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不足,可能会导致学生抑郁和焦虑!
有睡眠医学会指出,根据国内一项调查显示,初、高中生仅有约15.4%的人符合美国国家睡眠基金会建议的睡眠时间数,并提醒,幼童睡眠太少容易有情绪和行为困扰,以及多动症倾向,青少年则易有抑郁和焦虑的情绪。

根据调查,睡眠缺乏的情况随着年龄增长变得更加严重。
学龄前儿童还有80.5%符合建议的睡眠时间,小学学生剩下65.1%符合,初、高中生则只剩下15.4%睡眠时间符合建议,且有高达45.7%受访者的睡眠时间过少。
除了睡眠时间长短外,睡眠的品质也很重要。
研究发现,过敏症状及电子数码产品的使用都会影响儿童和青少年的睡眠品质。有过敏症状如气喘、夜咳、过敏性鼻炎、异位性皮肤炎等都较难以入睡,入睡后容易醒来,白天也有较疲倦的状况。

睡前1小时有使用手机、平板、电脑等数码产品的小中学生,睡眠时间较少,白天也较为嗜睡。
睡眠医学会指出,睡眠不足的儿童、青少年不但白天较容易有嗜睡的状况,睡眠太少的幼童较容易有情绪和行为的困扰及过动的倾向,而青少年睡眠太少则和抑郁及焦虑的情绪相关。

另外,小学和初、高中生睡眠过少者,平均身高的百分位也比睡眠充足者低。
因此,对于家里有小孩的,建议父母可以这么做:
1、使用闹钟提醒“准备上床就寝”的时间,让闹钟提醒他们该收心、收书包、收拾玩具准备就寝,有助于避免因为冲突、拖拖拉拉延误就寝时间。
2、谨守“上床时间”的底线。
3、阳光是对抗赖床的好帮手。建议家长可以在预计唤醒孩子前15到20分钟就拉开窗帘,让阳光洒入房间,借助光线对于褪黑激素的抑制功效来唤醒孩子。吃早餐、上学途中也可试着让孩子沐浴在阳光下,帮助他们的生理时钟能够稳定运行。
4、孩子睡不着时,试试先延后上床再提前。也可以教小孩一些自我催眠的方法,养成好的睡眠习惯。
本文原创自荣新奇教授催眠心理工作室,如需转载,请取得许可并标明出处。有任何疑问,可以点击头像私信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