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地理安迎老师课堂实录】—自然地理

2022-07-09 10:30 作者:Jy舟止昔  | 我要投稿

自然地理——大气部分

标记解释:

笔记逻辑顺序(序号大小层级关系):一、(一)、1、(1)、A 、a

蓝色荧光是安迎老师课程主干部分顺序

红色是重点的一些强调(个人主观)

绿色标记是重点或者一些便于浏览的小分类帮助

请一定要自己听课,笔记只是方便回顾的工具


我记笔记主要是后期自己复习,所以记得不会特别细,因为有的听一遍就够了并非重点,记在脑子里就可以。

我会结合其他的补充自己的手写笔记本,所以对我来说安迎老师的课起到一个主线梳理的作用,所以我的公开笔记您不满意欢迎换一家浏览(防杠精)。

如果有认真看视频我想其实也不用别人的笔记记得有多详细。

(没人逼你看我的笔记,请不要发表过激言论,当然非常欢迎友善的纠错和讨论)

高三加油ヾ(◍°∇°◍)ノ゙


一、大气的垂直分层和热力状况

1.大气的垂直分层(p1)

(1)引子:地球的自然环境圈层结构

①内部圈层:地壳、地幔、地核

(相互嵌套,有明确界限)

②外部圈层:水圈、生物圈、大气圈、岩石圈

(独立运动又有密切联系,更复杂)


(2)分层依据:温度随高度变化规律

(tips:理解分类概念,首先思考一个事物分类的依据)


(3)分类细讲

(大气组成=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

对流层

随着高度上升气温下降(每上升一千米温度下降六摄氏度)

①原因:地面辐射是大气的直接热源

课后问题:为什么地面是它的直接热源?大气不也可以直接晒热吗?

概念延伸:实际情况大不相同


014 大气的垂直分层 P1 - 17:58


②后果:

A.地下热上面冷→热空气膨胀上升,冷空气收缩下沉→空气做对流运动



B.生活实际

③人类:所有天气现象都有出现在此

④对流层厚度:九千米到一万米(赤道大于两极)


平流层:高度↑温度↑

①原因:臭氧层有臭氧,臭氧吸收紫外线(热源是太阳,离太阳近,越热)

②后果:空气做平流运动

③人类:有利于高空飞行


高层大气(略)



(3)考点:对流层逆温

①气温的垂直递减率小于每千米六摄氏度

②图像:

红色:全部逆温

白色:部分逆温

黄色:强对流

③后果:(把平流层搬到对流层)

使空气对流运动减弱

使污染物不易扩散

使污染加重




2.大气的热力状况(p2)

(本节课本质是解决P1课后问题:为什么地面才是大气的直接热源)

本课画箭头图示理解更好,效果更佳


(1)过程

①太阳辐射(短波)

短波、可见光、波长辐射

能量越大波长越短

(红外线、紫外线、可见光从太阳出发)

②大气削弱作用

A.吸收(选择性)

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臭氧吸收紫外线

吸收少,因为太阳辐射的主体是可见光,没人吸收

B.反射

C.散射(太阳光百分之八十沿直线传播,因为介质不稳定,剩下百分之二十四面八方散射,一部分反射到宇宙所以太空中地球发光)

↓(削弱了百分之五十)

③地面吸收

④地面升温

⑤地面辐射(长波辐射)

大气吸收

实际上是

百分之二十到宇宙

百分之八十大气吸收(二氧化碳和水汽)

大气升温(大气吸收长波不吸收短波)

大气辐射(长波)

一部分反射宇宙

一部分反射地面(大气的逆辐射)


(2)总结

(1~8)全过程

(6、7、8绿色)大气保温作用

简记:三辐射两作用


(3)实战

解释二氧化碳影响

温室效应:短波辐射进得来,长波辐射出不去

温室气体:与二氧化碳作用相同的气体,氟化氢


(4)视频练题

①波长越短,散射越强

蓝紫光易散射

红光不易散射,其穿透力强

②霜冻出现在晴朗的早晨

③凝结核:城市粉尘比较多,小颗粒多,所以凝结核比较多

④我国太阳辐射最丰富的地区是青藏高原原因: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的削弱作用小,所以辐射强


二、大气运动和气候类型

1.热力环流(注重因果顺序)

(1)形成过程:冷热→垂直运动→同一水平面气压差→水平运动


(2)气压高低:C>B>A>D

同一水平面A>D,C>B

垂直上永远是低层大于高层


(3)等压面

①没有受热遇冷情况

②遇冷遇热情况

巧记:热胀冷缩对称分布


(4)典型类型

①城市风:热岛效应

A.市区的温度高于郊区的温度(不会特别大,最多差几度)

B.原因:

a.城市中有众多放热的物体(非自然物体)

b.城市吸收太阳辐射的量大于郊区

②海陆风

③山谷风

补充解释:盆地谷底容易逆温(地形逆温)


2.大气环流

将热力环流应用在地球

(1)过程

①开始有两支:

极地(高气压)和赤道(低气压)

②受到地转偏向力影响,走不到对方就堆积在路上了

赤道出发的那支在三十度落下分成两支

  • 往回走的那支,形成环流
  • 向上的那支与极地的那支在六十度相遇,一热一冷,热的顺着冷的爬上去又形成环流

变成三圈环流

  • 两边的环流为热力环流
  • 中间的环流为动力环流

③加上风,完成


3.气候类型

(结合世界气候分布图)

(1)类型

赤道低气压带:高温多雨——热带雨林气候

副高:高温少雨——热带沙漠气候

西风带:温和湿润——温带海洋性气候

↓(气压带风带季节性移动:太阳直射点)

赤道副高:干湿两季分明——热带草原、热带稀树草原,萨瓦纳气候

副高西风:冬天下雨——地中海

↓(海陆热力差异:东岸季风)

拓展:海陆热力差异仅仅只是形成季风的原因之一

热带季风

亚热带季风

温带季风


(2)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①太阳辐射(纬度)——五带

②大气环流

  • 气压带风带——西岸
  • 季风环流——东岸

模式图——分布规律

③下垫面状况:

  • 海拔高度
  • 迎风坡背风坡
  • 寒暖流
  • ......

