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身/不婚人士,为什么要给自己配置保险?

保险,是一个用来解决家庭整体财务安全规划的一种金融工具,不同的人,在不通的场景和需求下,配置方式是完全不同的。
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聊一下,当前,大部分单身/不婚人士,他们的家庭财务安全规划需求会有哪些,应该如何规划?
在聊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需要定义一个比较典型的模型,便于我们更好的理解
一。客户基本信息:
刘女士,女性,30~35左右,单身未婚or短时间内没有婚育可能性,二线城市,年收入10~20W左右,公司正常给缴纳五险一金,个人存款10~20W左右,主要放在活期理财和低风险基金中
父母50~60之间,城市退休职工,有医保,有退休金每月3000~5000左右,父母存款50W左右,主要放在银行定期滚存
家里有1~2处房产,刘女士自住一套,父母自住一套,无贷or月还贷额度不高
二。需求分析:
这是一个看起来很不错的家庭,甚至还有一点点让人羡慕。但为什么我们说她仍然有必要去研究和考虑保险这种工具呢?保险保险,保的是风险,那么我们就得知道,对于这样一个让人有点羡慕的家庭,还可能会存在哪些风险。
请先试想以下几个问题,这个家庭:
1.常见的,会影响这个家庭总收入(取中值150000+4000*2*12=24.6W)的事情,有哪些?
2.下一笔,一次性超过5~10W元的支出,可能会用在什么地方?
3.20年以后,刘女士家庭的收入和资产,会发生哪些变化?
大家心中现在都会有各种各样不同的,对于上述三个问题的想法,我们不讨论对错,我给大家分享一下,从家庭财务安全规划角度来说,上面这些问题分别对应着哪些事情。
1.会影响这个家庭总收入(取中值150000+4000*2*12=24.6W)的事情,有哪些?
1)刘女士失业----这确实是个风险,但是只要能力和身体都OK,这个风险是比较好解决的
2)刘女士重大疾病手术出院后的休养时间----3~5年康复期,如果原岗位比较辛苦,可能会导致无法工作
3)刘女士身故----疾病/猝死/意外身亡
4)父母身故----疾病/猝死/意外身亡
2.下一笔,一次性超过5~10W元的支出,可能会用在什么地方?
1)刘女士医疗/意外疾病支出----女性三大高发癌症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卵巢癌等。
2)父母医疗/意外疾病支出----常见如骨折摔伤,肾病,阿尔兹海默症,癌症等
3)父母被诱导购买保健品/理财等----若因工作长时间不在父母身边,很难保证父母不背着孩子购买这些
4)大宗消费,如购物/购车/改善住房等----需要注意存款和投资消费的占比,避免月光
3.20年以后,刘女士家庭的收入和资产,会发生哪些变化?
1)刘女士50~55,进入主动收入降低,健康支出增加,且将要开始使用社保退休金作为主要收入方式了
2)父母70~80,进入平均来看身体健康医疗消费陡然提升的阶段
3)存款,有可能因为没有规划的消费,以及医疗支出等原因,无法保持稳定增值
三。规划思路:(不涉及价格,不同的服务,价格或有偏差)
1。刘女士作为被保险人:
1)医疗保险:又称百万医疗,用来解决因为疾病住院导致的,经社保报销后的剩余费用
关键词:免赔额,保证续保年限,癌症特效用药垫付/支付/送上门,特殊器械报销,质子重离子/car-T,等
建议选择增值服务较多的产品,真正患病时,高品质的治疗方案,往往比金额本身,更重要
2)重疾险:用来保障罹患重疾之后康养时的工作损失和复诊/药品费用
关键词:重疾绿色通道(预约专家门/问诊,病房,手术,检查加急等),异地就医住宿交通补贴,电话医生等
建议先用单次,定期,非两全,无身故责任,无轻中症的产品拉高首次罹患重疾保额(年收入3~5倍)
