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鸟鸣啭而去——《天之少女》通关感想
七月的尾巴总是充满夏乏的困意,手头的工作进展不顺,就连偶尔在推的gal也宛如便秘。名为《樱之诗》的神作至少在前期看来确有名不符实之嫌,因为实在太过萌二且无聊,所以经常打得我昏昏欲睡。而在此之际,偶然在贴吧刷到的一则消息便像是肾上激素一般让我瞬间清醒——《天之少女》的汉化版公布。几乎是连夜下好的游戏,废寝忘食般地推进,而到了TE时的那股怅然、空虚,更是给了我近几年都没有过的游戏体验,让我不能不提笔好好述说一番。

中断的线索
壳少、虚少的时候,比起推理,我还是更期待剧情多点,所以推出一轮结局后,基本都是对着攻略按部就班。后来每每回忆,还是对此颇多后悔,所以在天少开始之前,我对自己立下了规矩,希望这次能够不用攻略推出TE。
然而现实却是悲伤的。壳少算是三作中推理最硬核的一作,我没有珍惜。到真正想享受推理的快感时,天少又拉了胯——这便是我对天少的第一印象。
此外,一定有和我一样,因为等待续作太久,把前两作剧情忘个精光的人在,最后我还得回头翻壳少和虚少的通关剧透,也空添了不少麻烦。
但还是“中断的线索”这个前半章期中考试般的BE,让我吃了最多的苦头,我一度疑惑于它的判定究竟取决于哪些选项的答案,因为前面很多的推理,比起思考,更像是对事件一知半解的猜想。
例如,壳少被砸、天罚被盗的案件,犯罪者的动机为何,究竟是否为同一人所为,与之前的比拟杀人案有无联系,这种要到二周目尾声才能知道的真相,居然在这么前就要玩家毫无根据地推敲,是非常有失水准的。

我至少在东京奔波了十来次……以至于对BGM《unknown》都起了ptsd
按理来说,我对于IG的套路也算有了心理预期。无论是壳少还是虚少,都很喜欢把关联不大的几个案件杂糅在一起,用相似的作案手法、道具把一锅清水搅浑,以模糊观众视线,是IG惯例的烟雾弹。壳少前半段的手笔出自日下大彦,后面则是间宫心尔;虚少主线是雏神花恋的猎杀,但后面又揉进了茅原雪子和黑矢他们的案件,大抵如此。而虽然天少也没有逃出这套路,但推敲的过程还是着实让我痛苦了一把。
这样的套路也间接给后半章留下了bug。鸣子枝之制造天罚尸体,按他的供述是为了让尸体引人注目,借此希望被监禁的少女们能早日被发现,并通过在尸体脖颈上的勒痕做手脚,来掩盖女儿的杀人罪行。
但这个逻辑是很扯淡的。如果想要引人注目,他大可以投案自首,清白交代,实际上这样警方怀疑到他女儿的可能性还更小,完全没有必要特意做出个模仿天罚的尸体。相比较之下,他在听到警方调查黑矢之后,立刻装成目击证人想转移罪责的想法才像是正常人的思考回路。虽然最后也是因此暴露了就是。

虽然对于故事的结局有了一些预期,自认是能做到直面角色的生死。但玩之前我还是列了一些自己不太能接受的两种情节,一种是比如紫妹和马杀鸡的H,杏和鱼住的H,当然我也不觉得IG会冒这种天下之大不韪;而另一种对它而言就显得轻车熟路了,那就是主要角色的便当。
不过我也还是觉得IG至少不会在正规线路里直白发便当,撑死做一两个BE。所以我在被“中断的线索”逼着去查攻略,偷瞄到某个名为“八木沼之死”的BE时,还是隐藏不住嘴角的坏笑,暗想着这家伙也有这一天的。
也因此——当一周目明明选择了正确选项,但八木沼依然拔枪自杀,而故事居然真的就这样进行到6年后的时候,我的内心仿佛有一万匹草泥马跑过。纳尼?居然真的死了?居然真的敢在主线剧情发便当?而这些心绪也在八木沼临死那句“那就让他见识一下崇高之人的存在”中,让我对她肃然起敬。
虽然最后这个便当还是在二周目被吐了出来。但这里还是有一个让我无语的bug的。彼时我笃定了八木沼是剧情杀人物,所以在他的关键选项,例如问他是想逃跑还是想放跑六识,是随便乱选的,这就导致了我的二周目八木沼依然是死亡状态,这就无法满足Grand end的触发条件,也因此使得故事依然进入unsolved end,也即紫妹和马杀鸡的牵手剧情。但二周目这里最后是多了段后日谈的,那就是千绘会供述自己在海外的赎罪心声——而当时我已经选择了让玲人去把千绘带回来了,这就导致了一个剧情上非常大的bug,有兴趣的看客可以自己尝试一下。


