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知识与能力简答题第一章
第一章
1.简述 20 世纪以后教育的特点。(二级)
(1) 教育的终身化。它包括各个年龄阶段的各种方式的教育。
(2) 教育的全民化。教育必须面向所有的人,即人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
(3) 教育的民主化。教育民主化是对教育的等级化、特权化和专制化的否定。
(4) 教育的多元化。具体表现为培养目标的多元化、办学形式的多元化等。
(5) 教育的现代化。教育的现代化是指现代科学技术在教育上的运用,并由此引起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变化。
口诀:全(全民化)民(民主化)多(多元化)现(现代化)身(终身化)
2.简述生产力与教育的关系。(一级)
(1) 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发展水平。
①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②生产力制约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教育结构。
③生产力制约教学内容、方法、组织形式与手段。
口诀:龟(规模)速(速度)够(结构)防(方法)守(手段)
(2) 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经济功能。
①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基本途径。
②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有效形式。
③教育是进行技术创新的一个重要手段。
口诀:两再(劳动力再生产和科学知识再生产)一新(技术创新)促生产 3.简述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二级)
(1)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
(2)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宗旨与目的。
(3)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4)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权。
(5)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内容和教育管理体制。
口诀:体(教育管理体制)内(教育内容)性质(教育的性质)两权(领导权和受教育
权)一目的(教育目的)
4.简述教育的文化功能。(一级)
(1) 教育具有传递、保存文化的作用。
(2) 教育具有传播、交流文化的作用。
(3) 教育具有更新、创造文化的作用。
(4) 教育具有选择、提升文化的作用。
口诀:两传(传递和传播)选(选择)新(更新)促文化
5.简述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一级)
(1) 个体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它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
(2) 个体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不同的年龄阶段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
(3) 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个体的发展并不总是按相同的速度直线前进的。
(4) 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互补性。这种互补既体现在身体机能和身体机能之间,也体现在身体机能和心理机能之间。
(5) 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这种差异体现在群体和群体之间以及个体和个体之间。
口诀:续(顺序性)阶(阶段性)补(互补性)异(个别差异性)还不平衡(不平衡性)
6.简述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一级)
(1) 遗传。指人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如机体的结构、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等的特点。它是人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发展提供可能性。
(2) 环境。泛指个体生活中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一切外部因素,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它使遗传提供的发展可能性变成现实。
(3) 学校教育。它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4) 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指人的主观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和能动作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内在动力。
口诀:遗传+环境+学校教育+主观能动性
7.简述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原因。(二级)
(1) 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的活动。
(2) 学校教育是通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相对而言效果较好。
(3) 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4) 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
口诀:三有(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一训练,控制很全面
8.简述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表现。(一级)
(1) 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方向做出社会性规范。
(2) 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3) 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
(4) 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口诀:严(延时价值)规范(社会性规范),塑(加速)个性(发展个性)
9.简述教育制度确立的依据。(二级)
(1) 社会依据
①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②社会政治经济制度;③文化传统;④人口。
(2) 人的依据
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年龄特征。
(3) 学制本身的依据
本国学制的历史发展和外国学制的影响。
口诀:本国学制(学制本身的依据)是社会(社会依据)人(人的依据)
10.简述确立我国教育目的的依据。(一级)
(1) 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
(2) 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
(3) 人们的教育思想。
(4)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口诀:马克思是社会人(受教育身心发展规律、人们教育思想)
11.简述全面发展教育的构成及作用。(一级)
全面发展的教育由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构成。
(1) 德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灵魂与统率作用。
(2) 智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前提和支持作用。
(3) 体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物质基础。
(4) 美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动力作用。
(5) 劳动技术教育可以综合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的作用。
口诀:德智体美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