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差点生产8500台的超超超级谢尔曼!谁开谁吐血的美国T14“突击坦克”小史

2020-02-17 16:56 作者:阿纳贝尔丶卡多  | 我要投稿

本专栏所有文章均为本人(笔名:夜莺)原创,同时也为坦克世界旗下公众号供稿

被 “唬 逝” 痛 揍 的 屑 馒 头

各位车长老爷们大家好啊,要说这“谢尔曼”家族可真是人丁兴旺,光在咱们游戏中就有一大堆各种各样的馒头:小馒头、大馒头、铁馒头、金馒头还有法国“蓝馒头”,规模庞大的“谢尔曼”家族在美国坦克发展史上也有重要的地位,不过由于其在虎式、豹式面前表现不佳,也常常被称为“屑馒头”(指性能极差)。而我们今天要聊的这个“超级馒头”更可谓是屑中之屑,弟中之弟....而且还差点生产了8500台!

用这车打出三环的都是勇士

它就是5级的美系金币重坦T14,最高只进6级房。曾经游戏内的美系金币车特别少,老版本时代想练美系重坦成员的唯一选择就是八级金币重坦T34,不过T34这台车除了当初替换赠送外,就只能花200-300元去买,这个价格也让很多人望而却步。于是目光一转,发现了5级的这台T14,结果买来上手一开便大呼坑爹:“这是人开的车吗?要小编说啊,这车还真不是一般人能玩的来的,因为就连开发它的本家都不想要它。

研究T14突击坦克

看在白人的份儿上,拉兄弟一把!

英国得到授权生产的M3“格兰特”

熟悉历史的小伙伴们都知道,英国和美国本是“一家亲”,虽然美国作为一个后来的“暴发户”大发战争财反而后来居上,可英国人一旦遇到什么问题,还是会首先找到美国人,而大洋彼岸的美国政客们基本也都是“有求必应”。在1940年英法联军被德国人的剑锋逼得丢盔弃甲四处奔逃时,英国人也意识到了自己的装甲力量不仅质量差,数量还少(都丢法国那边去了),连忙找上了美国人要求支援点坦克以防德国登陆英伦三岛,这就是“格兰特”的起源。

英国人装备的美制谢尔曼

也许是英国人的自尊心作祟,英军从上到下对美国远涉重洋送过来的M3中型坦克都颇有微词,认为这种坦克早晚会被英国自产的十字军所替代...结果事实证明十字军是个烂泥扶不上墙的货,M3中型坦克一直陪伴英国人战斗到二战结束,虽然一有新的M4“谢尔曼”送到,英国人就马上会用M4替换掉手上的M3中型坦克。

A33“奋进”

1941年初,英国人联系美国方面共同成立了一个联合坦克委员会,希望两国可以共同开发坦克以抵抗轴心国的装甲力量,其实英国人心里那点小算盘不过是依靠美国强大的战争机器,多为大英帝国生产点坦克罢了。时间到了1942年2月,英国人主动提出来要设计新的重型坦克或突击坦克,美国方面认为突击坦克对美军而言没什么意义,英国人也许更需要重型坦克,但是碍于面子还是把这个计划给立项了,英国方面拿出来的成品就是基于克伦威尔巡洋坦克的A33“奋进”突击坦克。

A38“勇士”和A33“奋进”

在游戏中体验过“奋进”的小伙伴们都明白这台车开起来是什么味道,它只是大英帝国武器库中又一型失败的作品罢了。英国人执着于开发“突击坦克”这一项目的主要原因是,他们认为“步兵坦克”这一概念的缺点在于机动性不够强,如果能提升“步兵坦克”的机动性,让它具有高机动性和高防护性,那这一定会变成非常完美的“突击坦克”!美国人虽然感到很无奈(我大美利坚根本不需要这东西!,但还是为了保住英国人的面子参与了A33“奋进”的研发工作,实际上“奋进”的履带和悬挂装置都是从美国T1/M6重型坦克拿过来的。

T14突击坦克彩照

英国坦克委员会觉得美国人不大可能会生产英国设计的坦克,无论是出于民族情感还是坦克性能,或是生产标准。事实上就1942年的英国坦克性能上来看,美国人也确实有理由拒绝生产英国设计的坦克,因为完全没必要再去量产一大堆垃圾。1942年3月30日英美联合坦克委员会召开了一次会议,决定由美方设计生产一型符合英国“突击坦克”计划标准的战车,这就是T14突击坦克,英国人对T14的热情异常高涨,1942年5月时还打算让美方生产8500台T14支援英国,是的没错,8500台!

