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科普:CRH“和谐号”系列动车组
和谐号电力动车组(China Railway High-speed Train),是2004年我国引进德国、日本等国的高速动车组技术,在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基础上,生产的高速动车组系列的总称。
和谐号电力动车组是中国铁路全面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取得的重大成果,标志着中国铁路客运装备的技术水平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中国也由此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能够自主研制时速380公里动车组的国家。
2004年,我国引进德国、日本、法国等国的高速动车组技术,在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基础上,生产出了“和谐号”系列高速动车组,在较短的时间里满足了百姓出行的需要。基于不同平台研发出的“和谐号”车型,由于标准不统一,不能互联互通,难以互为备用,提高了运营和维修成本。
2007年4月18日零时,中国铁路第六次铁路大提速正式开始,除原有的列车大部分提高速度外,将新增“D”字头的动车组。
2007年4月18日,第六次大面积提速调图中“像风一样快”的“和谐号”动车组列车与和谐型大功率机车的上线。
2007年12月22日,中国首列国产时速300公里“和谐号”动车组列车(CRH2-300后改称CRH2C。)在南车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竣工下线。
2008年4月11日,中国首列国产时速350公里CRH3C“和谐号”动车组在中国北车集团唐山轨道客车有限责任公司下线,标志着中国铁路技术装备现代化取得又一重大成果,中国由此跻身世界上仅有几个能制造时速350公里高速铁路移动装备的国家。
2014年1月17日,南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厂区内,一列银灰色超速试验列车停放在厂区的铁轨上,这列台架试验速度每小时达到605公里的列车,被命名为更高速度试验列车(CRH380AM)。
CRH1
CRH1A
CRH1A型动车组的原型车是加拿大庞巴迪运输为瑞典国家铁路提供的Regina C2008型。2004年6月,原铁道部展开为用于中国铁路第六次大提速、时速200公里级别的第一轮高速动车组技术引进招标,中外合资企业青岛四方-庞巴迪-鲍尔铁路运输设备有限公司(BSP)为中标厂商之一,获得了20列时速200公里级别动车组的订单。2004年10月12日,铁道部与BSP正式签订合同,合同编号790,铁道部代表签约方为广州铁路(集团)公司。2005年5月30日,广深铁路股份有限公司决定以25.83亿元人民币的价格向BSP另外订购20列时速200公里级别动车组,以满足广深铁路第四线于2008年开通之后的运营需求;同年8月25日,广深铁路公司董事会通过有关议案。而BSP的40列时速200公里级别动车组其后最终被定型为CRH1A。
CRH1B
BSP公司在2007年10月31日再获得原铁道部40列16节长编组动车组新订单,合同编号796。其中20列是在CRH1A基础上扩编至16节车厢的大编组动车组,称为CRH1B,编号为CRH1B-1041~CRH1B-1060。全列16节编组中包括10节动车配6节拖车(10M6T),其中包括3节一等座车,12节二等座车,1节餐车。最高运营速度为200—250km/h,而车体外观不变。2009年3月5日,第一列CRH1B型动车组完成了BSP公司内部的环形线测试,3月8日开始在北京环行铁道试验。CRH1B动车组在2009年4月起配属上海铁路局,运行上海—南京、上海南—杭州的城际列车。整批20列CRH1B动车组在2010年4月交付完毕。
CRH1E
2007年10月31日签订的合同中另外20列动车组将以庞巴迪新研发的ZEFIRO 250系列为基础,为16节车厢的大编组卧铺动车组,每组包括10节动车配6节拖车(10M6T),最高运营速度为250km/h,将成为世界上第一种能达到250km/h的高速卧铺动车组。编组中有1节豪华软卧车、12节软卧车、2节二等座车和1节餐车。列车所使用的庞巴迪MITRAC牵引系统将由庞巴迪CPC牵引系统公司(庞巴迪在常州设立的中外合资公司)和庞巴迪在欧洲的工厂生产。首12列CRH1E型动车组编组中有1节豪华软卧车(WG)、12节软卧车(WR)、2节二等座车(ZE)和1节餐车(CA),全列定员618人。其中位于10号车厢的高级软卧车每车定员16人,设8个包厢,每个包厢2个铺位,每个包厢中均有沙发和衣柜,但没有独立卫生间,车厢一端设有带转角式沙发的休息室。但由第13列动车组(CRH1E-1073)起取消了高级软卧车,并以软卧车代替,全列定员增加至642人。2009年10月,首列CRH1E出厂,并开始配属上海铁路局。2009年11月4日,CRH1E开始上线运营,担当来往北京、上海的D313/314次动车组列车。整批20列CRH1E计划会在2010年8月前交付。
