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东方同人科幻小说】鸟船:进化之舟

2023-07-16 09:00 作者:GensokyoFIPA  | 我要投稿

写在前面:

新人up第一次专栏投稿,其实一开始就只是在学校里没事儿干又中二病发作随手写了篇3000多字的科幻小作文,但前段时间忽然接到了校刊征稿的通知,于是乎就拿出来修修改改到了6000多字投了稿。然后心想既然花费了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搞出来这玩意儿不投篇专栏实在是可惜了,就有了这篇专栏(手动滑稽)。

注意:虽然是东方同人小说,但是剧情和原作没有任何关系,只使用了《鸟船遗迹》的故事的背景和一部分设定。有逻辑性错误、穿帮等BUG欢迎在评论区捉虫。至于文笔问题嘛......一股子命题作文味儿,大家就看个乐子吧!

正 片 开 始

鸟 船 : 进 化 之 舟

自己P的一张很丑的封面

原作:上海爱丽丝幻乐团—《鸟船遗迹 ~ Trojan Green Asteroid》

同人:GensokyoFIPA

建议搭配音乐《卫星鸟船》阅读

“全体注意,对鸟船空间站的第一次回收行动即将开始!各单位进入警戒状态!距离启动对接程序还有五分钟,各单位报告状态!”

鸟船计划,自工程启动以来便被视作是“生物圈二号”工程的延续。“生物圈二号”工程是美国国家航天局(NASA)的一次外星殖民试验工程。为了验证人类移民非宜居类地行星的可能性,科学家们在沙漠腹地搭建起了一座巨大的全封闭建筑。科学家在这个建筑中惟妙惟肖地模拟了地球上的各种生态系统:海洋、雨林、沼泽、湖泊、沙漠……,一切在这个星球上能够见到的生态系统都能够在这里找到缩小的人造版。参与试验的人员多是科学家,他们将在这个微缩的生物圈中不靠任何外界补给生活。可是,预计能够稳定运行一整年的“生物圈二号”仅仅在人类进入三个月后就因为二氧化碳浓度异常升高,环境急剧恶化而不得不终止。虽然“生物圈二号”工程以生态系统的崩溃而告终,但人类走出地球的决心却并没有被动摇。于是,在“生物圈二号”失败几十年后,“鸟船计划”横空出世。

“对接引导程序单位正常!”“中微子通信单位正常!”“地面光学雷达监视正常!”“天文台光学图像监视正常!”“暴风雪号航天飞机轨道正常!飞行姿态正常!仪器仓已打开!机械臂运行正常!全体成员均已穿上舱外航天服,随时可以执行对接任务!”

鸟船空间站,是鸟船计划的核心。不同于以往任何的大型航天器,鸟船空间站并不是由一个个单独的舱段对接而成,而是直接在近地轨道上建造完成的。因此,它的内部空间是一体的,十分宽敞。在功能方面,作为失败的“生物圈二号”工程的延续,鸟船空间站内巨大的空间由人造的生态系统填满。与“生物圈二号”不同的是,鸟船空间站并非只是一个放任生命自生自灭的容器,它搭载的超级计算机与强人工智能(AI)能够精确地调控生态系统中的各种参数,在太空这一生命禁区为上百只试验动物和上千株试验植物创造了一个微缩的乌托邦。鸟船空间站在近地轨道上建造完毕后即使用自身的霍尔发动机推进到离地约三万五千千米的地球同步轨道,并在那里开展为期五年的试验。

“距离启动对接程序还有一分钟!暴风雪号航天飞机接近目标!”“暴风雪号指令长受到!已启动迫近程序!”航天飞机的主发动机传来的轰鸣声变成了微微的振动,执行回收行动的行动组组员稳稳地坐在乘员舱中,伴随着这振动向鸟船空间站靠近。组长看着显示屏上两条逐渐重合的线条,手心渗出了汗。

鸟船空间站的生态系统在设计时就是以将来的外星殖民基地为目标的,因此配备有极为先进的地面环境模拟系统,强大的中央空调能够在每天正负上百度的温差下维持内部的气温、气压稳定。而空间站的自转能够模拟约0.7G的重力。计划中鸟船空间站将在轨运行三十年以上,为期五年的第一阶段无人试验结束后,一队由科学家组成的试验小组将乘飞船前往空间站并继续开展试验以验证这个人造生态系统长时间正常运行的能力。

“暴风雪号航天飞机已迫近目标,机械臂已就位,可以启动对接程序!”“地面指挥中心收到!全体注意,启动对接程序!回收行动开始!”随着“呲呲”的响声,姿态发动机断续喷出一阵阵气体,航天飞机渐渐开始旋转。当空间站缓缓滑入前部舷窗的视野时,乘员们才直观地感受到它的巨大——整个空间站在上百米的距离上几乎填满了整个视野。他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几十年以来微陨石在空间站表面留下的细密划痕,尽管如此,依然可以感受到当年鸟船空间站刚建造完毕时的雄风——不过尽管空间站外部结构完整,但内部舱室气压是否正常就很难说了,因此,全体乘员都被要求穿上舱外航天服。

