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滨水景观设计案例分享|Needle景观案例分享:第十四期

2021-08-11 18:01 作者:Needle设计空间站  | 我要投稿

Vol.14

滨水景观设计案例分享

新建的河流空间和原有运河河道上狭长型的新建花园通过复杂的设计建立起紧密的联系。绵延的运河河道是建成这一矛盾体的关键,景观既要有着静如止水的特点,又要引发人们探索的欲望,既是一个休闲而惬意的场所,又富有寓教于乐的意义;如果缺失任意一点,设计都不能构成一座真正的城市花园。在整个流域、原有的山丘形态和人为改造的痕迹中,这条狭长的河畔花园将这些场面、视野、冲突等构成一场真实版爱森斯坦式“蒙太奇”。旧运河留存的痕迹使得新的设计情景之中饱含复杂的时间性,有着十分遥远又非常现代的奇异感。空间与时间的冲突之间充满着记忆与希望。


在这个重新连接达拉斯与河流,并最终实现应对洪涝和干旱季节的弹性设计中,多样化的水岸处理策略根据Trinity河流域的具体情况散布在河流沿岸。基地内的系统设置着重于减轻Trinity河分洪河道的压力,并通过修复其子流域重现足以调、滞、续水的湿地区域,引导雨水自然宣泄,降低洪涝发生的几率。

在重整与修复流域内的集水区与涵洞之后,这条古老的河流将成为沿滨河大道延伸的生态廊道。这个全新的生态区域提升了沿岸地块的价值,将毗邻下城的区域打造为极富吸引力的休闲场所,为未来的开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福州永泰万科城项目位于福州永泰县赤壁景区内,45公顷的土地面积皆处于毗邻的大樟溪流域范围内,周边环绕着12座小山。项目内将兴建精品酒店,商业街,会员俱乐部,高层住宅,独立和联排别墅。这个大规模的住宅片区建设顺应了自然地形的起伏。场地中央的湖泊被保留下来,成为统领全局的公共开放空间,沿水系通过社区公园与各区域相连。山体也被纳入了社区公园的范围,山间的小路交错相通,成为一个大型休闲游憩系统覆盖着整个场地。


莫尔费塔是个与海洋息息相关的小城,港口、船坞、滨海长廊、日光浴场等与水相关的活动区域沿海岸线分布着。在这里,所有针对城市空间改造的方案都意图保留或恢复城市与水的亲密性,把城市空间交还于居民。


蒂黑居民经常在Paprocany湖度过他们的闲暇时光。在湖岸走廊附近拥有许多康体旅游景点的娱乐中心,景观建筑师对这一区域的重新塑造旨在挖掘景观价值,为当地居民提供更多的休闲娱乐的选择。


该项目对五大湖沿岸的港口和码头进行了重新定位,使其成为生态健康的驱动力,并发挥其对于文化和经济的传统推动作用。主要的实现方法为:关注沉积物及其管理,在整个地区的近岸栖息地重新设计和恢复公共景观。项目团队与多方利益相关者合作,根据人口和城市形态、近岸水陆生态区、沉积物类型和数量以及浪潮和洋流等环境条件来明确各流域的区域特征,并在其中三个区域推行了试点项目,用以展示敏感结构如何适应不同的场地条件,以及如何应对截然不同的资金流和监管环境。此次工作的成果将直接影响相关政策的制定和疏浚实践,并为地方、郡县、州乃至联邦级别的基建工程提供资料。


设计主要打造与洪水相适应的滨江滩地——涪江湿地的回归。设计主要通过以下四个方面来实现:

(1) 与洪水为友的弹性设计:大部分场地处于5年一遇的洪水线以下,洪水来临易被淹没,所以在设计区域内,设计师利用最小干预措施,尽可能保持地理风貌,在此基础上设置人行步道系统,增加湿地的体验效果。同时,将主要活动空间及设施布置在不易淹没区域降低了维护成本的同时,也不影响场地的市民参与性。

(2) 恢复滩涂的动植物生境:构建生态护坡,在江心岛恢复原来的枫杨和草丛植被,并且增加树岛,为鸟类提供栖息地。

(3) 打造活力的城市客厅:根据用地适应性及项目定位,划分不同功能区域——运动休闲区、城市阳台区、大佛寺湿地区等,设有涪江浴场、运动客厅、城市阳台、花梯漫步、江舟湿地、莲花净土、密境修行等多种活动空间,为市民游玩提供丰富的活动体验。

4) 地方文化的深度挖掘:梳理当地的文化,提取与场地最相宜的两个文化,即大佛寺板块的佛教文化,和金福岛对应的航运文化,通过场地及场地构筑的设计立体的展示地方特色、精神。

