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皮肤溃烂老不好:中医清热凉血,祛风化湿治愈。患者男,50岁,

2023-04-08 16:24 作者:中医师张先生  | 我要投稿

皮肤溃烂老不好:中医清热凉血,祛风化湿治愈。患者男,50岁,患者半年来颜面及躯干部皮肤潮红肿胀,糜烂渗出,结痂脱屑,自觉灼热,瘙痒难忍,尤以耳部前后及前胸等处为重,可见大片结痂,痂下皮肤潮红,裂口渗液。自述曾经中西医多方治疗而效果不佳,或时效而旋即复发。诊见舌质深红,苔黄燥,脉数大。诊为剥脱性皮炎。证属血热阴伤,风湿袭表。治拟清热凉血补阴,祛风化湿解毒。方用防己地黄汤加味:生地,防风、丹皮,防己、荆芥,桂枝,泽泻,土茯苓、前胡,甘草。每日1剂,水煎服。 服药2剂,症状减轻,大便稍稀溏,舌红,脉数有力。效不更方,继服10剂后诸症消失,舌脉正常。随访1年无复发。此案病情缠绵复杂,病由血虚阴亏、复受风湿之毒(从阳化热)煎熬日久,阴血更加耗伤,水不制火,热毒更加肆虐而成本虚标实、错综复杂之证,所以用单纯的西药抗炎抗过敏或一般的活血祛风化湿解毒中药均不能胜任。而仲景的防己地黄汤恰中病机,该方重用生地滋阴凉血;桂枝、防风、泽泻祛风胜湿,又制生地之寒腻;增丹皮、荆芥、土茯苓、前胡以解毒化湿,宣肺达表,是为祛邪而设。药证相符,主次兼顾,故能获此殊效。 防己地黄汤出自《金匮要略方论?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原文为“防己地黄汤,治病如狂状,妄行独语不休,无寒热,其脉浮”。“病如狂状”,则此病非狂证;“妄行独语不休”,皆是精神症状,虚性兴奋故;“无寒热”,提示无外感;“脉浮”,浮则为风,浮则为虚,既无外感风邪,可推知“脉浮”为“内风”所致。方中重用生地黄以补三阴枯竭之液,所谓“壮水之主,以制阳光”;桂枝甘草助心力、通血脉,与地黄相伍,又用酒,是“复脉汤”之意;防风禀生发之气向上,阴液得以外达;防己有肃降之性,浮热得以下潜。上下交通,表里脉复,则其病已。 用此方,其习惯用量为:生地黄30至60克(最多曾用到150克)、防风9克、防己9至12克、桂枝9克、甘草6克。其所用煎服方法为:加水煎熬,煎好后,去药渣,兑入白酒或黄酒20毫升,分两次睡前(中午、晚上)温服。 宋孝志以此方治疗神经衰弱、尤其是彻夜难眠者,疗效卓著。我吸取宋老经验,除失眠之外,有时还将此方用于癫痫、痹证、皮肤病、高血压病、中风后遗症的治疗。记得2011年夏天曾治一妇女,长期失眠以致神经衰弱。其人消瘦,面色无华,落寞寡欢。自诉经常整夜不眠,心情抑郁,易烦躁发脾气,有时走路,茫然在人群中,大脑一片空白,不知道自己要往哪里去,有时候与人交谈,说着说着就不知道自己在说些什么了。其脉虚细略浮,苔薄欠润。遂处防己地黄汤合用半夏秫米汤六付。一周后来诊,与之前判若两人,说是诸症若失。效不更方,于是又开了一周的药巩固。 防己茯苓汤、防己黄芪汤、防己地黄汤:《金匮要略》云:“防己地黄汤:治病如狂状,妄行,独语不休,无寒热,其脉浮。”“风湿,脉浮,身重,汗出发恶风者,防己黄芪汤主之。”“皮水为病,四肢肿,水气在皮肤中,四肢聂聂动者,防己茯苓汤主之。”如我治脉管炎,其他症状均已好了,就是有点浮肿,防己茯苓汤、防己黄芪汤服后就好了。防己地黄汤治癫狂症、登高、语无伦次、脉虚大者,但地黄量必须要大,需用60克以上。 防己黄芪汤〖用量〗 日本医家丹波元简认为《金匮要略》上的用量是后人改动,而《千金方》所载却是原方。所以,防己黄芪汤的用量应当为:防己四两、甘草一两、白术三两、黄芪五两、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因此,本方单独应用时可用大剂量,加味或合方时,可用小剂量。许多临床报道中,黄芪和防己的用量都较大,均在60克以上,可参考使用。 金匮防己茯苓汤,芪枣桂枝姜草尝; 通阳益气利水湿,四肢浮肿效验彰。 组成:防己、黄芪、桂枝(各三两)、茯苓(六两)、甘草(二两)。 功效:益气,通阳,利水。(用六升水煮取二升分三次温服。) 主治:脾虚水泛证。症见四肢浮肿而沉重,手足不温,体倦,四肢肌肉跳动,甚则面目浮肿,舌淡,苔白滑,脉沉。 王晋三曰:余治太阳腰髀痛,审证借用此方,如鼓之应桴。 郑重申明:由于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不同,本案中的方药和剂量仅适用于本案病人当时的病情。未经中医辨证诊治,不得照搬使用本案中的处方和剂量。

皮肤溃烂老不好:中医清热凉血,祛风化湿治愈。患者男,50岁,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