CRH2(非统/统)
CRH2A(非统/统)
第一批CRH2型电动车组为数60列(编号CRH2A-2001 ~ CRH2A-2060),编组方式是4节动车配4节拖车(4M4T),每4节为一个单元,速度级别属A型(标称时速200公里),最高营运时速为250公里,用于经改造的既有路线上。
CRH2B
除2A及2C型外,南车四方又设计出16节长大编组的CRH2B型动车组,(编号CRH2B-2111 ~ CRH2B-2120),级别属B型(标称时速200公里),最高营运时速为250公里。
CRH2C(CRH2-300)
第二批CRH2型电动车组编号由CRH2C-2061开始,是以CRH2A型设计作为基础上进行修改,改动包括把动车数量增至6节(6M2T),使用DSA350型高速受电弓,以及在电弓两旁加装挡板等。列车速度级别属C型(标称时速300公里),最高营运时速为350公里,会用于新建的高速客运专线上。
CRH2E
除2A、2B及2C型外,四方又设计出16节长大编组的CRH2E型卧铺电力动车组,列车编号由CRH2E-2121开始,级别属E型(标称时速200公里),最高营运时速为250公里。
CRH2G
CRH2G型动车组为高寒防风沙型动车组,最高速度250km/h,主要用于兰新客运专线。曾用名CRH2H。
CRH3
CRH3系列由中国北车负责生产。
CRH3A
CRH3A型动车组由中国北车主导,中国北车所属长客股份公司和唐车公司联合设计生产,并于2013年6月8日在长客亮相。CRH3A型动车组以CRH380BL技术平台为基础,借鉴了CRH380BL、CRH380CL、CRH380B、CRH5型动车组的优点,研制开发的自主知识产权动车组,增强了中国北车在动车组领域关键技术领域的掌控能力。
这一新型动车组可根据不同运营线路的需求,分别以时速160公里、时速200公里、时速250公里三个速度等级运行,是中国国内唯一既适合时速200~250公里之间客运专线、又适合时速160~250公里之间城际铁路运行的动车组。中国北车自此拥有了高速动车组和城际动车组全系列、谱系化产品平台。
CRH3A型动车组是基于中国国情和运行条件下的“中国创造”。不仅核心部件和制造技术自主化,还能充分考虑中国复杂的地理气候条件和运营环境,根据各地区域特点量身打造。相对于此前中国国内运行的这一速度等级的动车组,该型动车组还有较强的成本优势和售后维护优势。
CRH3C
CRH3C型电力动车组采用动力分布式,每列8节编组,4动4拖(T+M+M+T+T+M+M+T),最高运营速度达350km/h。列车设有一等座车(ZY)1辆、二等座车(ZE)6辆和带酒吧的二等座车(ZEC)一辆。其中一等车内座椅2+2方式布置,二等车以2+3方式布置。除了带酒吧的二等座车外,其他车厢所有座位均能旋转。首尾的头车设有司机室,可双向驾驶,一等车和酒吧车在最中间,全列车定员557人。头车长度20.7m,中间车长度25m,车体宽度3.3m,车体高度3.89m,列车总长200.67m,适应站台高度1.25m。
CRH3C是由德国铁路ICE3型动车组发展而来。根据合同,西门子在德国本土制造首批3列CRH3C列车和一些重要部件;并向中方合作伙伴——北车集团唐山轨道客车、永济电机厂和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提供技术支持和技术转让,使中国具备相应的生产能力。唐山机车车辆厂将承担其余57列列车的生产,第一阶段国产率是30%,第二阶段将提高到 50%,最终将达到70%。并且全部列车均使用中国品牌(CRH)。2组由德国原装进口的CRH3型列车原称CRH3A,西门子内部称为Velaro CN,原编号为CRH3-002A及CRH3-004A,后改为002C及004C。第一组进口列车在2007年12月12日在科勒非尔德举行了隆重的交接仪式,并于2007年12月底在德国不来梅装船付运,在2008年1月运抵中国天津,随后到北京环行铁道进行试验。
由唐山轨道客车在中国制造的国产化CRH3型动车组称为CRH3C,至今已制造并配发相关铁路局80组,编号为CRH3001C至CRH3080C。中国首组国产化列车的铝合金车体于2007年9月完成,唐山方面原本预计这组列车会于2008年3月31日正式出厂。中国惟国产化列车部分零部件未能如期运抵车厂,官方遂把正式下线时间延至4月11日。而这列由唐山轨道客车制造的第一列国产CRH3C(CRH3C-3001)于2008年6月24日上午9时13分在京津城际铁路的试验中创下了394.3公里的最高时速,当天的试验中CRH3C仅用了5分钟左右,速度就提升至300公里/小时。
CRH3F
