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后IDFA时代基于Chartboost的广告投放现状与建议| Enjoy出海

2021-09-17 16:10 作者:Enjoy出海  | 我要投稿



 Go Global Developer 


iOS 14.5的隐私政策更新已经有段时间,随着初期的混乱之后,现在已经逐渐开始尘埃落定,在面对新的改变之下,不同平台和渠道都推出了不同的应对方式,在Enjoy出海举办的分享沙龙上,来自Chartboost的大中华区高级客户经理——Mora Liu,为我们分享了一些相关的建议。





iOS 14.5时代的变化



在iOS 14.5的升级率不断提高下,新隐私政策对于广告市场的影响逐渐凸显,不管是买量还是变现端,在数据上都有了比较大的波动。


下图是一组数据,可以看出在今年5月份之前,整个流量市场中iOS 14.5的占有率不到12%。


但是进入6月份之后,一直到现在7月初,整体的升级率已经达到了74%,而且这个比例每天都还在增加,增速是非常快的。





下方图蓝色的线便是LAT(限制广告追踪流量)流量,可以看出相对应的,随着iOS 14.5升级率的提升,LAT流量也开始了迅速的增加。


这意味着什么?广告主和开发者对于下流IDFA的获取变得更加困难了,因为还能够允许使用IDFA的流量占比已经越来越小,SKAN的流量占比已经逐渐成为主流。


那么对于广告主来说,变现的收益和我们的买量的花费上面又有什么样的影响?


下图是Chartboost大盘上的整体数据,可以看到从4月份到7月初变现收益的波动,从整体上来说没有那么的大,只是微小的波动。





但如果分品类来看就会有所不同。一些类别有所上升,而一些却有所下降。


用Social Casino类别来举例,根据Chartboost后台数据上看,此类别在广告主上的变现收益里的填充率上升了,但是因为广告主的出价变得保守,变现填充带过来的收益,并没有弥补掉因为保守而降低的收益,所以整体来说Social Casino的开发者的收益是下降的。


但是在一些其他类别上,因为LAT流量的增加,随着广告填充率的提升,开发者的收益反而是上升的。


其他的像是卡牌等系列上,整体状态是比较平稳,开发者的广告收益没有特别大的波动。


而在非游戏内的,比如说视频或者其他类型的,它整体的收益也是有了一定的上涨。



广告买量上面临的挑战



在现有情况下,广告主所面临的买量挑战具体来看有4个方面。





第一个,因为IDFA的缺失,用于广告优化或者是效果衡量的颗粒度变粗,不太能够准确的衡量营销策略的效果。


第二,目前行业中没有统一的方案,或者说是一个建议、标准来指导大家去做 i不同导向的付费测试,广告主需要自己去结合产品端数据做更多维度的探索。


第三,不同模式适用于不同的产品,但是对于很多人来说并没有准确的概念,不清楚不同模式会为产品带来的效果。


这里分享一个AppsFlyer统计的数据,其中可以看到像Hyper casual、Hardcore以及Social casino这种不同类型的广告主,他们在Revenue和Event模式选择上有很大的不同。





根据Chartboost在后台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发现,广告主的产品即便是玩法或者说数值模型非常的类似,不同的广告主所选择的SKAN策略去大不相同。


因此目前还无法准确指定游戏类型与适用的SKAN策略模式,这里还是需要广告主去做一些更多的数字项的分析,然后再去判断。


第四,苹果目前还在不停的更新相关政策,比如说在本月推出的iOS 15上,广告主能直接收到渠道端回传的数据,这样的话也会让广告主对于数据的利用产生了更多的可能性。



流量趋势的变化



开发者收益上涨的同时,在买量端我们也会发现iOS和亚马逊也都有各自相应的波动。





上图左侧的数据可以看出,从4月份到7月份iOS端广告主在Chartboost平台上的花费,整体呈现下降趋势,有几乎30%的降幅。但与此同时,CPI却是不降反升,


这一段时间里,iOS端广告主通过变现而来的收益还是较为稳定的,没有出现那种很明显的波动。


而这些主要都是因为SKAN归因带来的影响,因为归因会出现数据的延迟,或者是说会有一些数据回传的不准确。


这其中是因为并非全部的数据都会回传给到苹果,它内部会有一个自己的判断机制,导致一部分自然用户产生了波动,因此也会使得在对广告效果的衡量以及评估上造成一些变化。


那么,iOS端的花费减少了,预算是不是都挪到了GooglePlay上?


