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习惯在下半夜感觉emo?
为什么我们习惯在下半夜感觉emo?
2022-04-28
我一直在述说人是社交动物,而人之所以会感觉emo,也就是动物性爆发了,所以往往在下半夜,因为已经不在交流,我们交给了自我。
举个例子:糖尿病这个事情很有意思,人类为什么血糖会高,甚至我们有些时候这一个人,他这一刻可能比下一刻的血糖也偏高,是因为他要面对激烈的竞争。比如说他要奔跑,他要打猎等等。所以他就要调动他的肾上腺激素,肾上腺激素呢就会令到我们的血糖升高。换句话来说,血糖高本来呢是一种动物的自我求存的本能,但由于一个人长期处在压力过程当中的时候,长期的肾上腺素激素偏高的时候呢,它就会导致他的长期血糖偏高,这就是很大一部分糖尿病人的来源。许多糖尿病,根本与他多吃糖的糖没有关系,也跟他吃很多东西也没有关系,纯粹就是压力之下导致的。就是很多的男性到了五、六十岁以后突然有糖尿病,或者三、四十岁就有的。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他的长期的生活的慢性压力之下导致的。
这是我看来一个纪录片之后得到的结果,而之所以举这个例子,只是想说看来我们现在的很多慢性病——糖尿病、高血压,包括其它的一些说不出口来的病,其实都是社会病。
过去我们只知道有职业病,由于从事某种职业导致这个职业里头的人普遍地患一种什么病。但你想想,如果所有的职业都有一个共通的要素的话,那这个要素就可能导致大家有这个社会病。

我们在社会下,但是却有着动物的一些生理本能,故而很多时候,我们会有一些特别的行为。就像是帅男配丑女,美女旁边的男人很普通一样,这就是动物性的出现,可以说是基因上的一些东西。比如男女接吻的时候,当两个人的唾液交融的时候实际上他就是一个识别系统,在对方的唾液里头能够感受到对方的DNA。这种通过唾液的交换而完成的基因检测,它往往比我们平常依据的那些社会标准,什么财富,地位,长相,等等,它都更准确。我们往往能发现这样一种现象,就两个外貌、智力各方面都很优秀的两个人结合,他们生出的孩子呢往往不是那么优秀,有的甚至是非常的平庸。这就说按照我们通常的这种标准,最终做出的那种选择往往并不是智能的。反而是通过这种我们自已都意识不到的那种筛选机制完成的决策,反而是最聪明的。
就像是狮子等动物的交配权一样,都是要最强大的,我们这个时候还保有动物性。
所以很多人,看上半夜的时候觉得自己还很成功,下半夜的时候一想,自己其实很不成功。这种现象在现在社会越来越多。上半夜在外头应酬,这个你敬酒,那个你敬烟,这个吹捧你两句,你都会觉得有种成功感。但是,清夜自思,自己在那思考的时候,一个人,这些东西都褪去的时候,你会觉得自己很无成的。
成功与幸福等这些感觉,首先是自己能感受到,自己感到很充实的,感到很踏实的,那样一种感觉。他把这种东西定义为成功。这种成功,他不一定能兑现为现实的这些指标化的成功,但他实际上决定你是否真正幸福,也决定你是否取得实质性成功的那一些要素。
————完————
笑古笑今,笑东笑西笑南笑北,
笑来笑去,笑自己原来无知无识。
观事观物,观天观地观日观月,
观上观下,观他人总是有高有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