CRH3F型动车组是唐山轨道客车有限责任公司设计生产的时速160km/h城际动车组。采用2动2拖4编组。CRH3F型动车组采用铝合金轻量化焊接车体,采用2动2拖4编组,可拓展至6编组或8编组。具备时速200km/h的升级能力,具有重联功能。
CRH5
2004年8月,中国铁道部展开为用于中国铁路第六次大提速、时速200公里级别的第一轮高速动车组技术引进招标,阿尔斯通是中标厂商之一,获得了60组高速列车的订单。2004年10月10日,中国铁道部和阿尔斯通正式签订总值6.2亿欧元的合同。根据合同,阿尔斯通将7项高速列车的关键技术转移给中国,并有3组列车会在阿尔斯通位于意大利的工厂组装,并完整付运予中国;另有6组以散件形式付运,由中方负责组装;其余51组透过法国的技术转移,由长春轨道客车在国内生产。这批高速列车随后正式定型为CRH5A,是CRH5系列中的唯一车型。CRH5A是由阿尔斯通"New Pendolino"系列发展而来。
随着中国铁路第六次大提速的实施,CRH5A动车组于2007年4月18日起,正式运行于京哈线上。由于CRH5型动车组下线时间较晚(2007年3月),整体试运行时间不足,导致一些潜在问题没有能够在试验中解决,而且CRH5是CRH动车组系列中唯一一款对原型车的进行了大幅度的改动,调试的难度较高,所以CRH5A型动车组在2007年4月起正式运营初期的故障率相对比CRH1及CRH2较高,例如制动系统、空调系统以及列车自动门的故障。而在耐寒性方面,CRH5则比CRH1及CRH2优胜,其承受温度范围可达±40℃,因此大多数被安排于中国东北地区运用。
2007年4月2日,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与长春轨道客车签订了以CRH5型为基础的高速综合检测列车研制合同,开始高速综合检测列车的研制生产。2008年6月6日,第一列基于CRH5型的检测车出厂,名为“0号高速综合检测列车”,编号CIT001,车身为黄色,与日本新干线使用的“Doctor Yellow”(“黄医生”)类似,造价为3亿元人民币。同年7月1日开始在京津城际铁路试运行。“0号高速综合检测列车”的检测范围包括了轨道、轮轨力、接触网、通信和信号系统等。
2009年7月,长春轨道客车再获得铁道部30列8辆编组的CRH5A型动车组新订单(CRH5A-5061~CRH5A-5090)。2010年10月13日,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与北京铁路局签订了价值27亿元、共20列的CRH5型动车组销售合同(CRH5A-5091~CRH5A-5110)。
2011年4月,长春轨道客车再获得北京铁路局的CRH5A型动车组新订单(CRH5A-5111~CRH5A-5130),总值38.7亿元人民币,另外武汉铁路局又订购了10列CRH5A型动车组(CRH5A-5131~CRH5A-5140),意味着中国北车集团生产的CRH5A型动车组准备打入中国南部地区的市场,由于CRH1及CRH2动车组的生产商-中国南车集团将集中资源生产CRH380系列动车组而考虑停产200-250km/h级别的准高速动车组,而中国北车CRH5型动车组便成为200公里级别(营运速度200KM/h,最高速度250KM/h)的电动车组的主力车种。
2015年7月13日,中国最北高铁哈齐高铁试运行,配备CRH5型动车组可适应-40℃严寒。哈齐高铁采用CRH5型动车组列车,为确保动车组在高寒地区安全运行,中国铁路部门重点对列车排障器材质进行了强度改造,提高冰雪排障能力。同时,还改造了车体裙板的密封形式,防止冰雪卷入车体,并对车体门窗加装了集水槽,防止水珠结冰造成车门无法开启,这些改进措施可以保障动车组在零下40摄氏度高寒条件下驰骋,具有抗风、沙、雨、雪、雾等恶劣天气能力。
CRH6
CRH6型电力动车组是由中国南车四方股份公司研发设计,2012年在青岛下线。
CRH6型城际动车组是为满足中国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群崛起对城际轨道交通的需求而研制的一种新型运输工具,作为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的纽带,具有运能大、起停速度快、乘降方便快速、疏通迅捷有效、乘坐舒适、安全可靠、节能环保的特点。城际铁路的推广普及对形成中国轨道交通层次架构,改变国人出行方式,提高旅客周转效率,具有重大意义。
设计:南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制造:南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南车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南车广东江门车辆制造基地。
CRH380系列
CRH380A
