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线(二)
文/王宗仁
慕生忠铁了心要修青藏公路。修路前他要用木轮车去探路,彭老总说,要探路就赶辆胶轮车,要不人家会说你是把木轮车抬过去的。
国家没有修青藏公路的计划,公路局就不给“尚方宝剑”。彭老总说,看来你那木轮车不管用,我这胶轮车也白忙活。这样吧,你写个报告我去找周总理,我就不信他们还能不听总理的话。这叫西门不开咱走东门。
西藏的公路正走在路上。
一直走在路上。那路像一阵残风,风吹过之后,留下的是痕迹。
公路走在路上,脚步踩不到,车轮碾不着。越走越远的路 ! 谁在打磨西藏生锈的岁月?
路变得九死一生……
很久年代了,更远处无法查清。从 1937 年起,国民党地方政府就嚷嚷着修青藏公路。这不是已经付诸行动了吗?政府几次向民众征收修路费,国民政府也两次拨了巨款。主持修路的人将钱攥在手里就是不肯投放,一会儿说从南线修路太难,一会儿又要改道走北线嫌太远。这边刨一锨收了场,那边铲一锹停了工。路伤累累,人心疲惫。直到 1944 年 10 月,光阴打发走了快十年,才修起了一条通到玉树的简易得不能再简易的所谓公路。远方的路仍在天的尽头,连西藏的边儿都没沾上,这也叫青藏公路吗?据说修路款都塞进了马步芳的腰包。
慕生忠身背沉甸甸的行囊,从北京出发,开始了第三次进藏。他走在弥漫的风雪中,信心百倍地要踏出一条崭新的路 , 义无反顾。也许应该说他的动力来自彭德怀。
一个将军,一个元帅。
1954 年 5 月 11 日,身负重任的慕生忠着手修筑青藏公路。
记住这个日子。记住让这个日子发光生辉的彭德怀。
此时的彭德怀元帅是国防部长,从抗美援朝战场上刚回国不久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
彭、慕二人的交往源远流长。枪声淬火,炮声如钢,是骨肉之情生死之交。新中国成立后,彭老总抗美援朝去了朝鲜前线,慕生忠则留在国内,转而到了西北,一次挺进新疆,两次进军西藏。这个慕生忠,对大西北的感情藏在灵魂深处。
岁月是留给这个世界的唯一遗言。彭老总对修青藏公路的关注世人皆知。
还在 1953 年岁末,也就是慕生忠第二次进藏运粮舍兵折将归来的时候,彭老总满身征尘地刚从朝鲜战场回国。正在北京开会的慕生忠怀着复杂的心情去看望老首长,也是汇报工作。他摸透了彭老总的脾气,平时你就是稀松一点,工作没干好,他当然会批你一顿,但不会伤人。可是你如果打了败仗去见他,他会暴跳如雷地吼你半天。骂你白披一张人皮枉活在世上,连饭桶都不如。军人,打不了胜仗还活着回来干什么?他就是这么挖苦你。慕生忠见了彭老总自然是汇报运粮的事,他刚起了个话头,彭老总就插言问道:“任务完成得还可以吧?”慕生忠答 :“粮食送到拉萨后损失了近一半,人员伤亡也有,最惨的是牲口,死了的比留下来的还多。”彭老总仿佛已经知道了一些细节,没有再问下去,只是说 :“这就叫生死考验艰难运粮,那个地方能把粮运进去,你慕生忠就是功臣。”首长如此善解人意,慕生忠很感动,便忙递上了他早就准备好的话:“我是看透了,用骆驼给西藏运粮不是个办法。据说眼下全国各地总共有 20 多万峰骆驼,照我们运粮中这种损耗下去,跑不了几趟还不把这些骆驼全搭进去了 ! 当然最主要的是靠牲口运粮根本无法满足西藏的需要,依我之见,要想彻底解决问题,必须在高原上修一条公路 !”
彭老总很在意地听着,点头 :“噢,修路。是要修路的。”
慕生忠继续说 :“我打算赶辆马车去探路,马车能走,我就能修公路。”
彭老总问 :“马车要是走不通呢?”
“我还要修公路 !”
