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189个国家和地区,奥密克戎变种第二波的时间和规模》和个人推测
首先,出口转内销的论文:Timing and Magnitude of the Second Wave of the COVID-19 Omicron Variant — 189 Countries and Territories, November 2021 to February 2023
论文地址:https://weekly.chinacdc.cn/en/article/doi/10.46234/ccdcw2023.076
首先说该论文的结论:
(1)第二波和第一波,波峰之间时间间隔,为隔了5~7个月,第二波的峰值往往远低于第一波。中卫时间间隔为164天。
(2)第二波的时间间隔,基本不受人均GDP、城市化程度、人口密度、社会老年儿童比例这些社会经济因素影响。但第二波的峰值与这些因素相关程度很高。
(3)第二波基本不受气候影响:151个北半球国家中的107个国家,第二波新冠肺炎疫情的高峰期发生在2022年6月1日至8月30日,这表明温暖的天气对遏制疫情传播的影响有限。
(4)第二波的时间间隔,远远低于疫苗的免疫期和感染的免疫期(疫苗的免疫期约为8个月,感染的免疫期为12个月,两者皆有的免疫期超过12个月)。
里面还有一些更细节的内容就不说了。
说一下我最近的结论和我对这篇文章里面相关度的解读。
第一,时间间隔与经济社会高度相关,但不是国家数据,而是城市数据。即,城市收入不均匀程度、城市人口密度、城市儿童比例,这几个数值越高,时间间隔越短。
第二,第二波峰值与国家数据相关程度低,与城市数据相关程度低,但有一个数字例外,社会老人比例。因为农村老人例比很低,所以国家老人比例和城市老人比例、城市化程度这两个因素直接相关。
不过城市相关数据很难统计,这大概是作者为何直接使用国家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