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朝鲜半岛历史简述》(上)

2023-07-22 10:42 作者:LvXingge泽泽子-新生体  | 我要投稿

注:《朝鲜半岛历史简述》共分四回,依次是(上)、(中)、(下)以及番外篇。 当今朝鲜半岛上的国家有朝鲜和韩国。关于朝鲜半岛的历史,我们既熟悉又陌生。它受中国影响深远,而又展现出别样的一面。让我们一起来领略吧。

这将是本系列第六个独立单元。时隔两个多月,本系列开始重启,敬请期待!



史前时期

       朝鲜半岛的史前时期从考古学上可划分为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三个阶段。关于旧石器时代的上限有70万年前到10万年前等不同说法,下限则是大约1万年前。旧石器时代人类遗迹的代表有忠清北道丹阳金窟遗址、忠清北道清原万水里遗址、京畿道涟川全谷里遗址、京畿道南杨州好坪洞遗址等。平壤市祥原黑隅里遗址、平壤市力浦区大岘洞遗址、平安南道德川胜利山遗址等,其中在今朝鲜的大岘洞遗址和胜利山遗址分别发现了约10万年前的早期智人化石“力浦人”和“德川人”,是朝鲜半岛现存最早的史前人类化石。

       公元前10000年至公元前1000年为朝鲜半岛的新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有可划分为:早期(公元前10000年—公元前6000年)、前期(公元前6000年—公元前3500年)、中期(公元前3500年—公元前2000年)、后期(公元前2000年—公元前1000年)。其中“早期“的考古发现极少,前、中、后期发现的新石器时代遗迹共有400多个,分布于沿江、沿海及朝鲜半岛西、南海域的岛屿与中南部的内陆中,这一时期人们开始过上定居生活,出现原始农业。在出土遗物中,除了石器外,最具代表性的是条状纹饰的陶器。根据中国学者研究,新石器时代朝鲜半岛的陶器受到属于中国龙山文化的辽东半岛文化因素的影响。

       公元前1000年至公元前4世纪为朝鲜半岛的青铜器时代。这一时期的代表性遗物有支石墓、、粗纹镜、无纹陶器等。这些遗物不仅广泛分布于朝鲜半岛,也与中国辽河以东的同期遗物有高度的相似性。这一时期的朝鲜半岛,原始农业有所进步,阶级分化日益明显,部落联盟开始形成。

韩国江华支石墓





古朝鲜

      关于朝鲜半岛最早出现的古代国家,一般认为是“古朝鲜”,包括中国史书中记载的箕子朝鲜、卫满朝鲜,以及后世朝鲜半岛史书中出现的所谓“檀君朝鲜”。但对“古朝鲜”的记载大多是传说,缺乏古籍和文物的佐证。

      中国战国至秦汉时期文献《山海经》、《尚书大传》、《管子》等书中,陆续出现了“朝鲜”的记载。根据这些记载,我们可知,“朝鲜”位于中原以东的大海中,并且是周朝分封殷商贵族箕子的所在地。也有观点结合考古遗物和相关文献记载推测,古籍中记载的“箕子朝鲜”起初并不在今朝鲜半岛,而是在辽河流域,到战国晚期才因燕国将领秦开东征而被迫迁入今朝鲜半岛内。

      从考古发现来看,朝鲜半岛北部大量出土公元前4世纪以后的燕国明刀币、战国式青铜兵器,证实燕国的影响力确实已经及于朝鲜半岛北部。同时,朝鲜半岛出土遗物从琵琶形铜剑逐渐发展为细形铜剑,粗纹镜逐渐发展为多纽细纹铜镜,无纹陶器逐渐发展为受中原影响的灰陶,铁制农具为代表的铁器亦开始从中原传入朝鲜半岛,因此一般认为从公元前4世纪以后的朝鲜半岛就进入了“早期铁器时代”。


燕国明刀币
细形铜剑

      中国西汉初年,燕王卢绾叛乱失败,其部下燕人卫满从汉朝境内逃亡朝鲜半岛,并于公元前194年篡夺了被认为是箕子朝鲜的当地政权,自称朝鲜王,史称卫满朝鲜,并征服了朝鲜半岛北部的部落。



