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西林壁》说课稿
《题西林壁》说课稿 各位老师:大家好! 一、说教材内容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二组 中的第一篇精读课文 《题西林壁》。这组教材围绕“观察与发现”这一专题进 行编排,都是关于观察大自然景物和发现大自然奥秘的。《题西林壁》不仅写出了诗人观景的所见所闻,更重要的是还写了从观察事物中得到的启示。全诗不仅是对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景象的赞美,而且还编含着人生的哲理,内涵深刻,耐人寻味。本着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我确立了本节课的教学日标如下 1.学习《题西林壁》。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默写。 2.理解诗意,体会思想感情。 二、说教法、学法 我采用了学习古诗四步法1.知诗人 ,解题意; 2.通诗句,析诗意; 3.想画面,入诗境:4.吟诗文,悟诗情。教师尊重学生阅读的个性化行为,设计有目的、有层次的阅读实践。先引导学生融入诗境,领悟诗歌的意境,品味诗歌的语言,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对诗歌内容的感悟所得,并采用合作探究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 问题,然后逐步引导学生学习诗文,把握诗意。 三、设计理念 1、《基础教育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要大国推进远程教育设施与资源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远程教育设施与资源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发挥远程教育设施与资源技术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2、《语文课程标准》中 3-4学年段目标对古诗的要求是:诵说优秀古诗文,在诵读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本节课中利用远程教育设施与资源,去体现教学时自主、合作、探究的新理念。积极创设情境,引领学生走进诗歌世界,让学生在读--想--说的过程中感悟理解课文内容,加深对古诗的热爱,从而继承并发扬中国的灿烂文化。 四、说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用充满激情的语言导入:、同学们,我们知道古诗语言精练,意境深远,是悠久的中华文化瑰宝之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宋代诗人苏轼在游览庐山后2西林寺墙壁上的一首诗。《题西林壁》。(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唤起学生对景的遐想,激发学生对诗文的阅读期待,从而使 他们逐渐进入诗的意境,带着极大的兴趣投入创本节课的学习中。我先让学生口 想我们学古诗的方法:1、解诗题,知作者。2、初读诗,正字音。3、再读诗,清节奏。4、抓字眼,明诗意。5、多诵读,悟诗情。然后安排学生先自主学习,借助有关资料和书上的注释,自己去读,去理解诗所表达的意思。接着在全班交流,走进庐山,感受那里的高山峻峰,想象诗人当年在庐山写下这首诗时的情景。 @下里巴人是 Raie 在指导学生朗读古诗时,可以是齐诵、轮诵,唱诵或表演读,形式多样,重在请 出理解,读出感受。有了这些奠定后,我们就要直奔本课的重难点,即引导学生 理解“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句诗的内在含义。经师生讨论, 大家明白了一个道理:“要想认识事物的本质,必须全面客观地把握、冷静地分 析,才能不被局部现象所迷惑。”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一句俗语:当局者迷,旁观 者清”。在理解含义的基础上,我设计了一个问题:在现实生活中,你还发现了 哪些站在不同的角度会看见不同的事物的例子,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来讨论。学 生谈及如人的立场不一样,所以评定一个人是好是坏的结果也不一样;犯错误时, 自己往往不能发现,总是当别人指出后方才醒悟等等。 文章来源于易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