彭老总笑了,他很赞赏慕生忠这个倔劲,这就是当兵的脾气。好样的 ! 不过,他提出了修正意见 :
“你要赶车就赶一辆胶轮车,你搞个木轮车,轻飘飘的,人家会说你是抬过去的。”
彭老总说这话时没有笑,脸上的表情很严肃。
慕生忠记住了彭老总的话,说 :“对,用胶轮车探路,不要叫人家说我们是抬过去的。”
他把“人家”两个字咬得很重,暗暗地体会着其中的意味。彭老总并没有讲“人家”是谁,慕生忠也不一定完全理解“人家”的含意。但是他已经隐隐地感到这修路的事不会那么简单。在世界屋脊上修一条公路,他慕生忠也许有这个气派,但是有这资本吗?当时他似乎想的还不是很多。修路,自然会使他愉悦,也理所当然地会使他伤感。
慕生忠回到了香日德。
他即刻动手筹措探路的事。一周后,任启明、王廷杰两人就带上一拨人分别赶着木轮马车和胶轮上路,怀着无法预测未来的不安心情踏上了征途。
北风把深冬的寒冷从山野搬到了探路人的心里。
征途的艰难是必然的。所有的困难都在他们的预料之中,战胜这些困难更是他们铁定不变的决心。他们有火焰般的灵魂,燃烧不息。慕生忠在出发前就送给任启明他们一句话 :我不看过程,只要结果。你们到了西藏马上给我发电报,我等着。这么说吧,这路能修也要修,不能修也得修。让你们探路是向你们讨要修路的决心和办法。
慕生忠送战友上路,送了一程又一程,却不说话,只是默默地走着。最后快到了山脚下,不得不分手了,他才说,我人在千里之 外,心却一直伴着你们。记住 !
三个月的长途跋涉,跨昆仑,越唐古拉山,他们居然攻克一个个关险,到了藏北的那曲镇,之后又到了聂荣县。任启明立刻给慕生忠发电报。慕生忠一直站在香日德路口向雪山遥望,白天望几回,夜里梦几回。
给他的电报只能通过军用电台发到兰州军区,再转到格尔木。但是他不在格尔木,也不在香日德,正在北京开会。慕生忠是在北京看到这份电报的。电文如下 :
青藏高原,远看是山,近看是川,山高坡度缓,河多水不深。
慕生忠连着把电文看了好几遍,满心填盈着兴奋。彭老总交给的用胶轮车探路的任务完成了。“人家”应该同意修青藏公路了。他这么想着。
直到这时,慕生忠似乎才明白彭老总说的那个“人家”应该是国家交通部。全国公路的事情都归他们管。彭大元帅可以同意你修公路,但是修路的“尚方宝剑”要交通部签发。
那时,西藏和平解放不久,许多事情正在起步。西藏的交通,具体地说关于筹备修青藏公路的事情暂时由部队代管。代管的单位青藏兵站部非常支持慕生忠修公路的设想,他们当即与国家交通部的领导取得联系。慕生忠一刻不停地找到了交通部公路局。
公路局的一位同志接待了慕生忠,实事求是地讲,人家倒是很热情,也耐心地听完了他的汇报。不过他不同意修青藏公路,对慕生忠的具体回答是这样的 :“你的想法很大胆,也没有错。但是,目前不能修青藏公路。”
慕生忠最不愿意听的就是但是后面这句话。他忙问 :“既然想法没有错,为什么不能修青藏公路?”
回答很干脆,理由也蛮充足 :“国家眼下正在动手修康藏公路,已经拨了大量的资金了,还没见名堂,怎么可能再修青藏公路呢?”
提起修康藏公路,慕生忠的话就多了,他立即陈述了自己在康藏高原的见闻 :我了解过康藏高原的情况,也骑着马从那儿走了一回。我认为在康藏高原修公路会遇到四大难题 :雪崩频繁,塌方常有,大雾不断,洪水冰川多。这些问题不解决,公路就很难修成。
公路局的同志并没有反驳慕生忠的意见,而是问他 :“在青藏高原上的昆仑山、唐古拉山修路,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说不定还会碰到五大六大难题呢 ! 不是你想干就能干成的。要有可靠的资料才行。”
慕生忠说,我有资料,我们已经探过路了。他说着就拿出了任启明他们发来的那份电报,还详细地讲了他们赶着马车探路的事。
对方看了电报,不是一目十行,而是反复地看了几遍。之后说,我们确实无法同意修青藏公路,你们把马车拉到了西藏,这与修公路完全不是一回事。马车毕竟不能代替严谨的科学考察。
慕生忠说,我当然不会把马车走过的路就当成公路,我们只是想告诉大家,青藏高原既然可以走马车,那么它也就可以修公路走汽车。
公路局的同志听完慕生忠的解释,继续着他的话题说下去:“修公路就是搞建设,需要对地质、气象、气候等各种情况有科学的数据。我们不能拿人民的血汗钱去做冒险的事。”
一听“冒险”二字,慕生忠的火气就上来了,他差点从凳子上蹦起来,但最终还是忍住了。一忍再忍才没发作。
他知道,一勺盐可以让一杯水变得很咸,可是在一湖水面前,却无能为力了。他无法改变公路局的决定,也不能和交通部的领导 吵架。人家不支持你修路,你就是吵破了天,人家还是不支持你。因为国家把修青藏公路还没有列入计划,你有什么办法 ! 公路局的人也没办法 !