六识命的末路
尽管虚少里就大有这个趋势,但天少才无疑是把六识作为最终boss的事实板上钉钉。在我看来,天少的六识塑造的颇为出色,大有DC里最恶反派——小丑的影子,都擅长洗脑,都会越狱,都是混沌恶的极致代表,虽然六识显然显得“守序”的许多。
而我除却TE最喜欢的一个结局,也是来源于此。

玲人为了保护色羽,下定决心开枪的选项,不禁令我想起了《黑暗骑士归来》里,老蝙蝠侠最后对小丑痛下杀手的剧情。
蝙蝠侠不杀小丑,是为了贯彻自己不杀的道义。但年老的蝙蝠面对再度越狱,并疯狂杀害无辜的小丑,在明白了自己时日无多,绝不能再放任小丑为非作歹后,他战胜了自己心中最后的防线,给了小丑几十年来一直未给的致命一击。
而回到天少,也是类似的场景。玲人在壳少中没有开枪,是为了让自己不被复仇之心左右,坚信司法会给这个家伙正义的制裁。而面对自己唯一的女儿命悬一线,是由于自己当时的懦弱放跑的凶手导致,此刻的玲人会没有一丝后悔吗?
偏执算什么?复仇又算什么?在骨肉血脉之前,屁都不是。已经无需克制,枪声一响,所有的一切都将画上句号。六年前玲人不开枪的理由,和如今他会开枪的理由,并无矛盾,反而形成了一脉相承的联系,在这一正一反的比照之中,彻底升华了泡面头的人物形象。

而六识的人物形象也升华了。就像小丑的梦想是被蝙蝠侠所杀,六识命的心里一定也是希望玲人来终结自己的生命的。当六识来到这个满是埋伏的陷阱时,一定也已经下好了决心——进能带着美砂离开,退也一定要挑衅玲人开枪,无论哪个都不亏。自己哪怕死了,也能化作梦魇,始终活在玲人的偏执之中,这才是六识真正该有的想法。所以他才会特意暴露心脏的位置,因为一切都在计划之中。

而这么富有内涵的场景,居然不是真结局,太让人遗憾了。而TE那个对着赝品美砂说着“算了,反正我也已经见到本尊了。”一脸满足样的六识,EXM?就这点偏执也能算是六识?你以为是某个对着《天罚》手冲的five吗?
滥用的偏执
天少汉化版的发布节点,有着非常有意思的地方,因为它刚好发生在国内两件热点民事事件之后。一是林生斌陷入杀妻案的嫌疑,二是郭明堂寻子二十余年终成功。
故事本身的细节联系暂且不论,但丧妻、寻子的故事内核还是与天少形成了相当贴切的对照。而这也能引出我对天少的一个重大的疑问:玲人对冬子的感情,真的是偏执吗?
需要注意的一点是,玲人失去冬子并不是他第一次心理创伤,在冬子身上,他无疑是注入了自己对由记子的感情,而面对两番“丧妻”的苦楚,正常人早就一蹶不振了,玲人还能够振作起来找人、探案,已经是心之壁全开了好吗?况且当时他与冬子的女儿尚在失踪,如果在找回来之前就所谓地“走出偏执”,那才是搞笑地不负责任吧?如果这也算偏执的话,那郭明堂岂不是偏执的极致?
看看虚少里偏执唯一的登场吧。名为“Paranoia”的结局里,玲人在冬天的山路里遇险,而昏迷的幻象中,冬子竟还活着,两人甚至办起了婚礼,而玲人便也沉浸于这般美好的幻想之中,放弃了挣扎。
幻想不存在的情节,自顾自沉浸于虚幻之中,这才是偏执,重心在“偏”而不在“执”,而天少里的玲人显然不满足于以上苛责,他的坚持,应该用“执念”形容更为合适。
而此外,“偏执”一词在全作中也被应用广泛,不止玲人,冬史、马杀鸡、枫等人也动不动就XX陷入了偏执,这就是XX的偏执吗的台词,未免有强行套题之嫌,读起来也并不顺口。