从Chartboost平台整个数据来看的话,GooglePlay的花费确实是已经越来越多,CPI也有了微涨,在广告收益也就是通过变现得来的收益,因为量级、填充增多后,整体的安卓端收益也确实有了一定的微涨。





这不仅仅是说广告主将预算从iOS端挪到了GooglePlay,其实还有一部分是因为广告主可能会在安卓端做素材上的测试,或者说去做产品端AB测试,因为在安卓端能够得到快速且精准的反馈,以便于产品的调整,这一些动作都会导致整个安卓端的流量波动。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增加安卓端的预算的时候,需要保留足够的空间给iOS,因为只有这样才会有长期且持续的SKAN数据,便于更科学的评量iOS端的买量策略。


Chartboost平台作为少数几个既支持亚马逊版本变现,也支持亚马逊版本买量的渠道,在亚马逊平台上也观测到了一些数据变化。


因为亚马逊平台所需功能不多,只要有安卓版本,在做出一些删减之后,很快的就可以在亚马逊平台上线。并且,亚马逊不像安卓版本需要频繁的发包更新,所以会有一个很稳定的变现收益。


同时在亚马逊上,还可以买到很多高价值的付费用户,因为亚马逊用户集中在欧美T1的发达国家,其用户价值很高,而且因为平台自身属性倾向于女性向或者说购物相关,所以用户的付费能力很强。





从数据中可以看出,4月份到7月份时,整个亚马逊版本平台花费有一些波动,但整体上还是趋于稳定。在广告主的收益上有略微的上涨,因为大盘的变化,有一些广告主注意到了亚马逊平台,所以投入也会越来越多。


但整体来说,亚马逊版本的竞争不会像iOS和GooglePlay平台那么多,所以CPI低和RoAS高是亚马逊平台的一个特点。



Chartboost买量新玩法



下面是Chartboost平台上,DSP买量的流程逻辑。





当一个 iOS 14.5用户打开了设备后,就会发送广告填充的请求给到Chartboost的Exchange。广告填充请求中间可能会包括一些很基础的维度,比如说设备的内存、版本、型号等等这些基础维度的信息。


在Chartboost收到填充请求后,就会去综合各个维度的信息给出报价,并且将各个渠道的报价,以Bid request的形式发送到Chartboost的DSP。


在收到了各家渠道的报价之后,通过机器学习的方法,结合广告主给出的KPI,产品的品类以及历史表现等等,通过各个维度的数据去进行匹配之后,最终将竞拍胜出的广告以Bid response的形式返回给Chartboost的Exchange,之后Exchange再让最后胜出的广告以Ad response的形式进行返回,最终呈现在用户的设备上面。


这样就是一个完整的DSP流程。


在这个过程中,如果给到Exchange的信息里,有效的并可用于广告优化的信息维度越多或者是越全面,那么越有利于Exchange做出正确的估价,以及在机器学习上匹配到最适合产品的流量。


简单来说,能够共享给Chartboost的信息越全面越有效,那么针对产品所做出的优化也是越深,效果也会越好。


SKAN广告投放建议

最后总结一下目前买量上,可能会经常遇到的一些问题以及需要注意的地方。


首先是要确保与MMP以及各个渠道的对接是正确的,重要的那种信息的维度不要缺失或遗漏。


在Chartboost实际的操作过程中,经常会发现有一些客户在测试的时候,App只回传了一部分信息,这是因为MMP后台设置不太全面,这些会直接影响到机器学习的算法,进而阻碍对产品后续的优化。


其次,现在很多广告主都不是在一个渠道上买量做测试,在不同的渠道上可能会出现数据上的差异,所以一定要综合多方维度的数据,包括MMP,包括各个平台,还要区分开SKAN和非SKAN的数据,这样你才能够全面的去衡量买量策略。


除此之外,因为每一个产品的回收模型、数值系统都不一样,所以最好是选择最合适产品的事件组合,从事件发生的概率、关联性以及它的有效度。像是事件发生的深浅上,如果太深的话,可能会很难触发,数据回传的时候不太有效率。


最后就是上边提到过的,SKAN的策略还比较新,苹果也在不停更新,每一个版本的更新都会有相应的新信息维度可以分享,所以要做好应急预案,这样的话可以提前进行买量相关的布局,保证我们整体数据上的稳定表现。


关注"Enjoy出海开发者服务平台"

输入「Go Global Plus

-获7日Go Global Plus VIP会员体验卡-

-登陆enjoyglobal.net注册兑换VIP-

-观看出海课程视频-





后IDFA时代基于Chartboost的广告投放现状与建议| Enjoy出海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