尽管空间站的设计者已经尽可能地保证了鸟船空间站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但在开始运行仅仅两年后,还没等到人类进入,就出现了无法挽回的故障:遍布空间站的几百个摄像机和传感器突然在一分钟内相继失效,空间站的运行日志仅传回不到一半通信系统便出现了错误——于是,地面与空间站的联系全部丢失。不过,在设计阶段工程师们便考虑到了可能出现的种种意外,其中便包含了失联导致的空间站失控。由于鸟船空间站过于巨大,若是失控坠入大气层势必会造成巨大的危害。因此,空间站的计算机在确认与地面彻底失联后便会自动驾驶空间站转移到地月拉格朗日L1点等待回收。此时,这一道保险发挥了作用,于是地面上的人们便眼睁睁看着这个耗费了无数心血的“乌托邦”飞离地球,成为了一座漂浮在太空中的废墟。“花费了上亿的经费却只建造了个遗迹”人们这样说道,于是鸟船空间站便有了这样一个外号:鸟船遗迹。

“机械臂已锁定接口,正在拉近!”随着一声闷响,暴风雪号航天飞机的机械臂牢牢地锁定住了空间站对接口一旁的对接辅助接口,随后慢慢地将航天飞机与空间站的对接口对齐、拉近。两个航天器的对接口逐渐靠近,然后几乎同时打开了限位板。“五米!四米!三米!两米!中轴已对齐!一米!”随着轰隆一声,两个对接口便紧紧地贴合在了一起,然后又是咔嗒一声,二十个锁定爪同时伸出,牢牢地扣住了空间站对接口的锁定槽“完成锁定!对接段升压!舱内气压正常,对接成功!”

在鸟船空间站失联后,人们立即就空间站的回收展开了讨论,但由于空间站过于巨大,回收需要相当大的成本。况且根据事发时的情况来看,空间站很有可能各个系统都遭遇了极其严重的故障,内部的实验生物恐怕早就死亡了。没有人愿意耗费巨大的精力去回收一座漂浮在距地球三十二万千米处的坟墓,所以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或组织愿意承担这个任务,因此,回收鸟船空间站的计划就此搁置。直到三十多年后,那个举世瞩目的月球太空城计划将要实施时,人们才想起太空城的最佳选址——距离月球仅六万千米且不需要任何动力便可维持位置的地月拉格朗日L1点——早已被巨大的鸟船空间站占据,这时,空间站的回收计划才重新被提上日程。

“暴风雪号航天飞机乘员请注意,全体检查舱外航天服性能,打开航天服摄像机,启动体征监视器,准备进入鸟船空间站!”不一会儿,航天服摄像机拍摄到的画面和各个乘员的生命体征信息经过约一秒的延迟后便穿过了三十二万千米的距离,出现在了地面指挥中心的大屏幕上。地面上的人们可以看到,执行回收任务的成员已经各就各位:作为后勤组的两人正留在航天飞机驾驶舱内,行动组的五人排成一列站在气密舱舱门前,组长在队伍的最前面,他的摄像机上拍摄到的是正在旋转的锁定手柄。随着一声脆响,手柄停止了旋转,随后,舱门向前无声地滑动了一小段距离,缓缓向上滑开,露出了门后的气密舱。“舱门已打开,行动组进入气密舱!”

执行回收任务的是用于执行综合太空任务的“暴风雪号”航天飞机,具有极高的机动和运载能力,是执行月球轨道内空间任务的最佳选择。但即使是拥有当今最先进的发动机,要通过拖拽的方式来回收小山似的鸟船空间站还是犹如螳臂当车,因此,回收的方式是让一批人进入空间站并尝试修复和重启空间站的动力系统,使用它自身的霍尔推进器推进到达近地轨道,并在那里改造成将来的鸟船二号空间站。参加回收工程的人员有近上百人,其中大部分都是地面上的指挥和后勤人员,乘航天飞机执行任务的五人组成行动组,由行动组组长带领进入空间站执行任务。

