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第15周:十倍效能实验小结
1,文心一言:快速进化中的ai
在本周试用大语言模型产品文心一言后,我最大的感受是它在不断快速地进化。
画图:周初使用文心一言画“五十六个民族大团结”,画的非常糟糕。过两天再用同一个题目询问,发现它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在优化和调整,有了巨大改善。原先有一个梗,嘲笑文心一言不回画“车水马龙和红烧狮子头”,这个问题也已经解决。
写代码:文心一言上月发布的时候,python语言还停留在2.0版本(很莫名的一个情况)。但我上周试用,已经能够写python3。有一些很常见的主题已经能写的不错,但一些稍微冷门一点的题目,如硬件开发板的编程,则还是胡说八道。此外,gpt可以做代码详细注释,文心一言做的还比较差。
写作:写作的质量目前一般,车轱辘话比较多。让它写一个论文的提纲,基本上还无法触类旁通,基本上是套一个通用模板。这一点比GPT差的比较多,GPT已经可以辅助学术研究了。
文心一言正在越来越智能和灵活,能够更好地适应用户的需求和语境,这是令人兴奋的。期待它变得更强大,进而成为可以切实提高效能的生产力工具。
2,用GPT完成一份材料的写作
周一基本是我的写作日,不是写教材就是写材料。这周一用GPT协助,写了9000多字的材料,文字上我是很满意的,比我自己写的水平高,产量也高。虽然未到10倍,但翻一两倍是有的。
有学生说,这周他也用GPT帮助姐姐写论文,8000多字,查重率居然只有8%。非常精彩。
3,本周的一节课:oled屏幕的使用,基本上靠GPT协助完成备课。但是AI只帮忙完成了一部分内容,我们自己的教学探索,则摸索出AI不曾给到的趣味内容:如何在简单的oled屏上显示画面或动画。
我的结论目前是:AI是能力的放大器,原先的能力越大,可放大的倍率也就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