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李白《关山月》:写戍客思妇的两地相思,开头气势磅礴,值得一读

2023-05-21 23:10 作者:诗词百草园  | 我要投稿

描写边塞战争的诗歌有很多,在盛唐就有边塞诗派。岑参和高适就是写边塞诗的行家里手。 岑参在他的《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里就曾这样写道: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这是典型的边地环境描写,把狂风怒号,飞沙走石的景象描写得极为逼真 ,可见边塞气候的恶劣,从侧面烘托出了战争的残酷和凶险。

而高适则在他的《燕歌行》里说: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把征人和思妇因为战争无法团聚,只能两地相望,少妇肝肠寸断,征人归家无期 的情感写得凄婉动人。

像这样把边塞残酷的战争和征人思妇结合起来写的有很多,再比如李白在《关山月》里写: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咱们今天就来聊一聊这首《关山月》。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这首诗李白到底是什么时候写的,尚不清楚。但表达的主题思想一看便知:李白在亲眼目睹了战场的刀剑无眼后叹息战士们的艰苦和后方思妇愁苦而写的。 诗题名叫《关山月》,其实李白写月亮的诗词有很多: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

从这些诗看来,月亮在他的笔下,似乎表现愁绪的比较多。他在表现自己的愤懑和愁绪时,好似离不开酒,离不开月亮。

虽然“对影成三人 ”,李白却是孤独的,从孤独中引发愁绪。但诗人懂得自得其乐。

虽然“欲上青天揽明月”,李白却是“举杯销愁愁更愁” 。以至于想要驾一叶扁舟,飘然而去。

虽然“莫使金樽空对月,”始终还是为了“与尔同销万古愁。” 而这首《关山月》所写的月亮与上面诗句提到的月亮完全不同。这个月亮是边塞战争之地的月亮,它应该有着不同的意义:它不再是李白个人排遣愁绪之月亮,它寄托着征人和思妇的情思征,是怀人之月。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读来气势磅礴,雄伟壮阔。很显然这几句,把诗的题目巧妙化用了出来: 大漠狂风虎啸,吹得飞沙漫天,朔风就这样吹到了玉门关外,月亮也随之从祁连山升起,月亮见证了这狂风的气势庞大,也见识了边塞的粗犷风情。当然 这不变的玉门关,不变的明月,也见证了历代战争的残酷。多少辞家赴战场的热血男儿这一去便再也没有回来。“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多么惨烈呀!多少思妇“悔教夫婿觅封侯 。”战争什么时候才能停止呢?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这一句运用典故:据史料载:汉高祖刘邦曾领兵征战匈奴,在白登山一带(今山西大同市西)展开了殊死搏斗,刘邦的将士被匈奴于此围困了七天七夜。而青海湾一带也是唐军与吐蕃连年征战之地。 把沙场点兵征战宏大的景象表露无遗,但这背后却是无休止的战争,百姓流亡于战火,无法安居乐业。思妇征人不能幸福地团聚。 “古来征战几人回”,万一,等来的不是丈夫归来的讯息,等来的却是“一将功成万骨枯”,等来的是“ 不见有人还”。那是多么大的悲哀。一上战场,便没有了归期,一别成永别。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征夫思家,思妻,却无法让战争停止,只能看向那关山之月,聊表思念。 少妇也是一样,登上高楼远眺明月,这是一个不眠夜,估计思妇夜夜难眠,只能在一声声哀叹里度过这独守空闺的夜晚,不禁要问:“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李白《关山月》:写戍客思妇的两地相思,开头气势磅礴,值得一读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