又是一张很丑的插图(

行动组五人列队进入气密舱后,身后的舱门便再一次无声地滑动、关闭、密封。只听见“咔啷”一声,舱门的锁定机构便牢牢地锁住了气密门。这时,舱壁一侧的红灯亮起,示意气密舱已完全封闭。“平衡气压,进入鸟船空间站!”总指挥命令道。这时,组长就站在最前面,他的右手紧握住一侧的拉杆,那是平衡气压和开启舱门的开关,只要拉下它,通向鸟船空间站的舱门就会在平衡气压后迅速解除密封并开启。不知为何,一种不祥的预感出现在了组长的脑海,他忽然想到了之前见到过的一个有些奇怪的问题:上了岸的鱼,还是鱼吗?——一丝诡异的恐惧飘过了他的心头,组长不禁打了个寒战,但还是很快做了个深呼吸,赶走了那些奇怪的想法,然后无比坚定地拉下了拉杆——又是“咔啷”一声,舱壁上的红灯熄灭,不一会儿,绿灯亮起。“气压平衡完毕,开启舱门!”此时,所有组员都注意到,气压计显示的环境气压仍为一个大气压,空间站内部气压正常,这意味着空间站内部结构完好无损!欣喜的心情掠过了每个组员,并在一秒的延迟后成功让指挥中心的人们松了口气。

人们的喜悦似乎没有感染到组长,诡异的感觉再次升起,“上了岸的鱼,还是鱼吗?”他问了问自己,不过还来不及想到答案,发生的这一切就令他目瞪口呆:随着舱门的缓缓开启,一股炎热而潮湿的空气从门缝中汹涌而来——没错,空间站内不仅气压正常,而且温度比航天飞机内的气温高出近三十摄氏度,巨大的温差使得涌进气密舱的潮湿的空气瞬间形成了浓雾。侦测到了异常的气温后,队员们的航天服纷纷启动了制冷系统,维持人员的舒适。待浓雾散去,空间站内部的世界逐渐展现在人们的眼前——

“这是一个疯狂的世界!”

队伍中的每个人都这样想。青苔布满了几乎所有的舱壁,灌木以不可名状的样子扭曲着生长,在低重力环境下长得如同森林一般,只是不见树木的踪影。“地板怎么是这样的!?”随队的一位工程师惊叫道,其他人都低头看了看,这才发现厚厚的青苔之下不是银灰色的地板,而是布满裂纹的树皮,原来大树就在他们的脚下!树木长到了令人无法想象的尺寸,即使是直径近千米的舱室也限制了它们的生长,于是树木就匍匐下来,用枝干遮住了每一寸的地板和舱壁。而这整个小世界的能量来源,三个“人造太阳”,正静静悬浮在没有重力作用的自转中轴线上,排成一排,将核聚变产生的充沛光芒洒向空间站的每一处。

“这是怎么做到的?”随队的空间生物学家显然还处于极度的震惊之中,这也是所有人共同的疑问:距离空间站失联已有三十二年的时间了,在完全没有人类干预的情况下让一个人造系统运行如此之长的时间几乎是不可能的,更何况是这样一个精密的系统在太空这个复杂恶劣的环境下运行。不过,来自指挥中心的下一步指令已经下达,组员们便打断思绪,兵分两路执行任务:第一路由组长和软件工程师组成,前往空间站总控室,在那里获取空间站运行日志,初步分析事故原因,并尝试重启动力系统;第二路由另外两位工程师和一位空间生物学家组成,前往空间站各个位置,检查受损情况以及初步评估运行状况。不过,第二路组员的任务很快就从检查空间站变成丛林探险了:疯狂生长数十年的植物侵占了几乎所有预留的通道,组员们不得不一路翻过和钻过各种各样的枝干和灌木丛。一开始,由于他们还处在空间站自转轴附近,模拟重力十分微弱,他们可以如同侠客一般在枝叶间飞檐走壁,但当离转轴越来越远时,重力逐渐增加,就只得翻山越岭,在气喘吁吁中向各个舱室进发。

就在第二路组员一路跋涉时,组长同软件工程师来到了总控室门前。总控室,鸟船空间站的大脑,在这里可以操控空间站的一切工作,同时也是空间站的超级计算机的所在地,因此这里的防护十分严密——不过显然不是针对人类的,组长这样想道,因为他看到软件工程师仅仅只是在门边的一个键盘上输入了串密码,门就自动打开了,不过门的厚重程度让组长和工程师着实吃了一惊。“三防门。”组长喃喃道——在这样一个无危险病原体无有毒有害物质且核辐射被空间站外壳挡在外面的几乎无害的实验环境下,使用可防生化核武攻击的三防门实在是大材小用了——等等,几乎无害?组长又回头看了一眼这个不可名状的疯狂的森林后,恍惚间感到仅仅三十厘米厚的三防门与半米厚的总控室舱壁面对这过于旺盛的生命力还是显得如此无力。诡异的恐惧再一次令组长打了个寒战,他又想到了那个问题:上了岸的鱼,还是鱼吗?