全面升级的馒头

T14突击坦克样车

英国人的要求是,应基于现有大量装备的中型坦克底盘,在保有一定的机动性同时具备较高水准的防护能力。突击坦克的开发任务被交给了阿伯丁坦克试验场的工作人员,他们发现如果想要同时达到这两个标准,是没法在M4“谢尔曼”底盘上直接加以改进而来的:坦克最大速度被要求达到38.5km/时,同时估算加大的装甲厚度会使车体增加16吨的重量,这会使M4中型坦克的原有底盘不堪重负

游戏内的T14,可以看到大倾角首上

1942年6月阿伯丁试验场拿出了T14突击坦克的设计草案,该车仍然保留了来自T1/M6重型坦克的履带和悬挂,变速箱则在M4所使用的变速箱上进行了完全重制以适应新的528马力福特GAZ V8发动机。为了尽可能提升防护性,阿伯丁的设计师们强化了战车的变速箱装甲罩,使之提升至102mm厚,而坦克的首上厚度虽然没有增加——还是50mm厚,但是角度被增大到60°,装甲等效大概为120mm厚,首上的机枪口形制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T14突击坦克侧面照

T14突击坦克的侧面防护看起来更全面一些,车体上部的侧面装甲仍然是50mm,但拥有30°的倾角,原本光秃秃的行走装置侧面现在也加上了12.7mm厚的装甲侧裙板,这些侧裙板被设计为众多分散的小块,可以将它们一块块掀开后再对悬挂装置进行维护(比如上油)。

T14突击坦克的车体后部

T14突击坦克的车体后部非常简洁,直接就是一块50mm厚的装甲板,车尾可以外挂一把铁锹,发动机排气口的下部放置了拖车钩。注意其明显增大的炮塔体积,炮塔的装甲厚度被提升到了正面76mm,两侧102mm。T14突击坦克曾经被设想为安装一门105mm榴弹炮,或者是一门90mm长身管高射炮,设计师们为其留下了充足的空间,虽然最后上面只安装了一门75mm M3坦克炮,但是更大的炮塔空间也增强了乘员的作战能力,毕竟有3个人要挤在这个炮塔里,弹药架被放在炮塔下面的地板上。

T14的电台位置

炮塔的“后脑勺”部分凸出来的那一块是专门为英国人设计的电台位置,一台标准的英国19号电台就放在那里,就像萤火虫和谢尔曼III一样....

T14的“标准照”,阿伯丁存档

1943年4月T14突击坦克的各项细节终于被敲定,7月制造出了2个木制模型,随后第一台T14突击坦克原型车被生产出来,这是一台重达42.6吨的大块头,比英国人的“奋进”还要重2吨,它大量使用了和M4“谢尔曼”通用的部件,活脱脱就是个吃胖了的“屑馒头”。

参加测试后的最终命运

参加越野测试后变形的负重轮

1943年7-8月间,两台被生产出来的T14突击坦克样车都被送到了阿伯丁试验场参加测试,每台车都进行了700-800公里左右的行驶测试。该车在硬化公路上机动性不错,最大速度跑到了38.8km/时,不过这可能是该车唯一让人欣慰的地方了。在接下来的越野测试中,该车的表现让人大跌眼镜,本来应该进行14小时的越野测试,结果到第五个小时就进行不下去了,该车的负重轮发生了变形,而且在松软的土地中经常出现履带滑脱的情况。

履带滑脱,负重轮轧到了外侧的履带齿上

负重轮的损坏让人感到不可思议,因为更大更重的M6重型坦克使用的也是相同的行走机构,可M6就没有出现这种问题。该车的毛病还远不止如此:武器设计也存在着很大的问题,炮塔内通风不良,发射了几发炮弹后战斗室内就充满了令人窒息的发射药燃烧后气体,而且坦克火炮和机枪的瞄准都很困难。

“阿喀琉斯之踵”

测试人员还发现该车正面存在着一个“死穴”,那就是车体首上为航向机枪预留的开口,这里的防护力不足而且造型很容易吸引炮弹。而且一旦驾驶员受伤后,在航向机枪位置上的乘员难以移动过去接替驾驶员,因为这里的空间异常狭小。最终所有的测试人员都对这两台T14突击坦克失去了兴趣,1943年11月测试提前终止,原型车1号被送到诺克斯堡继续测试,50年代初被送回阿伯丁试验场后几乎立刻进了炼钢炉

放在博文顿的2号车

原型车2号相对来说要幸运一些,1943年12月该车经过修复后被运到了英国,不甘心的英国人实地测试后也不得不承认该车就是一坨糟糕透顶的东西。官方记录上标明T14突击坦克计划于1944年12月停止,实际上将近一年以前它就名存实亡了。2号车最后被拉到了博文顿坦克博物馆,其中一条履带还断了。

105炮“铁馒头”谁开谁知道!

英国人最终还是选择了继续改进丘吉尔系列,并拿出了A43“黑太子”,而美国人则在谢尔曼上更进一步,推出了M4A3E2“巨无霸”。游戏中的T14扛着一门4级的75mm小炮甚是尴尬,一旦遇上KV-1基本就是束手就擒。

感谢尤里·帕什洛克的资料,另外UP打算在今日头条同步更新自己的专栏文章。

原创不易,读者老爷关注支持一下吧      

本专栏定期更新,只要是老爷们喜欢的,全都聊!

差点生产8500台的超超超级谢尔曼!谁开谁吐血的美国T14“突击坦克”小史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