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考研】有难度!这次我终于听懂了胡塞尔现象学......


胡塞尔用先验的态度,对经验可能成立的种钟条件。
现象学反对的就是当时流行的心里主义立场,这种立场也被称为自然主义。
简单来说,自然主义认为逻辑规律能够还原为心理规律,心理学可以还原为生理学,生理学可以还原为物理学。
现象学 重视直观和知觉等等一般方法,更为广阔
分析哲学 重视对语言的分析 保持对逻辑和语言的依赖。
胡塞尔其实还是继承了康德的思路,重构一种先验哲学。
与新康德主义相对的,胡塞尔认为回到康德还是不够大,我们应该进一步推进先验哲学。
虽然胡塞尔提出现象学的目的和新康德主义是一样的,都是应对哲学面临的危机,即科学的冲击,研究底盘的丧失。
康德和胡塞尔都使用 纯粹 这个词来表示一种先验的,派出了单纯经验判断的分析
胡塞尔继承了康德的先验哲学纲领,但是与康德很大的不同之处在于,胡塞尔认为我们不需要进行先验演绎,而是可以通过直观的方式看到事物的本质甚至看到意识的先验结构。
悬置
现象学开始的第一步,从自然态度转变为现象学态度。
自然态度仅仅意味着将我们认为理所当然的一切都视为理所当然的。
在现象学家来说,转变态度并不意味着要摒弃自然态度,而是把自然态度放置在括号中。
自然态度是各种信念、判断、观点和各种事物如何运行的理论之和。 悬置并不意味着否定和换衣,而只是中断。
悬置要求悬置关于某物的一切信念。 现象学家把这个未被悬置的东西叫做现象学剩余,就是实行了悬置 (或者 还原)之后剩下的东西
看山不是山, 胡塞尔现象学最想做的是,我们为什么把山看成了山。
现象学把无法悬置的东西 叫现象学剩余。继承笛卡尔那种怀疑的方法。
都是为了哲学寻找阿基米德点
笛卡尔还原到我思,胡塞尔还原到 意识 或 意识活动。
意识必定是关于某物的意识,也就是说,意识是具有意向性的, 这某物并不会因为我们把它放置在括号中就消失。既是我悬置了对整个世界和整个宇宙的所有信念和判断,我也仍然拥有对我身处其中的这个世界的所有体验。
胡塞尔现象学,就起源于对这种意识体验的描述。
意识本身-提供-我们进行体验的方式(获得意义的方式)--就是现象学所研究的目标。
现象学方法的第二步通常被称为现象学还原。(有时人们会将悬置的过程称之为现象学还原)。现象学还原仅意味着我们将注意力转向了如期所是地显现给我们的现象。通过悬置,我们不再对形而上学问题或因果问题感兴趣;现在,我们认为我们所体验到的东西正像我们体验到它时那个样子。我们的关注点转向了这样一个问题面积我们是如何体验到,而事物又是如何在体验中显现的。
以看苹果为例,在现象学还原中,我们不说苹果是红色的,而是说苹果对我们显现为红色。
同时,我们在现象学还原中 看 到的一切,并不是通过逻辑推理而实现的,而是通过直观认识到的,体验本身是绝对地被给予的(他不是我们自己建构起来的东西,而是一瞬间就生成的东西)。
本质还原
现象学认为我们可以直观到本质,例如,从个别的红色物体直观到本质的红。
这种本质直观 是通过 想象变更法 实现的。
某物的本质就是我们可以通过这种想象变更的过程所揭示的那些常规(不变之物)的集合。(比如说 一张纸上的红点 不管把红点变成圆的还是方,在我直观到还是红色。)
胡塞尔并不是在柏拉图的意义上谈论本质。现象学中的本质并不是超越i性的理念或形式。
实证科学(历史、社会科学等经验科学)---经验心理学--纯粹现象学---先验心理学或先验现象学。
先验现象学不是在讲本质,或悬置, 先验现象学还原的不是具体的内容了,也不是内容产生的过程。而是意识本身 ,它必然导向 先验自我 。
从 悬置--本质还原--现象学还原 最后要还原为意识结构。
现象学承认自己的全部理论来自于一种第一人称视角,这会导致一个自然的责问,现象学是否是唯我论的?
为了解释这个问题,现象学区分了两种意义上的客观性。
1、排除偏见意义上的客观性
2、将物体作为一个研究对象意义上的客观性。(自然科学的客观性)
现象学生成的客观形势第一宗客观性,也就说一种主观性之间的客观性,“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只有当我体验到他人和我一样体验到了相同的对象时,我才真正体验到了这些客观的和实在的对象“ 胡塞尔认为 这种体验,是有普遍意义的,是存在规律的。
意向性不是当意识受到对象影响才产生的外在关系,相反地,他是意识的内在特征。
胡塞尔对意向性的分析是想证明,存在因其自身的本性而指向超越的对象的意识活动
这种思路克服了传统的认识论问题,即主题和客体如何关联的问题。主体如何到达客体根本不是一个问题,因为主题本身就是自我超越的。而且本身就指向与其不同的东西。在知觉那里,这个某物就是对象自身,而不是他的引向或摹本。
胡塞尔反对我们把意向对象理解为我们通达实在的、独立的于心灵的对象的中介。
每一个意向活动都有一个意向活动,而这个一项内容具有两个不同、但是不可分离的环节。
意向性特质(即具体类型的经验,如希望、欲望、回忆等)和意向性质料(即具体指向的某物)、
比如我回忆一个苹果 我想吃一个苹果,指向的质料是相同的,但是特质不同。
胡塞尔 :在意义中构成了和对象的关系。有意义地用一个表达,和明确地指向一个对象
意向性本身是有表达性的,有一个赋予意义的过程。意向性的核心在于“将某物作为某物解释”
意向性包含着构成的维度。

真A如何在我们意识中呈现的,在呈现过程中已经经过了我们加工。

明证性 evidence 更像逻辑活动
明见性 说不是推理形成的 更强调直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