特殊情况


补:大陆性海洋性气候:日较差年较差差异


(3)气候类型判断

月降水量:

最低月气温:>15℃热带

  • 全年多雨(100mm,年降水量2000mm)——热带雨林
  • 全年少雨——热带沙漠
  • 干湿季旱雨季(1000mm热带草原2000热季风)

最低月均温:0℃-15℃

  • 夏雨:亚热带季风
  • 冬雨:亚热带地中海
  • 全年湿润:(月降水量500-100mm)——温带海洋

最低月均温:<0℃

  • 夏雨:(年降水量400-800mm)温带季风
  • 温带大陆性(年降水量<400mm)


4.常见天气系统(气象灾害)

(1)区分:天气与气候

(2)天气系统精讲

①锋面

冷锋(坡度陡)冷气团势力大

过境前:由暖气团控制,气温较高,气压较低

过境时:温度降低,出现风雨雪

过境后:气温降低,气压升高,天气转晴

(恢复不到之前的温度)

天气现象:

  • 冬季的寒潮(秋末冬季初春)
  • 冬春季的沙尘暴
  • 夏季的暴雨

暖锋(坡度缓)暖气团势力大

过境前:受冷气团控制,气温较低,气压较高

过境时:连续性降水

过境后:天气转晴,气温上升,气压下降

天气现象:(很少考)


准静止锋:冷暖势力相当

中国境内的准静止锋:

  • 江淮准静止锋(每年六七月份,带来梅雨天气)
  • 昆明准静止锋(带来贵州的冬雨)


②气旋与反气旋

等压线图判读

  • 判断高气压,低气压,高压脊,低压槽
  • 判断风向

气压梯度力的方向→由高气压指向低气压并垂直于等压线

要发生偏转,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两种情况:近地面偏大约45°,高空偏转达到90°,与等压线平行

  • 判断风力

等高线越密,风力越大,等高线越稀疏,风力越小


气旋(低气压)辅合

俯视图(N)

侧视图(N)

天气:阴雨

台风比他它一个台风眼

海啸一定不是台风带来的


反气旋(高气压)辐散

俯视图(N)

侧视图(N)

天气:晴朗

伏旱7、8(江淮地区梅雨6、7后的)

灾害的资源化:台风带来大气降水,缓解伏旱


锋面气旋

绝对没有锋面反气旋

巧记:用手简记



自然地理——水部分

一、水循环

1.海陆间循环(6环节)

(1)蒸发、水汽输送、大气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

(2)人类活动主要影响地表径流

(3)作用:

  • 使水资源得到更新、再生(净化)
  • 能量和物质的交换

(4)可以简化成四个环节:蒸发、水汽输送、大气降水、后三个统称径流

2.内陆循环

3.海上内循环(水量最大)


二、各种水体的相互转化

1.综述过程

最根本最常见的:大气→降水(两种形式:雨、雪)

雨水

  • 雨水在地面流变成河流(分为外流河和内流河)内流河一般去内陆湖咸水湖;而外流河去外流湖到海洋里去
  • 雨水转化成地下水,地下水也流到海里去

地下水与河水可以互补

雪(分为积雪和冰川)

  • 积雪融化要么去河流要么变成地下水
  • 冰川(有可能融化去河流或海)

都会蒸发最终变成大气降水

(考点在每一个箭头)


2.细解过程

①地表水下渗

A.有利于下渗的条件:

  • 降水历时长、强度小
  • 地表坡度缓
  • 植被覆盖良好

反之,是水土流失的条件

B.多种树,有利于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a.涵养水源:更多水渗入地下

b.为什么种树有利于保持水土:森林会起到影响降水强度时间,树干会阻挡往下流水(而不仅是根部固定作用)


②雨水到河水(雨水补给河流)

(特别注意对气候的影响→汛期)

A.热带雨林和温带海洋性气候:没有明显汛期

  • 亚马逊河
  • 刚果河
  • 莱茵河

B.所有季风气候:都有很明显的汛期

  • 温带季风下的黄河
  • 亚热带季风下的长江、密西西比河
  • 热带季风下的印度的恒河

C.热带草原气候:尼罗河定期泛滥

D.地中海气候:冬季的汛期


③积水融水补给河流

春汛、桃花汛

取决于气温和积雪厚度

我国积雪多的地区:

  • 中国东北地区
  • 新疆伊犁河谷底
  • 新疆额尔齐斯河

北冰洋和大西洋水汽


④内陆湖面积的缩小

A.内陆湖(只进不出)一般在干旱地区,大部分咸水湖

B.原因:

  • 内流河的过度饮水
  • 全球变暖

C.后果:

  • 湖水盐度增加
  • 湖泊生态系统遭到破坏或生物多样性减少
  • 沿岸的土地出现土壤的盐碱化



【地理安迎老师课堂实录】—自然地理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