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讲好牛田故事:烈士蔡金楷(二十六)

2021-05-17 18:17 作者:bili_596801887  | 我要投稿

编者:胡家密

牛田地处武夷山北岳,闽赣交界地,属福建光泽县。四面环山,中间是一个小盆地。山好、水好、空气好。是鄱阳湖和长江水源地之一。牛田是一个千年古村落,文化底蕴深厚。牛田是龚姓的祖源地,全国300万龚姓人中近200万出自牛田。其龚氏忠孝文化影响深远。是国家级“传统古村落”,福建省“森林村庄”。周恩来、朱德曾率领红一方面军在此开展四、五次反围剿,并设后方指挥部。也是红色闽赣省委发起地。


短暂的生命辉煌的历程

——闽赣省苏维埃军事部长蔡金楷的故事

一个人的生命有长、有短,但最重要的是要活得有价值、有意义。原闽赣省苏维埃军事部长蔡金楷就活得有价值、有意义,所以我们永远记着他。

蔡金楷,是我们光泽县华桥乡牛田村蔡家人,于1904年出生在一个破落的地主家庭,祖上曾经有较大的家业,所以蔡金楷读过私塾,受过良好的教育,也得到过新思想的熏陶,想干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但由于父亲蔡洪昌是一个好赌如命的人,若大的家业被他输得所剩无几。母亲黄秋香为了守住那份岌岌可危的家业,千方百计要把儿子蔡金楷留守家业,于是在古林村为他订下一门亲事,母命难为,1925年春,他只好与封蒲香结婚,尽“宗”尽“孝”,次年秋天就生下一女名叫菊娥,但总惦记着山外的事。1929年5月,老婆为他生得一男孩,可以说后继有人了。于是取名上达,希望自己能走上红军之路,达到革命的目的。此时,他已受井冈山革命的影响,朱德与周恩来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毛泽东9月9日又秋收起义,都给他心灵的震撼。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后不断壮大,改成工农红军,成为一支为穷人打天下的军队,1929年1月,工农红军迅速向赣东南发展,共产党代表深入各地发展党员、壮大红军队伍,这使他的心久久不能平静。这年5月,25岁的蔡金楷和17岁的陈伯钦等人一起参加了红军。加入红军后,由于他读过书,当时算是“秀才”,所以他的思想觉悟、对事物的分析能力都走在人的前列,第二年他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担任班长。1931年又升为排长、连长、第三年就升为营长,在工作中得到领导的器重。

1933年2月,邵式平、萧劲光、黄道等来到牛田,筹建红色政权,要在牛田陈家大祠堂成立“闽赣省苏维埃政府”,下设军事部、政治部、财政部、裁判部、肃反部等机构。邵式平任闽赣省苏维埃主席,萧劲光任闽赣省军区司令员兼书记,黄道担任政委兼秘书,但他们都是外地人,对当地的地形地貌都不熟悉。上级考虑到蔡金楷是本地人,又有作战经验,所以调任他为闽赣省苏维埃政府军事部部长,负责具体行军作战等事。

闽赣省苏维埃政府在牛田建立后,蔡金楷因是土生土长的“官”,所以事事都由他带头。哪儿要设岗,哪里要建哨,哪里要筑炮台全由他安排,还带着红军官兵走家串户动员贫民百姓打土豪、分田地。当时土地革命斗争开展得如火如荼,把陈诗元、陈诗胜、陈胜元、李惠球等地主、豪绅的田和山全部拿出来分给了穷苦人,并烧毁了地主手头上的契约。地主、豪绅受到了应有的惩罚,劳苦大众得到了彻底翻身解放,革命的热情空前高涨。牛田成了闽赣省苏区的大后方,伤病员都送到这里来养伤,部队也在这里休养、整训,然后又从这里开赴新的战场。翻身的农民和红军亲如一家,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动员起来了,他们用各种方式积极支援红军、支援前线。比如,有力气的男人就随红军抬担架、接送伤病员;女的心细、手巧,就照顾伤病员、为红军做布鞋、送茶水、送饭,洗衣等;老人也为红军打草鞋,小孩就为红军送信、放哨等;本地的戏班子还组织大唱红军歌曲,宣传红军政策,革命火焰越烧越旺……

1933年5月,根据中央指示,牛田闽赣省苏维埃政府迁移到黎川的湖坊,由萧劲光率领部队、机关人员向黎川方向撤离。留下黄道、蔡金楷等继续组织牛田苏区的游击队和赤卫军坚持革命,巩固战果。

到了这年10月,国民党发动第五次“围剿”,根据中央指示红军又在牛田陈家大祠堂设立“行营指挥”。蔡金楷带领牛田苏区的游击队和赤卫军在各个山口要道加紧修筑工事,日夜坚守近两个月,国民党见久攻不下牛田,加派12师和反动派三区团,兵分三路进攻牛田:一路从园岱经古林进攻,一路由资溪经增坊进攻,一路从乌石经决斜进攻,形成半包围,并派飞机连续轰炸,形势危急,蔡金楷见牛田呈三面合围,又无援兵,担心难以久守,于是决定保存实力,暂时撤离牛田。

12月4日,蔡金楷安排黄道和群众转移到半岭,他自己率领一个营和游击队、赤卫军断后掩护黄道撤离。国民党进入牛田后,叫地主带路,向半岭山追来,情况十分紧急。蔡金楷为掩护群众和黄道撤离,含着泪水与老娘、妻子、小儿告别,交代堂弟照看。然后骑着白马,率领本部的一营和游击队、赤卫军,从半岭山折回,阻住追兵,并与国民军展开激战,使黄道赢得时间撤离。然后又把敌人引到风扫方向,从风扫隘一直边打边撤,直到江西黎川县的茶亭,才突围摆脱敌人。

