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州人物108期“三果颜益”徐振——做轻食这一路上都在“渡己”


从年薪十万的央企,到毅然辞职回母校创业,到如今月营业额30万,徐振,这个郑州大学2009级外语系德语专业的毕业生,一直在努力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
人生,不可以一成不变
大学毕业后,徐振也像万千毕业生那样,走校招,进央企,拿着十多万的年薪,这令人羡慕的状态,却成为他辞职的原因,“我感觉我工作了三年以后,除了酒量和体重,其他的没有任何长进,我活成了我最不喜欢的样子”徐振如是说。于是在2016年,他毅然辞职,回到母校郑州大学,备战法硕。每天在图书馆里看书的他,深感自己已经无法收下心来学习,于是萌生了创业的想法。徐振的这个想法,成为了他今后事业的起点。他开始围绕他熟悉的母校郑州大学,做起了外卖的生意。自己不会做饭,就卖水果,可是,卖水果有什么特色呢?于是他就卖起了切好的水果——水果切。一次偶然的机会,国外的同学向他介绍了“水果沙拉”这种东西,让徐振眼前一亮,他的“三果颜益”轻食之路也就开始了。纵观这短短几年的时间,徐振似乎一直都在“变”,都在尝试新的东西,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男生嘛,就应该趁着年轻多折腾折腾”。
轻食带给年轻人的,是健康、自信、朝气
“三果颜益”这四个字,每一个字都有它的内涵,根据徐振介绍,“三”的灵感来源于老子的《道德经》里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还有孔子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等等,“三”是一个神秘又美好的数字;“果”就是以水果为主;“颜”就是现在大家所说的颜值;“益”就是有益,越来越的意思。顾名思义,“三果颜益”,就是“一家吃了会变漂亮的店”。在徐振心里,他的轻食可不仅仅只有这个好处。作为一个“91后”,目睹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徐振有一个美好的愿望:希望能通过轻食,鼓励大家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做一个自信、有朝气的年轻人。这几年里,水果沙拉在国内还是一个新鲜的东西,行业内对水果沙拉没有一个严格的标准,这也就决定了徐振可以对自己的沙拉有着自主搭配权。然而,他并没有凑合,没有浑水摸鱼,而是不停地学习科学搭配的知识、选购国外最优质的沙拉酱、使用最新鲜的水果,不断研究、不断进步、不断收到大家的反馈:真的变瘦了、变美了、变得更健康了。
事情分为三种:没做,做了,做到极致
作为一位成功的创业者,徐振对于创业有着自己的见解。在他的眼里,事情分为三种:没做、做了、做到极致,他一直在努力地做到第三种,而一般的人,却停留在第二种。曾经有人说他之前的店面“风水不好”,几年之中有多个生意在这个店里倒闭;在他创业初期,与他同时期同种类的生意有三到四家,但后来都逐渐消失,但徐振的“三果颜益”却在这种环境下茁壮成长,成为校园里备受青睐、独一无二的轻食餐厅。归根到底,都是不管外部条件如何,徐振都在坚持做自己要做的事情,并且努力地做到极致。每一个阶段,徐振都会有新的期望,“现在的情况超过了我三年前的期望,今年的情况超过了我去年的期望,但是目前的情况,还没有超过我现在的期望”。他对于创业者的建议就是:做好心理准备,持之以恒,把该做的事情做到极致,世界上没有什么事能一蹴而就,创业和守业,都是持久战。
渡人其实是在渡己
从2016年“三果颜益”的第一单开始,徐振一直坚持着自己的公益之路:每一单里都有1毛钱被拿出来当做公益基金,每天都会有20块钱以上的基金产生。这样的公益一做就是三年。后来因这种捐赠的落实情况不能得到保证,在大家的建议之下,徐振将捐赠对象改为了母校郑州大学。他与母院母专业签订协议,每年向其捐赠4000元,专业会把这笔钱作为贫困助学金发放给每届各一个真正需要帮助的学生。一个年轻的创业者,心中时时刻刻想着社会,想着母校,让人敬佩不已。在徐振早期卖水果的时候,他就一直抱着“利他”的观念,定下“水果有问题给予三倍赔偿、外卖超时半小时免单”这种高昂的赔偿方法,令别的商家惊叹不已。也正是他这种诚挚的行为,赢得了顾客和投资者的信任,使得“三果颜益”在一个被认为“风水不好”的地方发光发热,让投资者纷至沓来,解决了创业初期资金、人手短缺等问题,才有了今天的“三果颜益”,才有了今天的徐振。“我觉得任何商人,首先是有社会属性的,既然是一个社会中的人,就应该为社会做出力所能及的事。我并不觉得这是一种贡献,只觉得这是很本能的事,是在渡己,因为有他们,才有现在的我,所以我认为这是老天在我面对困难之前给我的积福的机会,我感谢他们!现在我如果几天没有做利他的事情,我就浑身不舒服。”
从选择轻食、到做好轻食,徐振一直都在努力“渡人”,但在这个一米八几的大男孩心里,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在“渡己”。
作者:皮乾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