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警惕心理负债 | 经济负债往往是从心理负债开始

2022-06-23 17:28 作者:44984622713_bili  | 我要投稿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我们作出的任何行动,都需要消耗相应的心理效能水平


执行力太差的人究其原因不是懒,而是心理效能不足。


一件需要执行的事情,但是你下意识不想去做,是因为它那一刻需要消耗的心理效能水平,已经超出了你那一刻的实际状态。




低心理效能在行动上呈现为抗拒,对任何事情展现出来的状态都是:不喜欢,无兴趣,麻烦等。


你可以把心理效能想象成一个经济系统:我们有存款,才能够消费。


任何时候,只要你的心理消费,超出了你的心理存款,那么行动就会无法执行,而是转为替代行动模式。




什么是替代行动?就是用一种“降级”的行动去应对当下生活所需。


比如一个人应当去学习,但是去刷了手机,比如一个人应该去沟通,但是却和伴侣发生了争吵。


当心理效能不足时,一个人的认知复杂性会下降,会进入简单化的行动模式,替代行动的最低水平就是神经反射式的回应——完全不介入心智。




所以找回生活的动力,就要关注我们的心理效能,而且不仅仅要关注自己的存款,还要关注自己的负债。


负债包含现实和心理层面,比如曾经经历过的心理创伤没有被疗愈,情感上对自我的负疚和自责等,都会持久地降低一个人的实际存款总额,让一个人长期保持在低心理效能水平状态。


一件事可以延迟处理,但不能不去处理。任何回避掉的东西,都会像智能手机持续运作的后台程序,占用着一个人的心理内存


这样的状态久了,慢慢地会觉得自己的心理空间越来越有限,心理活力越来越少,体验上会觉得焦躁,缺乏耐心,甚至连看一场电影,玩一个稍微大型一点的游戏都做不到。




这是因为心理上没有足够的内存去负载一个大型程序了,所以只能选择碎片化的消遣方式。


要知道,连高级的娱乐都需要心理效能去享受。


比如你知道一部电影是好电影,但就是没有点开的欲望,因为它的严肃和复杂超出了你那一刻的心理负载能力,你更希望看一些不需要动脑子的内容。


人并不能会自动释放内存空间,反而会因为负载程序过多而不断降级,进入一种“托管模式”


这种状态并不舒服,会有一种哪怕什么都没做,但依然觉得很累的感觉。


如果这些任务不去清理,饮食、睡眠、梦境都会受影响。




偿还债务,是提升生活动力非常重要的一件事,你可以选择先把一些拖了很久但是比较简单的债务进行偿还,找回一点发自内心的轻松。


生活中一定要有意识地关注自己的心理效能水平,觉察自己在什么状态下,是在做让存款增加的事情,而什么事情是增加了负债,有意识的去调节,让自己保持正面思考。


想让存款增加,你需要多去做高心理效能的事,去训练自己的心智发展,当一个人处在高心理效能的时候,作出的行动,和得到的反馈体验都是不一样的。


但这不是一个可以一蹴而就的东西,我们必须慢慢积累心灵财富,减少心理负债。




减少不合理的挥霍,有存款的意识,不然背上了心理负债,就容易导致现实层面的经济负债。


让自己的内在经济系统保持在良好运转的水平,那些高效能的行动才会涌现在我们的生活中,自然会找回生活的动力。



-END-




警惕心理负债 | 经济负债往往是从心理负债开始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