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题库(选择题)8
第七章 建设新中国
一、单选题
1.新中国建立前夕,毛泽东关于中国共产党建立新中国主张的论著是( )
A.《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B. 《新民主主义论》
C.《论人民民主专政》
D.《井冈山的斗争》
2.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起临时宪法作用的文件是( )。
A.《论人民民主专政》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
C.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D.《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
3.“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在九十多年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十分重视党的作风建设。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强调必须保持的党的作风是( )
A.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
B.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和艰苦奋斗的作风
C.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起的作风,
D.自我批评的作风
4.1948年10月2日,刘少奇同志在同华北记者团谈话时讲了一个希腊神话故事:巨人安泰是地神之子,他在同对手搏斗时,只要身不离地,就能从大地母亲那里不断吸取力量,所向无敌;但是,一旦他离开地面,便变得毫无力量。他的对手赫拉克勒斯发现了他的这一特征,把他举到半空中扼死。刘少奇借用这一神话故事,表明我们的党始终要( )
A.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B.保持党的方针政策正确
C.保持对敌人的高度警惕
D.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5.解放战争时期,最早与蒋介石集团决裂的民主党派是( )
A.中国民主同盟
B.民主建国会
C.中国民主促进会
D.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
6.抗日战争胜利后,某些民主党派的领导人物曾坚持“中间路线”,其实质是( )
A.介于国民党与共产党之间的第三势力
B.以实现政治民主化,军队国家化为目标
C.仿效西方民主,走旧民主主义的道路
D.反对暴力革命,主张和平改良
7.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统治区人民民主运动高涨的根本原因是( )
A.中国共产党组织了反蒋统治的第二条战线
B..上海学生举行了声势浩大的“三反”斗争
C.国民党蒋介石集团的经济崩溃和政治危机
D.民主党派的联合斗争和人民起义遍及各地
8.解放战争时期制定的《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 )
1A.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
B.实行减租减息政策
C.按人口平分土地
D.废除土地私有制
9.对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反蒋斗争第二条战线的准确表述是( )
A.国统区的学生运动
B.国统区的工农运动
C.国统区的地下斗争
D.国统区的民主运动
10.1946年6月,国共两党全面内战爆发,其时世人议论纷纭。下列评论中,哪一种更接近事实本质? ( )
A.煮豆燃豆箕,相煎何太急
B.楚汉相争,成者为王败者为寇
C.“五四”以来,社会势力演化之必然
D.玩偶皮影之戏,列强其后也
11.毛提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针对的是( )
A.国民党的历次反革命军事围剿
B.国民党顽固派制造皖南事变等反共浪潮
C.日本帝国主义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
D.内战初期国民党在军事和经济方面占有明显优势
12.1945年10月10日,国共两党经过谈判,签订《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确定( )。
A.建立民主联合政府
B.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
C.实行宪政、结束训政
D.保护人民的民主、自由权利
13.1945年8月25日中国共产党在对时局的宣言中明确提出( )的口号。
A.避免内战,和平建国
B.建立民主联合政府
C.和平、民主、团结
D.打到蒋介石,解放全中国
14.抗战胜利后,国内政治斗争的焦点是( )
A.国共两党的军队按什么方法整编
B.建立怎样的国家,两种命运的斗争
C.民主党派起怎样的作用
D.解放区的地位如何确定
15.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
A.中美民族矛盾
B.中日民族矛盾
C.资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
D.美国扶持下的国民党反动集团同中国人民之间的矛盾
二、多选题 (50分)
16.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主要原因是( )。
A.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B.广大人民群众的广泛参加和大力支持
C.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各少数民族、爱国的知识分子和华侨的积极参与
D.国际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的援助
17.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中南海怀仁堂隆重开幕,参加会议的代表共662人,代表主要来自( )
A.中国共产党
B.各民主党派
C.各人民
D.无党派民主人士
18.1948年9月12日至1949年1月3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发动的三大战略决战是(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19.近代中国的三种不同建国方案是指( )。
A.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实行军事独裁统治的方案
B.民族资产阶级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
C.工人阶级和其他进步势力建立人民共和国的方案
D.帝国主义强迫中国成为其经济附属的方案
20.1947年杨家沟会议提出党的总路线,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 )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
A.帝国主义
B.封建主义
C.官僚资本主义
D.资本主义
21.人民解放战争的第二条战线主要表现在( )
A.一二一运动
B.一二三运动
C.五二〇运动
D.二二八起义
22.“中间路线”或“第三条道路”行不通的原因有( )
A.帝国主义的压制
B.国民党的镇压
C.民族资产阶级政治上的软弱性
D.没有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
23.下列属于《中国土地法大纲》主要内容的有( )
A.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
B.保护中小工商业者
C.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
D.分地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
24.1945年8月到1946年6月的中国( )
A.处于民族战争向国内战争的过渡阶段
B.国内阶级矛盾升为主要矛盾
C.政治斗争的基本内容是争取和平民主、反对独裁内战
D.斗争的焦点是建立一个怎样的国家
25.抗日战争结束后,中国共产党为避免内战,实现和平建国,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
A.参加政协会议并维护政协协议
B.赴重庆与国民党当局进行谈判
C.在国统区开辟第二条战线
D.在解放区开展土地改革运动
三、判断题 (20分)
26.巩固和扩大统一战线的关键,是加强同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 )
27.中国的武装斗争实质上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农民战争。( )
28.1949年9月制定的《共同纲领》在当时是全国人民的大宪章,起着临时宪法的作用。( )
29.1949年人民政协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确立。( )
30.第三条道路实质上是旧民主主义的道路。( )
31.中国各民主党派的政纲不尽相同,但都主张爱国、反对卖国,主张民主、反对独裁。( )
32.1946年5月4日,中共中央发出指示,决定继续实行减租减息政策。( )
33.国民党之所以迅速失去民心,主要是由于它执行反人民的内战政策。( )
34.解放战争时期中共中央在解放军数量上占有优势后决定举行全国性反攻。( )
35.1945年蒋介石表示愿意与中共进行和平谈判的目的是诱使中共交出军队和政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