                          知识添补

在现代,朝鲜半岛对于三个古朝鲜政权的存在与否说法不一。对于“檀君朝鲜”,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则将檀君当做真实人物、将“檀君朝鲜”视为信史,将其年代上推至公元前30世纪,甚至宣布挖掘出了檀君陵中的檀君遗骨;韩国虽然也崇拜檀君,但其主流学界则视之为传说。对于箕子朝鲜,朝韩均否认其存在。对于卫满朝鲜,朝韩均承认其存在。朝鲜强调“卫满并非卢绾部下,而是古朝鲜的边境将领;韩国主流学界则认为卫满虽为中原人并征服了朝鲜半岛北部,但遵从了古朝鲜的习俗,故应将其政权视为自己历史,同时认为卫满朝鲜是文献记载中朝鲜半岛最早的国家。



四郡与三韩

       公元前2世纪末,朝鲜与西汉交恶,汉武帝派杨仆、荀彘进攻朝鲜,朝鲜王右渠被杀,都城王险城被汉军攻克,卫满朝鲜灭亡,公元前108年。汉朝在其故地上设置乐浪、真番、临屯、玄菟四郡,是为汉四郡。公元前82年,真番、临屯二郡撤销,玄菟郡北迁今中国境内,朝鲜半岛北部就归乐浪郡管辖。乐浪郡时期的考古文物极为丰富,“乐浪文化”反映出朝鲜半岛北部以濊貊[huì mò]为主的土著族群与中原汉人的融合。

乐浪土城遗址与“乐浪礼官”瓦当


      在朝鲜半岛北部被纳入汉朝版图的同时,朝鲜半岛南部也逐渐进入了汉朝的视野。根据史书记载,朝鲜半岛南部早期存在一个被称为“辰国”的部落联盟;另一方面,据称是箕子后裔的古朝鲜准王在被卫满灭国后逃亡朝鲜半岛南部,自称韩王。经过上百年的分化演变,朝鲜半岛南部形成了三大部落联盟:辰韩、马韩、弁韩,统称“三韩”。其中,辰韩在东,据说其人口有许多秦朝亡命者构成,故又称“秦韩”。马韩在西,崇奉鬼神,设立“苏涂”(苏涂,解释为神道色彩的特殊区域。);弁韩又称“弁辰”,位于南海岸,,境内盛产铁,销售周边部族乃至汉郡县,与倭人往来密切。

      起初,朝鲜半岛南部与汉郡县来往较少,中国新朝年间,辰韩右渠帅廉斯鑡率三韩酋长归顺乐浪郡,此后三韩成为乐浪郡的附庸。东汉末年,国势衰微,三韩不再服从汉朝,并掠夺郡县民众。3世纪初,辽东的公孙氏政权积极经营朝鲜半岛,在屯有县以南荒地设带方郡,并派兵讨伐韩、濊等叛汉部族,解救了许多被掳民众。魏明帝曹叡消灭公孙氏政权后,密遣刘昕、鲜于嗣跨海平定带方、乐浪二郡,并试图恢复对三韩的控制,由于沟通出了问题,韩人奋起反抗,魏带方太守弓遵战死,但最终乐浪、带方的兵力还是平定了三韩。




三国时代

       汉朝在朝鲜半岛北部设置郡县对周边区域产生了极大影响,刺激了周边区域社会发展与文明进步,不少早期国家陆续形成。生活在中国东北地区的扶余人建立了扶余国和高句丽,其中高句丽起初为部落联盟,在公元2世纪基本具备了国家政权的结构,并逐渐向南扩张,征服了原属乐浪郡的东濊、沃沮等部族,势力范围涵盖了朝鲜半岛东北部。后来另有一支扶余部落南迁朝鲜半岛的汉江流域,加入了马韩部落联盟,成为马韩54“国”中的“伯济国”。据推测,在公元3世纪中叶的魏、韩战争中,马韩部落联盟之首“目支国”因军事失利而地位下降,“伯济国”取而代之,成为马韩部落联盟的新盟主,并逐渐由部落过渡为组织严密的国家政权,也就是百济。根据高丽王朝史书《三国史记》记载,高句丽为朱蒙于公元前37年建国,百济为朱蒙之子温祚王于公元前公元前18年建国。不过这些记载都属于传说性质,年代也不够准确。

