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大师艺术成就之我见(九)周信芳其人、其艺
周信芳是继新三派谭鑫培、汪桂芬、孙菊仙之后最受观众欢迎的麒派创始人。是当代杰出的表演艺术家,周信芳原名士楚,艺名麒麟童,1895年生于浙江慈溪县,六岁从师陈长兴学艺,七岁以七龄童艺名登台,十三岁成为戏班主角,先后在杭州、天津、北京等地演出,后搭入喜连城科班,曾于梅兰芳同台演出,从此改七龄童为麒麟童。解放后担任中国戏曲研究院付院长,上海京剧院院长,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会长等职。1975年受那四个人迫害致死。
按年龄计算,周信芳是四大须生同期成名最早的京剧老生演员,几十年的艺海生涯,孜孜以求,勤于学习,勇于探索,既向前辈学,又向同辈学,既向其他行当学又向昆、徽、秦腔学。
周信芳是极富正义感和高度爱国主义的表演艺术家,在他十八岁在上海的时候,正值辛亥革命蓬勃发展,他亲眼看到清朝腐败、残暴,帝国主义列强的横行无忌,为响应辛亥革命推翻清朝,排除同行的讥嘲,恶势力的为难排演了六十多部新戏。如1915年袁世凯窃得革命果实,他演出了向封建专制势力挑战的《王莽篡位》。1919年五四运动学生痛打卖国贼时,他演出了《学拳打金刚》。1922年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北洋军伐迫害人民,他演出了具爱国主义精神的《陈胜吴广》、《鸿门宴》、《苏秦》、《勾践》等。1927年他参加南国社,与欧阳予倩创造性的演出了《潘金莲》。1931年日本侵略东北,他编学了激励爱国主义的《明末遗恨》和《洪承畴》。1937年,8.13抗战时期,他参加上海戏剧界救亡会,与欧阳予倩组织移风社,编演了鼓舞抗日爱国的《徽、钦二帝》、《香妃恨》、《亡蜀恨》和《文天祥》。他一生追求真、善、美,具有崇高的戏业道德,不仅惩恶扬善,塑造宋江、宋士杰、萧何、萧恩、文天祥、邹应龙、徐策等具有正义感或善良正直的人物。同时也塑造了一批如海瑞、王中等具高尚道德品质仗义执言的大小人物。1957年他与梅兰芳、程砚秋联名倡议不演坏戏,他不计较角色大小,爱护后辈,打破门户之见,鼓励弟子向各方面学习。如捍卫职业尊严曾经同反动当局进行过诸如豁免娱乐捐所得税本的斗争,一次余叔岩因不替军阀演义务戏筹款而遭攻击,周信芳便以署名余哀发表了伶人有自由否的文章为其鸣不平。1959年他又编演了《海瑞上疏》、《义责王魁》和《澶渊之盟》。周信芳是现实主义的表演大师,他的表演艺术总的看有两大特点:一、塑造鲜明、生动的人物性格,有程式而不拘泥于程式,在充分吸取各家之长的同时,以自己的指导思想和创作方法,扬已之长,使用唱腔、声韵、念白、酌句、把子、身段、做派等塑造出新的角色。这表现在新编戏和传统的老戏新演上。比如他演的《徐策跑城》的徐策,《四进士》中的宋士杰,《清风亭》的张元秀,虽然全是年迈老人,但性格特征上有显著的区别。徐策为薛家宿仇将报而无比欣喜,顾不得骏马而跑步上朝,创造了符合人物身份的一出戏,表演程式,塑造了徐策的奔放性格,这种性格绝非宋士杰所有,而宋士杰的好打不平,热情、冷静、狡猾的要杨春规他挨四十大板的性格也绝不是张之秀古道热肠、质朴善良又明辨事非,主持公道的性格所有的。二、周信芳所塑造的每个人物都饱含着深沉而强烈,丰富内在感情,形、神兼备,所谓神,最重要的内容就是感情。如《清风亭》的张元秀同老伴一起,向对养育多年,忘恩负义翻脸不认人的状元儿子有一大段悲痛念白,从内心深处迸发,字字血泪,震撼人心。《打鱼杀家》的萧恩,对土豪一忍再忍,对女儿的小不懂事无限爱怜,最后在抑不住满腔怒火,奋起杀家,感情复杂,起伏激荡而扣人心弦,听到桂英好凄厉的一声,女儿摆不稳掌儿时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激荡,脸上的肌肉立刻蠕动起来,这是内在的真挚情感的外在表现。对表现感情的重视和活用传统表现手段,程式的表现情感的细微之处使他的表演不仅具有外在的形式美,更重要的是能有内在的情感美,这是周信芳的突出成就,也是他留给后人的宝贵遗产。这一切成就的取得,一方面是他有高度思想文化水平,精深的艺术素养和丰富的社会生活经验。周信芳说:一个演员涉猎愈多,知识愈广,在进行角色创造时,才能融类勇进,左右逢源,才能对人物性格挖得更深。他对导演制的严格执行,从他21岁起在上海丹桂茶台演出时期的八年中自编自演的戏竟达60余出,几乎所有剧目都完整的文学剧本和严格的导演过程。他的艺术素养是严自向前辈的学习,和对传统的重视。周信芳的唱腔具有谭鑫培、汪桂芬、孙菊仙、王鸿寿各派的特长。