Voronezh水库景观采用多线程的设计方法为水库赋予了新的活力,并将被污水隔开的水库与城市联系起来。该设计方案充分利用了海滨空间,让市民在高楼林立城市中也能享受到清新怡人的自然环境。这个多功能公共空间很有可能成为类似中央公园的新“城市中心”,它对所有公众开放,吸引广大市民的到来,并通过可持续利用现有资源来提高水库的生态价值。

这个总长度为3公里的改建海滨项目因其的长度和十分窄的宽度而具有相当大的挑战性。位于海洋与陆地之间的这条线性景观共使用了2353棵树,新建5875亩绿地,铺设118432平方米广场,布置了11557平方米的运动场。长长的序列景观向我们展示了多变并戏剧性的风景与气氛。设计主要分为两个区域,一个是连续不断的海滨步行防波堤。堤上视野开阔,是一个位于海陆之间十分惬意的漫步道。另外一个区域是绿地区,设计师在防波提的后方共设置了十三个各有千秋的绿地区,这些绿地相互连接却又自成一体,每个都形成自己的特色,共同组成一连串的与海岸相连的公共空间。


众所周知,海滨沙丘有着极为脆弱的生态系统。曾经,人们驱车前往海滨,在不恰当位置的停车场停车后,再进行娱乐。生态地在人类和自然日复一日的侵蚀下被破坏并变得不安全。为此,这个项目开始运行,旨在恢复和改建海滨脆弱的生态,并根据场地性格和生态创造突出自然景观的新价值空间,最后将这些价值空间联系起来,保证游客安全和谐的与海滨共处,同时领略到涤荡人心的壮丽美景。


2016年底,为了进一步完善中央创新区的生态基础设施建设,南通市政府着手推动南通紫琅公园(以下简称“紫琅公园”)的景观规划设计。位于该区域中心的紫琅公园,占地266公顷,其中生态栖息地面积150公顷,具备防洪调蓄能力的水域面积116公顷。场地中规划了一条超过14公里的生态慢行绿道和一条长达20公里的生物走廊,不仅将人与自然相连接,也为迁徙鸟类、授粉昆虫等各种物种提供了赖以生存繁衍的栖息地。


项目所在的场地被一条活跃的铁路线一分为二,这为重新连接市中心和滨水区的计划带来了障碍。在这一情况下,抬高铁路线,建立连接历史城区与河流的地下通道,成为了振兴该区域的一个有力选项。这一举措将带动文化层面的转变:通过改善步行环境和公共通道的可达性,原本用于工业的河道将被重新定义为归属于社区的、富有价值的开放空间。

“我们是这座城的守护者”,从接到中大附七周边景观提升项目开始,设计团队从未忘却责任感。中大附七周边景观提升项目位于光明中心区西北方位,是光明中心区板块、光明云谷、光明小镇三大板块的交界处,地理位置极其重要。设计范围包括圳园路沿线改造提升,新陂头河湿地公园以及光侨路沿线多节点改造。设计形成“一园一路多点”的整体格局,联结河流与城市界面,借景观串联缝合起碎片化的城市生态,最终达到生态修复和城市修补的“城市双修”。


项目坐落于Brienenoord岛的西南端,由NEXT architects事务所与H+N+S landscape architects事务所联合设计,项目旨在为人们提供一个独特的场所来体验河流与城市、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在岛上可以看到城市的天际线、标志性的布里诺德大桥以及河面上来来往往的船只,场地周边自然景观极佳。在这里,“水之林”(Water Woods)被设计成一个钢管森林,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可以俯瞰Maas河全景的视角。这片神秘又诗意的“钢管森林”的设计灵感来自港口与业主Van Oord公司多姿多彩的商业活动,同时也来自Brienenoord岛茂密的树林。


本案园区面积达305亩,依托低缓山谷的自然资源,以藤蔓交错关联的形象为灵感,以“一核一心一环三带”空间结构将自然野趣与园区深度融合,将多彩农田、欢乐草坪、Family Club、动物明星小镇、科普探险世界、小食㫗大食堂等游乐主题包罗其中缔造多重立体体验,让孩子们释放自由天性,让大人们重拾童真。


场地位于埃尔福特老城区的中心地带,包含一个集市和一个城市广场。这里被密集的老建筑和狭窄的街道包围,是市民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率极高的一处开放空间。另外,埃尔福特的母亲河——格拉河也贯穿其中,在城市中形成了一块被水切割的独特肌理。


滨水景观设计案例分享|Needle景观案例分享:第十四期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