“这些树啊草啊什么的是咋长成这么个鬼样子的?”在好不容易翻过一棵树粗壮的树枝后,第二路组员中的工程师向身后的空间生物学家问道,而后者正艰难地在另一位工程师的帮助下从树枝上落到地面。“没有详细的数据我也答不上来”生物学家喘着粗气回答道,“但是可以猜一下,低重力、高浓度的二氧化碳、高温高湿、还有可能的宇宙射线导致的变异,这些都是有可能的。”“这二氧化碳浓度倒是够高的!”工程师看了一眼手臂上的显示屏道“10%的浓度,要没有这航天服的话咱就死定了!”“那动物呢?”另一位工程师突然发问“不是空间站一开始还带了些昆虫啊鸟啊的小动物吗,怎么到现在都没见着一只?”“可能都死了吧”生物学家环视了一遍这片被绿色包围的空间,居然听不见一点虫鸣鸟叫。“就像刚才说的那样,10%的二氧化碳浓度下没有多少动物能够活下来,不过在几百万年前地球上也确实有过环境和这里挺像的一段时期,就是不知道那时的动物是怎么活下来的......”三人继续前进,但是谁也没有注意到,一旁的一片硕大的叶子上有一个新鲜的切口,绿色的汁液从近二十厘米的断面上渗了出来。

“鸟船空间站,总控室终端,启动中,请稍候......”经过软件工程师不到五分钟的操作后,总控终端被成功启动,当进度条缓缓走到“100%”时,显示屏上迅速列出一条条运行数据:

“主聚变反应堆功率:2%(怠速);舱体检查:100%(正常);系统异常:15%(通信系统失效);人造太阳功率:60%、60%、60%(正常);舱内气压:101kPa(正常);舱内温度:56℃(偏高);舱内湿度:97%(偏高);O2浓度:22%(正常);CO2浓度:10%(极高)......”

“检查运行日志。”组长说道,软件工程师熟练地进入了运行日志界面,输入了查询密码,积攒几十年的运行记录如洪水般泻出,包括了空间站失联前后的所有信息,其中大部分条目都是代表正常的蓝色图标,不时夹杂着几条代表着异常或故障的黄色、红色的图标。“隐藏掉所有正常记录,只留下红色和黄色的,等研究透了事故原因再尝试启动动力系统。”组长命令道,工程师便取消了一旁蓝色图标上的小勾,正常记录便纷纷隐去,只留下红色和黄色的图标。这时,组长走上前来,一口气下滑了上百条记录,直到一大串红色图标铺满了屏幕,那是一大串摄像头和传感器失效的信息,而图标一旁的日期都是同一天,一个他们都再熟悉不过的日期了——三十二年前,鸟船空间站失联的那天。实际情况与人们猜想的差不多:各舱室的摄像头和传感器在一分钟的时间内全部失效,紧接着就是与地面通信断开,空间站失联,然后保险程序发挥作用,将空间站送上地球同步轨道至地月拉格朗日L1点轨道的转移轨道......但是,当组长点进故障详细信息时,两则后续备注吸引了他的目光:

“所有摄像头及传感器在失效30分钟后全部恢复正常;”

“检测到故障发生前10分钟总控超级计算机AI脱离监视;”

组长只觉得脑中“嗡”地一声,他的担心全都变成了现实。组长立刻打开麦克风,用最大的声音喊道:“撤退!行动组全体撤退!所有人做好警戒!撤退!”但除了身边软件工程师惊恐的喘息声之外,没有任何声音回应。这时组长才发现,第二路组员与他们的联系已经在十分钟前断开,与地面指挥中心的通信更是在他们进入空间站后就已丢失。仿佛是为了验证他的猜想一般,终端的显示屏上又出现了一则新的异常信息:检测到20分钟前总控超级计算机AI再次脱离监视。

“快跑啊!”明白了一切的组长对着软件工程师吼道,然后就向总控室门口冲去,后者显然没有反应过来发生了些什么,但还是跟着组长冲出了总控室。总控室离对接口并不远,他们踉踉跄跄地翻过那些扭曲的枝干,来到了对接口,但他们都记得,在进入空间站时,气密舱与航天飞机之间的舱门是关闭的,但此时他们却可以从对接口一直看到航天飞机内部。“舱门是什么时候被打开的?”组长问,但一旁的软件工程师只是边喘气边一脸茫然地摇了摇头。但是他们很快就发现,舱门根本不是被打开的,而是直接被破开的,锁定机构的残片还插在门框里,金属扭曲断裂的痕迹清晰可见。组长不由得想起总控室厚达三十厘米的三防门。

“看来上了岸的鱼,不再是鱼了啊。”组长想着,用手势示意软件工程师跟在自己身后,拔出腰间的手枪指向前方,然后一步步走进气密舱,然后他就看到了那一双眼睛——不,那不是一双眼睛,而是由成百上千只小眼组成的,一对巨大的复眼,在航天飞机昏暗的机舱中反射着空间站里射来的光。

几下短促的枪声之后,鸟船空间站又恢复了三十多年来的寂静。

上了岸的鱼,就不再是鱼了。

(完)

【东方同人科幻小说】鸟船:进化之舟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