葬的是韦贵妃。
陵墓的地下部分,由墓道、过洞、天井、壁龛、前甬道、前室、后甬道、后室组成,全长约50米。这里曾经出土72幅壁画,分布于墓道、甬道和墓室的墙壁上,内容包括四神、门吏、仪卫、列戟、侍者等内容。但是,这些壁画全部被揭去,收藏在昭陵博物馆中,这里的壁画均为复制品——
在这些出土的壁画中,最著名的要数《给使图》和《备马图》,可惜墓道中的复制品已经难以辨识。穿过低矮的石门,进入墓葬的前室,这里的空间廓然开朗,墙上的壁画也清晰可辨。但是,西北角上巨大的盗洞,让人心中一凉。
在随后的甬道两侧,精美的《伎乐图》呈现在眼前。东壁为舞伎、磬伎、箜篌伎、筚篥伎、竖笛伎;西壁为舞伎、琴伎、排箫伎、筝伎、啸伎。画中女伎的姿态、发髻、服装等基本相同,好似盛大乐舞的一个瞬间。
在墓葬的后室中,不仅安放着巨大的石椁,而且东侧的墙壁上,绘制着一幅奇特的壁画:北半部分的正中,描绘一位坐在胡床上的男子,有人认为他是唐太宗的形象;南半部分的正中,描绘着一位端庄直立的女子,有人认为她就是韦贵妃的形象。这幅壁画反应了唐太宗与韦贵妃夫妻和睦的美好画面!
在韦贵妃墓中,曾经出土174件文物,以各类陶俑为主,包括男立俑、女立俑、骑马俑、镇墓兽、天王俑等。其中,一件贴金彩绘双头镇墓兽属稀世之物,成为昭陵博物馆的镇馆之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