2009年6月,中国铁道部向国内动车组制造企业招标采购共320列时速350公里的高速动车组,南车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为中标厂商之一。同年9月28日,中国铁道部武汉铁路局与四方机车车辆在北京签署了140列时速380公里速度级动车组采购合同,包括100列16节长编组,及40列8节短编组的高速动车组订单,合同总金额约值450亿元人民币。
四方机车车辆股份的时速380公里级别高速动车组研制项目名称为CRH380A(或称CRH2-350),是在CRH2C(CRH2-300)第二阶段的基础上进行研发。持续运营速度为380公里/小时,最高运营时速为400公里,最高试验时速496公里以上。由于CRH2-300型动车组只是在时速250公里的CRH2-250型动车组(CRH2A)基础上加大牵引功率,以仅仅满足最高运营时速350公里的要求,难以满足京沪高速铁路上时速380公里的营运要求,因此CRH2-350需要在CRH2-300的基础上全面提升列车整体性能,对动车组的牵引系统、空气动力外形作出了较大的改变。
为了预先获得CRH2-350型动车组新头型的空气动力效能和实车试验数据,铁道部于2009年决定将最后一组CRH2C动车组(CRH2C-2150)作为CRH380A的试验实体样车,改为使用CRH380A的新头型。车身仅标示为“试验车 CRH380A”的新头型CRH2C第二阶段动车组于2010年4月底下线,并在5月起开始在郑西客运专线试验。2010年5月,南车四方机车车辆股份又定制了一节CRH380A头车的1:1实体模型,在上海世博会中国铁路馆展出,并亮相到世博会闭幕为止。
2010年9月,原铁道部正式将四方机车车辆股份的CRH2-380型动车组型号名称更改,其中短编组动车为CRH380A,而长编组动车为CRH380AL。
CRH380B
2008年9月,CRH3-350(CRH3C)型动车组开始前期研发阶段,同时提高了车辆的设计标准,最高时速由时速350公里提高至380公里,项目名称为CRH3-380;列车在京沪高速铁路上的单程行车时间可由原规划的5小时,进一步缩短至4小时。更改标准后,新一代动车组的产品设计工作于2009年1月27日正式启动。
2010年5月27日,首列CRH3-380列车完成样车试制,并在中国吉林省长春市绿园区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产业园首次向外界展示,并举行了“新一代高速动车组“和谐号”CRH380B下线”仪式,同时并举行了长客股份高速车制造基地一期工程竣工典礼。时任铁道部部长刘志军、时任铁道部科技局副总工程师张曙光等出席了这次典礼,刘志军更表示,“长客能生产多少,铁道部就采购多少,前提是要保证质量”。
2010年7月17日,时任中国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在河北省唐山市调研期间,前往唐山轨道客车有限责任公司,考察新一代时速380公里CRH3-380“和谐号”动车组生产线,先后考察了高速动车组铝合金车体生产线和总装配厂,并登上一列即将下线的CRH3-380型动车组。
2010年9月,中国铁道部将70列由唐山轨道客车制造,110列由长春轨道客车制造的CRH3-380型动车组定型为CRH380B系列,其中短编组动车为CRH380B,而长编组动车为CRH380BL。至2010年12月中旬,中国铁道部重新分配动车组车号,根据《运装客车【2010】807号》文件,将CRH380B分配为长春轨道客车生产的40列短编组座车动车组;CRH380BL分配为长春客车轨道的45列长编组座车动车组、唐山轨道客车的70列长编组座车动车组,CRH380B系列均采用原头型。而长春轨道客车的25列新头型长编组座车动车组则分配至CRH380C。
CRH380B,是中国北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为北方高寒地区特制的抗高寒动车组列车。列车可适应-40℃—40℃间80℃的温差,最高运行时速380km/h,是世界上首列能在高寒地区跑出300km/h的动车组列车。
CRH380C
和谐号CRH380C型电力动车组是CRH380家族中最新的成员,是既哈大高铁专用的CRH380BG高寒动车组后,又一款高寒动车组,也是国内首款16辆大编组高寒动车。
京沪高速铁路是世界上一次建成线路最长、标准最高的高速铁路,为之配套的新一代高速列车的开发是在消化吸收基础上一项庞大的再创新工程,为全面支撑中国高速列车技术自主创新的需求,中国科技部与铁道部于2008年2月26日共同签署了《中国高速列车自主创新联合行动计划》,提出研制符合京沪高铁运营需求的高速列车,由中国南车、北车集团在消化吸收相关技术的基础上,将动车组的时速从250~300公里提高到350公里及以上,为京沪高速铁路提供强而有力的装备保障,建立并完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国际竞争力强的时速350公里及以上中国高速铁路技术体系。其中,中国北车集团唐山轨道客车以CRH3型电力动车组为基础,研制新一代时速350公里级别高速动车组。2009年正式立项启动,当时研制项目名称为CRH3-350。