天高过天,离山峰更远却走近了太阳和月亮。慕生忠蹚过了一段坑坑洼洼的路,突然觉得眼前很豁亮。
他出了交通部的门,就拐进彭老总的家。
彭德怀和公路局的领导,哪个大,谁还不知道这个常识?
慕生忠找彭老总,绝无以势压人的意思。当大雪堵在面前,你绕个弯走向通往春天的路,这是智慧的表现。
彭老总能相面,慕生忠脸上的阴云已经把一切都告诉他了。不等慕生忠开口,他就先说话了,怎么样,人家还是说你把马车抬过去的吧?眼不见不为实,也难怪 !
慕生忠苦愁万端地说 :“看来在修青藏公路这件事上,我和人家是很难坐在一条板凳上。”
彭德怀哈哈一笑,说 :“你的那马车不管用,我的胶轮车也是白忙活。怎么办呢?可这路还是要修的。这样吧,你写个报告,我去找周总理批。这叫西门不开咱走东门。人家不听你的话,也不听我的话,我就不相信他们还能不听总理的话 !”
慕生忠对彭老总说,张国华和范明都在北京开会,我找他们合计一下,马上就写报告。
他脚下生风,找到张国华和范明,三个人连夜把报告起草好,就马不停蹄地交给彭老总。彭德怀立即呈报周恩来。
人愈是焦急的时候,时间过得愈慢。尽管彭老总已经告诉慕生忠,周总理办事很快捷,行与不行都会很快有个结果。但是慕生忠仍然觉得等待的日子仿佛是一生的事情,结局却在一生之外。
其实只有三天,彭老总就把喜讯带给了慕生忠 :“你们的报告 总理已经批了,先给 30 万元。钱是少了点,总可以动手修路了。按你说的办,第一期工程先把路修到可可西里。”
慕生忠说 :“万事开头难,有了这 30 万元我们就可以修路了,所有的困难我们会一点点克服。”
彭老总想了想,说 :“这些钱你们节约着用。你还有什么要求尽管提,我尽量满足你。修青藏公路这么大的事,怎能难为你慕生忠呢 !”
慕生忠忙说 :“首长这样支持修路,我们感激还来不及呢,哪里能谈到难为。”
与在别处受到抢白的那种尴尬相比,此刻他才感到阳光照不到的时间毕竟是短暂的。现在他有话可以敞开心胸讲了。
“首长,我是个军人,总不能只有我一个穿军装的在那儿跳单人舞吧。你看能不能给我十个工兵,给十辆卡车,再拨些工具。”
彭老总当即拍板 :“这些都是修路必不可少的,由西北军区给你解决。工兵和卡车按你说的办,再给你 1200 把镐,1200 把锹,3000 公斤炸药。另外,给你一辆吉普车,你总得跑路嘛。”
“首长,够了,足够了。谢谢首长 !”慕生忠非常满足,临出门他又转身说,“首长,我跑了两趟青藏高原,发现那里的许多地方还没有名字,以后起名字的事可要由我取了。”
彭老总哈哈一笑,蹦出一句玩笑话 :“这事就不必请示了,你是修路大元帅,你不取地名难道让我彭德怀取?”
慕生忠迈开军人的步伐走了。他打开一道门,走上了青藏高原,去打开一条通天之路的大门。
他的生命在冰冷的世界屋脊上燃烧起了不可阻挡的旺火。
摘自《共和国青海记忆丛书》之《青藏线》
青海人民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