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土地文章,是增加农民收入,振兴乡村做有效最实用的措施
“惊蛰刮北风,从头另过冬”,还真应了这句话;三月五号惊蛰,上午天还晴朗,温度在十多度,下午就有些阴冷,温度在二三度,并且刮着北风。今天,温度明显降了不少。其实现在温度冷点,但是好事,给果树修剪倒出时间。果农最担心是“惊蛰刮起土,倒冷四十五”,害怕的是倒春寒。好在天气预报,过了今天和明天温度就会回升。
网上说,玉米落价了;今天特地到集市上看一看,了解一下市场行情。

我们这儿是苹果主产区,多是些老人在山薑地种点玉米,留着自己吃;再就是这两年,山上果园伐掉,玉米与花生倒茬种植。特别是去年雨水好,农作物都丰收了,再加上年前玉米价格飞涨;吃不了,拿出来卖点,补贴一下家用,眼望就要春耕春种了,花钱的地方多。
玉米收购价在一块四左右,以质论价,主要给养鸡或养猪的收;大叔的玉米簸得很干净,留着人吃,价格要到1.5元一斤。当我说明只是做市场调研时,大叔说,“今天带来两袋,一块五卖了一袋;就这个价,种苞米也没有多少账算。这不,今年的化肥,种子又涨价了。”我说,“去年雨水好,种苞米应该没有多少本钱,收益还行吧?”“是没有多少成本,但是产量低;种一年,剩不了几个钱;今年这种情况,恐怕山上的地荒的更多。”

是的,现在年轻的没有愿意种地,老人种不了多少,土地只能荒废。
“现在土地零散,你也不可能种得了十亩二十亩地;即使能忙活的了,一年下来也就五千、八千的,不如出去打一个月两个月的工”。

大叔说的是实话,我本身也是农村人,对当地情况也是比较了解的;其实网上关于土地闲置撂荒的现象,各地都有报道。
土地流转、集中管理、发展特色产业,无疑是最好的解决办法。
一八年,我到牟平区一乡镇山上家庭农场去观光;那里发展的很好,有鱼塘、温棚育苗、水果采摘园、跑山鸡、土鸡蛋、蜂蜜……。平时场主老刘两口子和女儿女婿四个人忙活,很忙的时候在当地雇人,一天一结算。产品走线上线下相结合,蜂蜜五十元一斤,土鸡蛋两块一个,跑山鸡一百元一只,……。销售还可以,烟台市、牟平区以及周围乡镇都有特意坐车过来购买,网上也培养了一些固定客户。
场主老刘在九几年承包了这整个山头,然后和妻子搬到山上开始创业,盖房子、整地、挖鱼塘……,这件事在当时很轰动,有新闻媒体报道。现在有人开出两百多万的价格想接手,被老刘拒绝。老刘说,女儿在这个农场出生,在这个农场结婚(招养老女婿),两个外孙在这出生,老两口子把一辈子心血放在这儿,舍不得!老刘无疑是成功的,因为干得早,也办理了相关手续证件。
通过流转把零散土地连成片,集中管理;既便于机械耕种,还能有效降低成本,这是解决土地撂荒最有效实用的方法。既能保障粮食供给,增加农民收入,又能带动乡村建设。
当然,带动乡村经济发展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
“网红”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是最简单有效的办法。比如这几天山东临沂费县的“拉面哥”,以其朴实无华、善良纯朴,一碗拉面十五年三元不涨价,受到全国人民的关注,必然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前面有“大衣哥”朱之文的成功事例,农家乐、采摘园、直播带货……,搞得有声有色。相信心态好、知足感恩、乐观向上的“拉面哥”也不会差到哪去。而且杨树行村、梁邱镇等也采取相关措施,充分利用这巨大人流量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动力;如修路,建停车场免费停车,免费提供饮料,免费送字……甚至为了保证信号畅通,正在建设5G网络信号站。让游客高兴而来,满意而去;也让更多人知道了“拉面哥”程云付。
但是网红总有落幕的那一天,到那时恐怕只能留下一地鸡毛,一声叹息。真到那时,“大衣哥”还能静下心继续种地?“拉面哥”还能静下心继续拉面?当然了,人家肯定会赚得盆满钵满的,不需要再做什么;可是,我们该种地还是要种地的,该搬砖还是要搬砖的。


“拉面哥”不能复制,我们也不可能不工作,天天抖音、快手去直播;三元一碗拉面也间接反应了当地经济发展的情况。
再就是盖楼房,粗暴简单。“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作的”,国家对土地的性质有严格的审批制度;而且房价需要当地经济发展做支撑,经济搞不好,一切都是空谈。
“手中有粮,心不慌”,做好土地文章,是增加农民收入,振兴乡村的最有效最实用的措施。
当然做好农业,也存在前期投入大,收益少的问题。特别是果业,去年到栖霞一家苹果合作社参观,三年投入五十多万,回报几乎没有;老板无奈笑着说,压力挺大。粮食种植虽然前期投入不算高,而且当年就有一定的效益,可是存在储存以及销售价格等方面问题,希望当地政府能从资金和政策方面给予扶持。
两会期间,人大代表提出“加大土地鼓励机制,谁种地鼓励谁;加大土地补贴,做好耕地保护,防止土地撂荒”等支持粮食生产,增加补贴项目提议,“抓好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两类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支持农民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无疑对当前土地合理利用和乡村振兴指明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