牛田苏区沦陷后,陈珍珠等许多苏区干部被杀害,蔡金楷的母亲及妻儿躲藏到偏僻的药石寺庙,他的母亲给人当保姆,也被敌人发现,敌人抓住后,用木板夹住她的双腿,进行拷打,问她儿子到哪去了,老太太哪里肯说,致使一条腿被夹断……

到了12月25日,光泽苏区也失陷,蔡金楷率一个营和牛田苏区游击队、赤卫军配合红三军团第6师第17团,为掩护兵站转移,依靠土堡,与国民党军3个师战斗了3天3夜。敌人发起一次又一次的冲锋,都被英勇的红军阻击下去。在敌人炮火中,蔡金楷指挥牛田苏区游击队、赤卫军把红军医院几10名伤病员以及医护人员和数千斤粮食、食盐和200多支枪支、数万发弹药安全转移。

1934年初,闽赣省机关撤退转移后,中共抚东分区委、抚东军分区要求蔡金楷再留守牛田,组织发动牛田、增坊、古林、园岱等地群众开展游击战争;一方面安置好已暴露身份的党员和苏区干部,另一方面实行“坚壁清野”,就是白天组织群众连人带牲畜躲进山里隐蔽,晚上回到家里,并把粮食藏进山洞,在山外布置隐蔽观察哨,监视国民党军的活动。为了革命他顾不上寻找亲人,有人告诉他妻子3月又为他生了一个男孩,他只笑了笑,为孩子取了“达贵”一名,并请那人转告妻子要好生扶养孩子,革命胜利了再去找他们,如果他死了,叫妻子找个好人改嫁……。

到了下半年,国民党改变了搜剿的办法,采取封锁、断绝食盐供应。这年7月8日,蔡金楷又率领牛田游击队与国民12师激战,打死打伤敌人一百多人,缴获许多枪支。

1935年2月,蔡金楷为了能让群众吃上盐,他领导杉关群众举行盐务暴动,夺取了盐商销售点的盐,分给群众。这一斗争迫使国民党当局恢复“计口售盐”的办法。后来因当地豪绅地主告密,国民党光泽县政府通缉捉拿蔡金楷。同年8月,蔡金楷在寻找闽赣省领导机关的途中不幸被捕,被关押在国民党邵武监狱。

在狱中,蔡金楷始终坚持斗争。他通过一个被作为嫌疑犯的地下党员联络狱中党员,建立狱中党支部,他自己任党支部书记,领导开展狱中斗争。同国民党监狱当局围绕“政治犯”活动问题和生活待遇问题,展开了一场又一场的斗争,在邵武、光泽地下党组织的配合下,每次斗争都取得胜利。后来,他还联系好一个国民党狱卒,用钱买通他,打算里应外合劫狱,写信托人带回家,信中说家中灶前的地窑里有钱,叫母亲取出托人捎来。可他母亲不识字,叫人代读,读信人隐瞒信息,晚上把钱全部偷走,致使他的劫狱计划落空。

到了1936年10月,红军长征胜利结束,国民党加紧对共产党要员的暗杀。一天,宣布蔡金楷的狱友要枪毙,他是邵武本地人,他父母听说儿子要砍头,头天夜里就煮好放有毒药的面条,托人情买通狱卒送去给儿子吃,好保全儿子的全尸,面条送进监狱后,那狱友却不知面里有毒,对蔡金楷说:“蔡兄,还是你吃吧,我反正要死了,吃不吃已经没有意义了,你吃饱了才有力气继续革命。”蔡金楷哪肯吃朋友的断头食?于是,两人你推我让了半个多小时,蔡金楷实在拗不过他,想想他说的也有一定道理,只好吃下,一吃下,才知面里放了毒药,蔡金楷意识到自己活不长,于是他艰难地和狱友们说,若有谁能有幸活着出狱,请转告他的母亲和妻子一定要让儿子继续革命……。可面里的药量放的不足,使蔡金楷腹痛难忍,这就引起了一阵搔乱,整个监狱的人全部行动起来,乘狱卒处理蔡金楷腹痛之机,在外界共产党的配合下,很多人成功越狱,蔡金楷却不幸被国民党当局秘密杀害,解放后授予烈士称号。


1949年秋,蔡金楷的那个成功越狱出来的狱友,后已找到了部队,并当上高官,为了完成难友的遗愿,他特意来到牛田,要把烈士的后人带到部队培养成材,当他找到蔡金楷的老母诉说了蔡金楷狱中之事、并说明来意时,才知蔡母脚已残废,他老婆已经改嫁,两个儿子都远走他乡,当了上门女婿。现在蔡金楷两个儿子都过世了,有6个亲孙子,6个亲孙女,其中一个名叫蔡礼明的,已在江西省抚州市组织部工作,孙女蔡木花在光泽县华桥乡增坊小学任教,可以说蔡金楷后继有人。

蔡金楷,他虽然只活了32个春秋,但短暂的人生却照亮了他光辉的历程,让后人永远记着他!


*文章转载自光泽县华桥乡文体中心黄天德如有侵权请联系署名或删除


四川龚氏网传媒有限公司原创作品系统同步今日头条、腾讯新闻、搜狐新闻、新浪新闻,转载请咨询。

审核:龚国林

牛田故事栏目组总监:龚新高

栏目组编委:龚欢云、肖明扬、胡家密、龚春光

编辑:龚进军


讲好牛田故事:烈士蔡金楷(二十六)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