高句丽[gāo gōu lí]石雕



        313年,西晋崩溃、中原大乱,据有乐浪、带方二郡的张统率千余家迁到辽西投靠慕容廆,中原王朝管辖朝鲜半岛北部的郡县体制至此瓦解,高句丽、百济分别向乐浪、带方故地渗透,并展开竞争。前期为百济占优势,百济近肖古王于371年在平壤城大败高句丽,杀高句丽故国原王。同时,近肖古王还向南扩张,兼并了马韩残余部落,将朝鲜半岛西南部的荣山江流域并入版图,百济由此进入了全盛时期。当时百济与中国东晋、南朝展开交流,积极学习中国先进文化,并从东晋引进佛教,还将儒学、汉字等先进文化输入倭国。

梁元帝萧绎所绘《职贡图》中的百济人形象




      高句丽在惨败于百济后吸取经验教训,积极发展。小兽林王时,强化中央集权,设立太学,并从前秦引进佛教。391年,好太王成为新任高句丽君主,在他的励精图治下,高句丽日益强大,百济与高句丽的实力对比迅速逆转。好太王即位后就大举讨伐百济,到396年占领百济的大片领土,迫使百济臣服。此外高句丽还占领了辽东半岛,征服东扶余,向南击退渗透朝鲜半岛的倭人,国势步入全盛。427年,高句丽长寿王将都城从鸭绿江西岸的国内城迁至朝鲜半岛浿水(大同江)流域的平壤城,标志着高句丽的重心南移至朝鲜半岛。

       在百济和高句丽的竞争过程中,位于朝鲜半岛东南部的新罗逐渐兴起。新罗的前身为辰韩12“国”中的“斯卢国”。虽然根据《三国史记》的记载,新罗早在公元前57年就由朴赫居世居西干“建国”,但其实在3世纪以前不过是辰韩集团中的一个部落而已,也是“海东三国”中发育最晚的一个。公元3世纪以后,“斯卢国”不断膨胀,逐渐统一了辰韩其他部落,到4世纪后期初步形成了金氏世袭的国家政权。起初其国名的汉字标记有斯卢、徐罗伐、斯罗、新罗等,到503年正式确立国名为“新罗”。

新罗马笔画

      新罗兴起之际,其国际环境非常恶劣。北、西各为强邻高句丽与百济,西南为弁韩所演变的伽倻(加罗、驾洛),隔海与伽倻、百济关系密切的倭国相望。在高句丽与百济的对峙中,新罗在4世纪末臣服于高句丽,借助高句丽军队驱逐了入侵的倭人,缓解了百济、伽倻对新罗的威胁。随着高句丽迁都平壤、重心南移,对百济、新罗构成严重威胁,于是新罗又在433年与百济结盟,对抗高句丽。475年,高句丽攻占百济都城汉城(,杀百济盖卤王,势力扩展至汉江流域,百济被迫南迁至锦江流域的熊津(538年迁都泗沘[sì bǐ])。进入6世纪,百济在武宁王的治理下国势有所起色,而高句丽北方面临突厥、契丹的威胁,亦开始走下坡路。百济圣王遂联合新罗,于551年夺取了高句丽所占据的汉江流域,百济、新罗分别瓜分了下、上游。然而此时新罗国力上升,不满足于仅占有汉江上游,于是撕毁与百济的同盟,蚕食汉江下游。554年,百济圣王亲征新罗,败亡于管山城(今韩国忠清北道沃川郡)。562年,新罗彻底吞并了伽倻,同时还北伐高句丽,将势力扩展至咸镜南道,与高句丽、百济构成势力均衡。至此,“三国时代”的格局才完全形成。

三国时代形势图(476)




本文希望能给阅读者们带来一定帮助。

本文仅供娱乐阅读或一定的参考。

本文可能会有错别字、遗漏内容或不严谨的地方,希望各位能在评论区给予纠正和留下宝贵建议。也可私信up主  LvXingge泽泽子-新生体

《朝鲜半岛历史简述》(上)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