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考研经历——复习笔记Day118.0
自从我打算二战以来,我就有在B站写笔记的习惯,这些笔记大部分是和数分高代这两科考研要考的科目有关的。我在考研之前就打算,如果我被拟录取了,就讲一下笔记里面比较有意思的地方,然后讲讲我的考研经历。这一期就来讲一下我的考研经历。
我是一个比较讲究虚拟感的人(?),而且我不是很喜欢我的声音,所以我开了变声器,而且接下来的描述里我会尽量不出现具体的时间和学校的名字,经历也不完全是真的,也请不要问我到底考的是哪所学校了···最后就是我很清楚我不是什么大佬,看我的笔记也应该知道我的水平一般了,所以还请真正的大佬不要喷我···
我开始认真打算考研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已经不记得了,但我记得一开始我一开始考研是打算随便报一个211,然后有学上就行。但是后来我做了一场梦,梦醒来后我决定报考一所985(记为A大吧),而且是跨专业报考。那个时候已经是七月左右了,但是我还是比较有把握的,因为我分析了去年的录取名单,只要340左右就能被录取了,而且虽然是跨考,但是专业课我之前还是大概学过的。作为一个数学专业的学生,高数我应该也能轻松搞定。(看到这里大家可以猜一下,最后我是为什么翻车的)
那一次考研我复习高数写的是张宇的1000题,而1000题里面不少题目感觉是从数学专业的题目里面挑选的,这和高数的画风其实不太一样。这导致了我对基础知识的练习其实不是很多。后来我开始写李林和张宇的模拟题,但是不管我怎么认真总会有一大堆算错的。那时候我总觉得没啥问题,考试不会出的那么难,认真检查一下就好了。
专业课方面我看了学校给的参考书,我学习的方式是每看完一章后就把书合上,然后对着电脑,用latex把这章的知识的推导自己敲一遍,遇到不会的再瞄一眼课本。这样复习完后我又写了一下这个专业课的一本习题,整个过程加起来可能就用了三个月左右。后来考研前的前三周左右,我连专业课的课本都没有翻开过,因为我觉得上面的东西我都会了,再看属于是浪费时间。
至于英语我下载了一个墨墨背单词,背了一些单词就开始做真题了,大概把这5,6年的真题都做了两遍这个样子吧,而政治我看了徐涛的网课,然后写了一部分肖秀荣的1000题和各种押题卷。
那次考研我准备的挺随便的,基本上是晚上玩游戏玩到两三点,然后快中午了才起床,起床后就去自习室自习,自习到晚上7,8点就回去了。不过我也不觉得很慌,因为我之前的分析,我觉得这样做没问题。
到了考研的那天,我第一天照常考完了政治和英语,感觉还行,应该没啥问题。第二天考完了高数,我有一题没算完,出来后和另一个跨考的老哥对了一下大题的答案,结果每一题我算的都和他不一样,那个时候我心态已经有点崩了,稍微估分一下,我高数最多就90+了。但是我还是认真的考完了下午的专业课。
然后到了出分的日子,我的高数最后只有90左右,不过专业课考了130左右,最后总分也有340左右,按去年的分数,我应该是能被录取的。但是复试名单出来后,我发现我竟然排到了倒一,更糟糕的是只收10个左右的人,390+的竟然有7个。复试名单出来后还要几天就要复试了,那几天我天天都是失眠的。后来复试完,拟录取名单没有直接公布,但是招生办的老师打电话过来建议我尽快找调剂。
我研究了一下,发现我只可能调剂双非院校了,那段时间我也是天天失眠的。终于在某一天夜里,我一想到二战又要写那些烦人的高数题,又要每天背那些烦人的单词,我就觉得难受,心里想着干脆有书读就行了,于是决定调剂去了一所双非(记为B大吧)。调剂过程很顺利,我很快就被B录取了。
那个时候我已经打算认命了,和B大的导师也已经联系完了,甚至找他要了几本书看,打算提前开始学习。但就在有一天,A大的招生办打来电话,告诉我我被补录了,我告诉他我调剂了,他叫我当天赶快联系B大的招生办,因为第二天就要公布一志愿的录取名单了。但是那时候已经是下午了,而且招生办的电话我一直打不通。就这样一天过去了,我最终还是没能考上A大。
又过了一段时间,有一天我盯着电脑在发呆,一想到B大糟糕的住宿环境,还有明明我有考上A大的机会,我就开始想不通我为什么要调剂到B大去,经过了很长一段时间的自我拉扯后,我决定开始二战。
这次我还是决定考回数学,这样就不用写烦人的高数了,复习的方式就模仿之前复习专业课的方式,把自己每天复习过的知识或者是比较有意思的题目写成笔记,这样不容易忘记掉。至于择校,为了保证有书读,我挑选了一所相对冷门的985。
这次复习大概从6月左右开始,专业课方面,我先把课本大概过了一遍,数分选择的是陈纪修,高代选择的是丘维生上册和谢启鸿。复习完了之后我开始写李扬发在公众号上的每日一题,检验一下我复习的怎么样。每日一题做完后,我又开始写各个学校的考研真题。又写了一段时间,到了快要报名的时候,我还是打算报之前挑的那所985。我仔细研究了一下那所学校近10年来的真题,发现上面有的题目来自谢惠民的上册,于是我又画了几周的时间把谢惠民的上册给刷了一遍(参考了徐大顺的答案,而且一些显然不会考的题目我跳过了)。那之后还有一些时间,我就又把陈纪修和丘维生上册看了一遍。
至于英语和政治,英语我仍然是用墨墨背单词来记单词,然后因为我已经把真题刷了两遍了,所以我对答案已经有了记忆。为了练习效果我买了张剑的模拟题来写。政治经过去年的经历,我选择九月初才开始复习,就写了一些老师的押题卷。
这次的初试比上一次舒服,上一次初试的时候天上下着雪,把我的脚都给冻僵了,而这一次则很软和。
接下来就到了出成绩的时候,我高代没发挥好,数分因为比较简单考了140左右,政治则差一点过不了校线,不管怎么说总分按照去年的情况是能被录取的。
接下来就是正常情节了:我进了复试,然后复试考的比较简单,我就被拟录取了。
上面的这些就是我的考研经历了,我觉得这些不能被称为经验,顶多被称为经历,因为我从头到尾其实都挺摆烂的,能考上还是有一点运气成分在里面的。
如果要我分享一些经验教训的话,那么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对于考研这件事,选择大于努力,在择校时对自己的实力最好往保守的方向去估计。还有就是要注意英语和政治的复习,要是因为公共课差了一分没过校线或者国家线就太难受了。最后就是准备考研的时候最好不要摆烂,毕竟一年只有一次,要是没考上那接下来无论是就业还是二战、三战压力都是很大的。
没想到不知不觉就写这么长了,拍视频的时候念的短一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