再根据预算,增加多次赔付,终身,轻中症等全面保障场景的补全
3)定期寿险:用来解决自己对于父母的赡养责任,自己在,提供陪伴;自己不在,至少能让父母不会在悲痛的情况下,因为以后经济问题雪上加霜
建议根据年收入的5~10倍配置保额,此项坐高杠杆以后,重疾险中,就可以放弃身故责任来降低其费用了
4)意外险:用来解决概率更小,但是影响更大的意外伤害导致的医疗或者身故问题
建议购买至少100W+保额,最好带有猝死责任(因为猝死原则上不算意外)的产品,另外,如果有车的同学,需要关注下你的车险中,有没有驾乘险
5)养老保险:用于使用自己年轻时候的积蓄,来解决自己退休以后的除社保以外的收入补充问题
建议养老要有两个账户,即为了应对紧急情况而使用的灵活备用金账户(保单中的现金价值和退保条款),以及与生命等长的现金流账户(保单中的月领取金额)
PS1:在养老这里要着重说一下,因为相比于保障型保险产品,养老保险对总金额和资金灵活性要求较大,因此在没有做好风险保障之前,不建议将预算过早的转移到这个类型的产品中,以防止缴费压力过大,干扰了正常的生活
PS2:如果家庭比较氛围比较开放,父母和孩子互相充分信任的前提下,可以尝试和父母沟通,在保留一部分存款的前提下,将整个家庭的资产做一个统一的规划,毕竟现在银行定期的利率,下调的很厉害,定期滚存,并不是唯一操作
2。父母作为被保险人:
1)商业医疗保险:
如果父母岁数≤60岁,且身体比较健康,那么一定要尝试购买商业百万医疗险,哪怕每年1500+,哪怕保证续保只有3年,但是绝大多数父母可能身体条件都不太允许
如果父母岁数>60岁,则建议购买当地的工惠保/普惠宝等政府支持类保险,因为这类产品,对于大多数没有罹患过重大疾病的人,都允许购买,可以大概的理解为,百万医疗mini版,核保更宽松,但免赔额更高,赔付额度和比例较低。
这类产品往往在每年10月~12月开始发售,购买后保障明年一年时间,年底要提前关注当地相关信息
2)重疾险:
父母年龄段的重疾险最大的特点就是,杠杆很低,如果还是终身+全部重疾的话,保费很容易倒挂保额
因此建议可以为父母购买一份仅赔付癌症的老年防癌重疾险,虽然最高保额有上限,而且杠杆率不是特别的高,但核保比较宽松,仅需要核查有没有癌症前置疾病,三高等人群也是有机会购买的,是还是那句话,对于父母来说,能不能买的到才是关键。
3)意外险:
父母的意外险,和年轻的人保障范围差不多,区别仅仅在于费率以及最高保额有限定而已,对于爱旅游和爱运动的父母来说,还是有必要买一份的
四。实现效果:
1。家中任何一个人生病住院,都有报销型的医疗保险和社保解决一大部分,不会因病返贫,也不会过多的占用家庭存款。且最重要的是,如果报销范围足够好,就可以采用效果更好的治疗方案,减少疼痛,加快身体痊愈。
2。刘女士作为家里顶梁柱,如果罹患重疾导致工作无法持续,有重疾险补偿的3~5年收入作为经济补充,以便于养好身体后,重新走上工作岗位
3。刘女士作为家里顶梁柱,如果不幸身故,那么她的5~10年收入的赔偿,会一定程度上,替代自己,照顾她的父母
4。如果父母罹患了癌症,那么防癌重疾险赔付的金额,能让父母在患病的同时,由于知道不是花的自己的钱,会更愿意接受效果更好,费用更昂贵的治疗方案,这可以让刘女士可以更好的对父母尽孝
5。如果一切都平平安安,到了刘女士50岁+或者退休的时候,可以在领取社保退休金的基础上,再领取到商业养老保险的补充养老金。如果那个时候还是没有遇到合适的他,那么这份养老金,就是刘女士高品质老年生活的最好的底气和保障。
写在最后:
本来不想写这么多的,但是一想到和好多有责任感的单身客户聊的这些问题,就觉得都想分享给大家,当然上面只是冰山一角,保险想要买的对,买的有用,还有很多细节需要针对每个不同的人进行需求分析才可以。
如果看到这里的朋友对于这些思路有自己的想法,或者想让我帮你做一下已有保单检视或者产品保障翻译,欢迎随时来与我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