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史人物评鉴-徐晃 字公明

徐晃 字公明

张昭(156年-236年),字子布,徐州彭城(今江苏省徐州市)人。张昭年轻时就以博学而非常有名,徐州刺史陶谦召他为士,被张昭拒绝。陶谦认为张昭轻视他,因此将张昭监禁,后来受到赵昱援救才被释放。
东汉末中原动乱,张昭随其他难民逃到江南,受到孙策的重用,官拜长史和抚军中郎将,孙策的领地上几乎所有重要的事务都由张昭经手,他为孙策打平江东做出了很大贡献。因而他深受北方士大夫的敬重。孙策临终前,特意将弟弟孙权托付给张昭和周瑜。他嘱咐张昭说:“若仲谋不任事者,君便自取之。正复不克捷,缓步西归,亦无所虑。”孙策刚刚去世,孙权非常悲伤。张昭劝孙权说:“夫为人后者,贵能负荷先轨,克昌堂构,以成勋业也。方今天下鼎沸,群盗满山,孝廉何得寝伏哀戚,肆匹夫之情哉?”他亲自扶孙权上马,陈兵而出,然后众人才服从了孙权。
孙权继续重任张昭,而张昭也直言敢谏,比如有一次孙权摆酒席,命令群臣必须大醉方归。张昭闻讯非常愤怒,马上离席。孙权拦住他说:“为共作乐耳,公何为怒乎?”张昭立即答道:“昔纣为糟丘酒池长夜之饮,当时亦以为乐,不以为恶也。”孙权深感惭愧。
208年赤壁之战爆发前夕,张昭主张孙权举国投降。但在主战派周瑜等人的努力下,反倒击退了曹操的大军。这件事让孙权对张昭衍生不满。同时由于张昭太过耿直,使他在东吴始终无法担任最高的丞相职务。孙权一开始任命孙邵为丞相,后来又委以顾雍。
232年公孙渊在辽东反魏,向孙吴称臣以为外应。张昭认为公孙渊必败,因此反对孙吴支持公孙渊,孙权没有采纳。结果公孙渊出卖东吴,杀了孙权派到辽东去的使者。张昭因此退居不朝,孙权盛怒下,命令用土封住张昭的家门,来表示他永远不必出门了。张昭也用土从门内将门堵住,以表示他也永远不打算出门了。后来孙权后悔自己的做法,但又不愿道歉示弱。他下令用火烧张昭的家门,以此逼张昭出门。但这方法也没吓倒张昭,因此孙权只好又下令将火又扑熄。最后孙权在张昭家门前久站不去,张昭才在儿子的搀扶下,出门与孙权和解。嘉禾五年(236年),张昭去世,时年八十一。孙权戴孝前去吊唁,赐谥号文侯。
统帅 B+
(徐晃从征吕布,破刘备,又击袁绍运车於故市,功实最多。救樊之役,晃所部新军,而一战成功,盖当时奇功也。至于行阵齐整,可谓有周亚夫之风矣。)
武力 B
(徐晃久经戎旅,或有其勇。)
军谋 B+
(徐晃却关羽于樊,长驱入围,致战全胜。魏武赞曰:“吾用兵三十余年,及所闻古之善用兵者,未有长驱径入敌围者也。全樊、襄阳,将军之功也”。)
智略 C+
(徐晃沉详持重。初,李傕、郭汜之乱长安也,晃说奉,令与天子还洛阳,奉从其计。)
内政 D+
(徐晃尝为郡吏。)
魅力 B-
(徐晃俭约畏慎,常叹曰:“古人患不遭明君,今幸遇之,常以功自效,何用私誉为!”终不广交援。又性严,驱使将士不得闲息,故军中为之语曰:“不得饷,属徐晃。”晃闻此语,笑曰:“我捶跛汝钨錥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