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露萃:换个角度看低度酒(二)
1975年,张弓酒厂研究成功38°张弓酒,并完成低度白酒的生产推广应用。1978年,五粮液酒厂采用“优选法”研制成功低度酒。

1987年,国家经委在贵阳召开的酿酒工作会议上,提出必须坚持“优质、低度、多品种、低消耗和高效益”的发展方针,逐步实现高度酒向低度酒的转变,这次会议起到了指导生产、引导消费的作用,促进了白酒低度化的发展。同时,全国食品工业“十五”规划明确提出酿酒业贯彻“优质、低度、多品种、低消耗、少污染、高效益”的方针,实施4个转变:普通酒向优质酒转变,高度酒向低度酒转变,蒸馏酒向酿造酒转变,粮食酒向水果酒转变。
2004年底,国家发改委、农业部等部门联合出台了《全国食品标准2004—2005年发展计划》,对白酒标准作了重新调整,白酒行业各种香型、低度酒的2个标准合并为1项标准,高度酒的上限调整为68°,低度酒的下限则由原来的35°下调到25°,体现国家提倡白酒低度化的产业政策,有利于与国际市场接轨。
伴随着技术的突破,政策的引导,低度白酒开始流行,其中以鲁酒最为典型,有“高度喝名酒,低度喝鲁酒”之说。在低度白酒流行的岁月,低度白酒被业内及公众视为“比高度白酒健康”。如今,酱香热、名酒热,喝白酒流行用分酒器,高度白酒被业内及公众视为“比低度酒健康”。
再看配制酒,如锐澳、梅见等,同样是低度酒的代表。因公众对“白酒”的偏爱,当提及低度酒,公众第一印象便是“低度白酒”,而非配制酒。

除了白酒,发酵酒亦属于低度酒,而且是自古以来的低度酒,如米酒、黄酒、清酒。在世界舞台上,发酵酒与烈性酒销售总量整体持平,而在中国发酵酒的销售总量远远低于烈性酒(白酒),由此推断发酵酒未来的空间会很大。以清酒为例,中国内地是全球增速最快的区域,近十年销量增长近13倍,金额增长高达27倍,年均复合增长达144%。
业内人士若换个角度看低度酒,跳出低度白酒的固有思维,会发现配制酒、发酵酒的未来是“星辰大海”。
松露萃生物黄金酒
①松露萃生物黄金酒具有调节气血、滋阴补阳、增强免疫机能的功效。
②各项资质齐全,产品质量安心。
③多项创新产品技术,于竞品形成差异。
④优质原材:独创松露栽培新模式,保证原料高营养价值、高功能价值。
⑤安全品质:黑松露的食用菌属性,生态无污染的林下野生种植方式,重金属靶向去除先进技术等,系统保障本项目产品安全性。
⑥功效明确:以数据技术指纹图谱方式,从原料到成品对功效成分进行定性定量明确;采用真菌资源化学技术将雄甾烷醇成分功效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