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考研(333教育综合/913现代教育技术)经验分享
23考情
华南师范大学
045114现代教育技术
① 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 204 英语(二)
③ 333 教育综合
④ 913 现代教育技术
复试考试科目
00601 教育技术应用
不招同等学力
非全日制方向,不招应届毕业生,只招定向就业考生,只招在职中小学、幼儿园、中职学校专任教师或管理人员、各级教育局(厅)或教育研究部门中有相当于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职务的教研员或管理人员。
23复录情况

复试(每生不少于20分钟)
复试包括复试科目考核、综合素质考核两个部分,均通过网络远程复试进行。
1.复试科目考核(满分100分)
2.综合素质考核(满分100分)
(1)外语考核(20分)
重点考察考生的外语听说读写能力。
(2)专业素质考核(60分)
重点考察考生对专业基础知识、专业研究动态的掌握和了解情况,以及科研创新成果等。
(3)品德与实践能力考核(20分)
重点考察考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情况和社会实践经历等,尤其要切实加强诚信评判,强化对考生诚信的要求,凡发现弄虚作假及考试违规、作弊考生,无论何时核查确定,一律按照《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和《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等严肃处理。
复试成绩= (复试科目考核成绩+综合素质考核成绩) /2,复试成绩低于60分,视为复试不合格,不予录取。
总成绩=初试总成绩/5×50%+复试成绩×50%。
为什么考研
① 华南师范大学位于广州,就业前景好
② 想要当高中信息技术教师,需要考研提升学历
③ 双非想要通过考研上更好的学校
初试复习时间安排
(1)6、7月了解华南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往年考情和往年大纲,理解大概考点是什么,查看所需的参考书,大概过一遍两本参考书,理解大概知识。
(2)8月整理两本参考书《新编现代教育技术基础》(李克东)、《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柯清超),将其归纳总结成文档并进行背诵。
(3)9月看往年华南师范大学教授的论文并进行整理归纳成文档进行记忆背诵;同时利用碎片化时间看《教育技术学》、《教育技术自留地》等公众号、往年地平线报告,并根据公众号、地平线报告的时事热点进行分类整理归纳,如教师能力模块、技术前沿热点模块、教学模式板块等;当最新大纲出现时,查看华南师范大学官网,根据大纲进行查漏补缺。
(4)10月进一步归纳整理热点并背诵,学习华南师范大学相关教授的慕课,如谢幼如老师的慕课,学习如何进行教学设计和研究方案的含义及设计,并自己设计几份独有的教学设计和研究方案。
(5)11月结合真题回顾基础知识和热点知识,分析历年真题,研究出题方向和趋势。
(6)12月进行模拟练习,总结答题模板,规范答题格式。
专业课备考建议
①个人复习经验
①参考书重点看柯清超老师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和李克东老师的《新编现代教育技术》。其中柯清超老师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整本都需要理解掌握,李克东老师的《新编现代教育技术》重点看第一章、第二章、第八章、第九章、第十章,也可直接使用学姐整理的基础知识笔记直接进行背诵。
②利用碎片化时间看公众号,有助于了解掌握目前前沿的热点知识。
③整理笔记时做好热点划分,如划分为技术类、理论类和应用类,分别根据定义、特点、在教学中的应用、优缺点、展望等方面进行整理。
④教学设计方面可以看谢老师的MOOC,分类整理教学设计并根据不同的教学模式写出独有的教学设计,以便考试上直接默写,节省时间。
⑥考前一定要进行模拟,查缺补漏。
⑦关注华南师范大学的老师近两年的论文,可能成为考点。
②复习建议
(1)5月了解华南师范大学913所需的参考书和公众号,查看往年大纲,了解所需备考学习的知识。
(2)6月学习热点知识,从往年地平线报告、论文、期刊、公众号整理归纳热点知识,并将热点知识进行归纳迁移,如技术类、理论类和应用类。每个热点根据定义、特点、在教学中的应用、优缺点、展望等方面进行整理,边整理边背诵。
(3)7月进行第一轮背诵热点知识,背诵为主,进一步整理归纳为辅。
(4)8月根据两本参考书进行整理归纳,柯清超老师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整本都需要理解掌握,李克东老师的《新编现代教育技术》重点看第一章、第二章、第八章、第九章、第十章,也可直接使用学姐整理的基础知识笔记直接进行背诵。
10~11月重点提高阶段:
(1) 看最新的公众号、期刊、地平线报告等这时候就要加强知识点的联系,自己要多理解,比如 5G,除了定义优点之外,可以怎样用在教育上?怎么设计?等等
(2) 教学设计: 看谢老师MOOC,要分类,最起码把流行的教学模式的教学设计都要掌握。
12月~考前
(1) 至少模拟 2次,可以模拟往年真题,也可以找师兄师姐出模拟题
(2)注意知识点的回顾和理解,真题中的一些必须会的基础题要注意
背诵备考小Tips:(1) 913因为是自主命题,所以资料比较难获取。很多机构大多宣传大于效果,我备考时候也是买了多个机构的资料才发现其中水分之大。
③参考书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