2009年3月16日,中国铁道部正式与中国北车集团旗下的唐山轨道客车公司和长春轨道客车股份公司、以及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签署了一系列采购合同,合作生产100列新一代高速动车组,为16节车厢的大编组座车,合同总金额达392亿元人民币。其中70列是由唐山轨道客车制造,其余30列则由长春轨道客车制造。
2009年6月,中国铁道部向国内动车组制造企业招标采购共320列时速350公里的高速动车组,中国北车集团获得了100列动车组的订单,其中80列为新一代CRH3-380型动车组,包含40列16辆编组动车组和40列8辆编组动车组,由长春轨道客车制造。2009年9月28日,铁道部、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北京铁路局于北京正式签订合同,总值235亿元人民币。这批动车组计划于2011年4月开始交付,全部80列动车组于2012年6月完成交付。
2011年3月,中国北车定制了一节CRH380C(CIT400B)动检车的1:1实体模型,在北京的国家会议中心展出。
根据中国铁道部于2010年9月下发的《关于新一代高速动车组型号、车号及坐席号的通知》,原将将70列由唐山轨道客车制造,110列由长春轨道客车(含新头型)制造的CRH3-380型动车组定型为CRH380B系列。至2010年12月中旬,铁道部下发《运装客车〔2010〕807号文件》,正式将25列由长春轨道客车生产的CRH3-380新一代新头型长编组座车动车组定型为CRH380CL。
CRH380D
中国铁道部于2009年6月招标采购时速350公里级别高速动车组,BST成为中标厂商之一,获得了20列8节编组和60列16节大编组座车的订单。2009年9月28日,BST与上海铁路局签订了350公里速度级动车组销售合同,总值274亿元人民币。列车将以庞巴迪ZEFIRO 380超高速动车组为技术平台,设计标称运营速度为380km/h,最高运营速度为400km/h,最高试验速度超过480km/h。预计于2012年7月至2014年9月间交付。此后,受铁路总体环境变化,60列16节大编组取消,变更为50列8节编组,即总共生产70列8节编组CRH380D型在2010年9月举行的2010年德国柏林国际轨道交通技术展览会(Innotrans 2010),庞巴迪首度公开展示了最新ZEFIRO 380动车组头车的1:1全尺寸实体模型,并用互动式三维显示技术展示了车厢内部的设计。
BST的时速350公里级别高速动车组原项目名称为CRH1-380(或称CRH1-350),BST内部研发代号为798VHS(Very High Speed)。2010年9月,中国铁道部下发《关于新一代高速动车组型号、车号及坐席号的通知》,将BST的CRH1-380型动车组定型为CRH380C系列,其中短编组动车为CRH380C,而长编组动车为CRH380CL。至2010年12月中旬,铁道部重新分配动车组车号,根据《运装客车【2010】807号》文件,将CRH380C改为CRH380D系列,其中短编组动车为CRH380D,而长编组动车为CRH380DL。
和谐号”不仅意味着速度,更意味着和谐,它标志着中国铁路对和谐理念的躬身践行。无论是“和谐号”动车组列车、和谐型大功率机车的命名,还是“中国铁路第六次大提速———和谐的追求”这一宣言,都彰显和寄托了铁路人对打造和谐之旅、建设和谐铁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美好愿望和不懈努力。在新线能力形成尚待时日的情况下,实施既有线提速是缓解铁路“瓶颈”制约最现实最有效的途径。
在每一辆中国高铁的车身上,都喷涂有明显的“CRH”标志,“CRH”的商标权则是由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铁科院)注册并享有。但一英国公司却以铁科院未依法使用商标为由,请求商标评审委员会对该商标予以撤销,商评委经审查决定撤销该商标在广告、市场研究等项上的商标权,中国铁科院不服起诉至北京知识产权法院。近日,北京法院审判信息网公布了此案判决,法院认为商评委撤销商标的依据不足,故一审判决撤销原决定,并要求商评委重作决定
和谐号动车组昵称/绰号:
CRH1A/B:“大地铁”
CRH2A/B:“带鱼”
CRH2C:“疯带鱼”
CRH2G:“驴头”
CRH3A:“黄金眼”
CRH3C:“兔子”
CRH5A:“动驴”
CRH380A“老鼠”
CRH380B:“疯兔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