不过也还是有让人感慨的地方。如同郭明堂最后说“尊重孩子的选择”一般,玲人最后也决定不做亲子鉴定,彻底放下自己的执念,只是守望花羽的成长。这样的选项成为了迈向TE的守门人,还是让人感慨于IG的匠心。
拟翼的偶像
在年初听到op《拟翼的偶像》时,我还对于“偶像”一词颇为期待,因为在日语的语源里,它代表人偶的意思。而提到人偶,就不由得让人联想起前作的《虚之少女》了。也让我颇为期待天少的作案方式会是一个集前两作大成的连环杀人。
可惜结果还是不尽如人意的,如同虚少的诸位在本作的配置一般。原幕后boss黑矢被降板到临近结局才露脸,马杀鸡一路陪跑,未散变成了医院的吉祥物,雪见更是沦为编剧硬凑紫妹和马杀鸡的牺牲品,不能更惨。
而说到“拟翼”,如果说壳之少女是代指朽木冬子,虚之少女代指茅原雪子,那么本作天之少女的标题无疑是形容前园空的。但大概是因为在剧情里算是隐藏人物的原因,她也成了三作里唯一一位没能登上游戏封面的人物,水姬反而是画了一张意义不明的天罚冬子的横图作为封面。

而搞笑的是,虚少就因此成了三作中唯一一作不是冬子封面的作品。原本虚少的剧情就被人吐槽像是外传DLC,这下看来就更是了。
至于那尘封的爱恨纠葛,借用游戏里小老板娘的一句官方吐槽吧,
“童年的玩伴们不是杀人凶手就是被害人啊……”
诚如是也。
各自的幸福
Grand End应该是三作里最不“壳少”味道的结局了,但也因此显得暖心不已。
我虽然料想过杏子和鱼住大概率会在一起,但想着怎么着也该搞一条专门的杏子结局,圆一圆杏子真爱粉们的梦吧?而如此粗暴的搭配法,还是让人不太舒服。虽然之于我而言,更多是对鱼住追了半天,最终却沦为泡面头的穴兄弟的讪笑。
而史黛拉成了正妻的事也是同理。到了最终章居然不让玩家自己选择玲人和谁共度余生,哪怕只是GE也好,连点念想都不留,也未免太不近人情了。与其做什么文弥和千鹤的偏执END,反而还是这个更有意思点。

而最大的惊喜,还是最后雪子的回归吧。虚少的偏执最终有了个完美的落幕。
但还是想吐槽一点,连雪子都回归了,最后居然没有见到秋五,也算是一个遗憾吧。这位推土机反而是在后日谈《她的信》里戏份颇重,女儿高成和甚至和花羽搞起了百合,《Flowers》后继有人啊。
青鸟鸣啭而去
无数的偏执最终得到了化解,所有的故事都落下了帷幕,而沉舟侧畔有千帆,枯木丛中新花现,TE所蕴含的那种轮回、新生的诗意,极尽华美。

尽管我在长大后的花羽刚登场时就知道IG要玩什么套路,看到她穿着一样的校服时还兀自吐槽“都二十多年了吧这款式都不带换的吗?”,瞥见原本短发的花羽被强行搞成和冬子一样的长发还有点发愠埋怨IG强套人设,但当秋刀鱼时隔多年再度说出那句“请找到真正的我”时,眼泪还是止不住地一股脑就涌了出来。
那么多年魂牵梦萦的可人儿们,那些纠葛不已,一想到就很虐心的剧情,最终在这如梦般的场景中得到了最终释放。哪怕天少之前有再多缺陷,只冲这段TE,就几乎坐实了神作的宝座。
长篇剧情,开疆易,守成难,对于长篇推理作品尤甚。三代而亡的推理游戏何其多也,《极限脱出:零时困境》、《弹丸论破V3》……大多都是狗尾续貂,画蛇添足,这么多年也就《逆转裁判3》实现了超越。我虽不敢说《天之少女》有比肩前者的实力,但就这段对老玩家无比友好的优质的冷饭,就从另一种程度上胜过其他作品不少。

青鸟挣脱牢笼,展翅高飞,鸣啭而去,终为自由。游戏里的人物挣脱了偏执,迈向神境;而徒留屏幕前的看客陷入唏嘘与感慨之中,令人嗟叹。
以此致我与《壳之少女》系列的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