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上历史微课合集 | 期末冲刺 | 一线教师 | 努力更新中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1.甲午中日战争
1894年,朝鲜发生东学党起义。
-----------------------------------------------------------------
东学党的创始人崔济愚 (1824-1864年)是一个不得志的士子,他有感于官方的压迫和基督教的扩张,创立了号称集儒、道、释精髓而为一的"东学"信仰。朝鲜政府视它为邪教而加以取缔。1863年崔济愚被捕,次年被李朝政府以"传播邪教"罪处死。这一教派被迫转入地下活动后,逐渐吸引了一些胸怀政治野心的人士。1892年,东学党人要求开禁,但被拒绝,他们的组织奉令解散。
朝鲜国王去大清搬救兵,清政府派兵帮助镇压。日被也趁机出兵朝鲜。
东学党起义平息后,日本继续增兵朝鲜,蓄意挑起战争。
-----------------------------------------------------------------

1894年7月,日本进攻驻守朝鲜的中国军队,并在牙山口丰岛海面袭击清军运兵船。
清政府被迫对日宣战。
1894年是农历甲午年,这场战争被称为‘甲午中日战争’。
9月,日军分多路围攻平壤。
清军将领左宝贵在平壤战役中中炮牺牲。统帅叶志超弃城逃跑,平壤陷落。
与此同时,北洋舰队与日本联合舰队在黄海海面也展开激战。
致远舰管邓世昌在舰身严重受损、弹药将尽之际,下令开足马力冲向日舰“吉野号”,准备同归于尽,不幸被敌人炮弹击中,200余名将士壮烈殉国。
自此以后,日军掌握战争主动权,开始在中国境内迅速推进,之后日军分两路入侵中国,

一路渡鸭绿江,占领九连城等地,直逼辽阳。

另一路,从辽东半岛登陆,直取大连旅顺。

大连守将不战而逃,旅顺守将大多庸懦畏敌,只有徐邦道孤军迎敌,血战四天,战败。

1895年初,日本陆海军进攻山东威海卫,北洋舰队陷入绝境。

日本联合舰队司令,写信给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劝他率舰队投降,遭到严词拒绝。在援兵无望的情况下,丁汝昌自杀殉国。
1895年2月17日甲午中日战争,威海卫战役中,北洋舰队全军覆灭。

2.《马关条约》的签订
1895年春,清政府派李鸿章为议和全权大臣
-------------------写不动了,休息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