他的咬字有力,行腔气势大,顿挫有劲是受汪、孙两派富大声宏、黄钟大吕的影响,但并百生般硬套而是作为发展和创造的基础。麒派唱腔字字千钧,字字达远,打进观众心里,这是他字重腔轻的演唱方法,他的唱腔不是为唱而唱,不以花腔取胜,而是从剧情出发,从人物需要出发,充分表达人物思想感情,从而引起观众在感情上的共鸣。有的腔来自汪、孙,似曾相识,然而又迥然不同。有时为表达人物思想感情,又使用前人唱腔,比如他在《乌龙院中》唱的……私通了张文远一句,便使用了孙派黄钟大吕的孙腔。在麒派唱腔中,实实在在蕴含着各种不同的传统精华,麒派唱腔以苍劲、挺拔见长,字字发自丹田,铿锵浑纯,虽然唱腔中也有柔和舒情之处。如《四进士》中宋士杰的哭头……杨素贞啊,是吸收旦角唱法,听来却不觉旦角腔的味儿。他在晚年嗓音愈加凝练、纯正,唱腔进一步升华,唱来也愈加洒脱浑厚了。
麒派的念白和唱腔一样具有苍劲、强烈、韵味醇厚的风格,他念白清晰、犀利,讲喷口、咬字、顿挫、乐感强,他讲七分话白三分唱,念白一定要让观众听得清楚。他常常把大量的日语用在韵白里,从而听了使人感到分外亲切有力,生活气息浓厚。他的念白能分出虚实、动静。如他演《四进士》中宋士杰在大堂上驳斥顾读的答问他与杨素贞的关系时的一段白:他是我的干女儿,我是他的干父,干女儿不住干父家中,难道教他住在庵堂寺院。这段韵白,其念法是一开始慢。边想边说,在编造过程中胸有成竹,接着越念越快,念得清楚、干净、利索,铿锵有力,字字听懂,从而勾划了一个老书吏的人物形象。这种节奏的快与慢,动与静的对比也正是麒派念白特点。有人以为麒派念白带有南方口音,实际是他吸收了中州韵和苏白、昆白的念法的结果。麒派的念白使人觉得既象生活中的对话,又很难学。这是他多年练字、练句、练声的结果,也是麒派念白特点。另外,为了使生活气息浓厚,增强感染力,他便在念白中适当安插进一些类似啊、哦、嗯的虚助词。比如:《追韩信》中念到:那韩信啊,嗯嗯,这两个嗯嗯就表现了萧何对刘邦不用贤臣的忿懑之情。这出戏中也有其他的助词,如哈哈、唷唷、啊呀等等,都表现了各种不同感情。又如《乌龙院》中宋江见了刘唐一时忘记是谁,但确知是熟人在哪见过,他用了二个嘿嘿,似笑非笑,即怀疑,又是敷衍,同时带有抱歉的意思,用得恰如其份。麒派做工从不卖弄技巧,它与唱、念紧密结合在一起,以麒派名剧《徐策跑城》而论,在湛湛青天不可欺一段拔子导板唱腔中就运用了捧袖、摔袖、踢蟒、抓蟒、抖髯、甩髯一套组合表演技巧。其唱做从剧情发展和人物的情绪出发,布局,安排有充分依据。这套熟练技巧表达了徐策听说薛家兴兵报仇,欢心喜悦上朝奏本,边赶路,边叨念,越想越兴奋,越走越快。最后竟跑了起来,水袖翻舞,袍襟挥动,银须飘拂,构成了一幅流动的画面。他扮演的宋江、萧何、萧恩、王中、宋士杰等人物概括地说,一举一动、一言一笑,丝丝入扣。手、眼、身、步各具内容。唱、念、做切合人物。既不过火,也不过瘟,恰到好处。
麒派武打,基本上是从黄月山黄派溶化出来的。他演《溪皇庄》的褚彪,继承了黄月山善耍髯口的特点。边甩白髯口,边削罗卜头。犹如下山猛虎,气势汹涌,演《大名府》和《英雄义》的中的玉麒麟卢俊义和盖叫天扮演的史文恭的对枪,平分秋色,各显功夫。而《屯土山》中的关羽持刀、推髯口的亮相,以及创造的青龙偃月刀,大刀花干很有神采威武之气势。并能把不宜演的戏运用到新编传统剧目中。如《文天祥》被擒时许多打法就吸收了《宁武关》中周遇吉的武打身段。
周信芳的上演剧目都经他重新整理,虽着笔不多也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如《打鱼杀家》,一般演到萧恩脚踩索链,教师爷念一个家雀俩脑袋一推萧恩,捡起锁链,而周信芳却是轻轻一念拿了去吧。表示与在教师爷这类爪牙不屑一顾的心态。此外《徐策跑城》、《乌龙院》等剧目都经过改动。
周信芳不但能戏很多,而且善演其他行当,如武生戏《别窑》中的薛平贵,《淤泥河》的薛礼,大嗓小生戏华丽的皇甫少华,净角戏中的徐延昭,丑角戏《铡判官》中的油流鬼。《封神榜》连台本戏中扮演娃娃生土行孙,时装戏中的老头、小孩、劳动人民、浮华大少都能演,且无不精彩。虽这些剧目早已绝响舞台,却从中看周信芳的根底深厚,艺术学识渊博。这些不同人物的表演程式也为后人留下提供丰富创作经验。
周信芳的服装也有独特设计。如他创造的改良蟒、乌绒相纱帽。薛平贵穿的改良靠和勇士帽,文天祥的新侯帽等对后来戏装改革起到借鉴和推动作用。他也在一些剧目中吸收柳子的人物扮相。如《乌龙院》中宋江敞开褶子,内穿箭衣,腰系鸾带的扮相便学自柳子。
麒派弟子很多,如年老的高百岁,年轻的萧长华儿子萧润增、他的儿子周少麟、赵麟童、小麟童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