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苏德战火:普罗斯库罗夫-切尔诺维策战役

2020-06-24 20:49 作者:青枫留念  | 我要投稿

194年初,苏德双方在宽阔的第聂伯河的激战已经结束,苏联军队收复了基辅后,而随之而来的科尔松-舍甫琴科夫斯基战役和罗夫诺-杜布诺战役都以苏军最终的胜利而告终。

1944年1月24日爆发的科尔松-舍甫琴科夫斯基战役一直持续到2月17日。苏军宣称有55,000名德军死亡或受伤,德军宣称有30000人突出包围圈。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苏军在乌克兰右岸的行动是成功的。正当德国人的目光被科尔松-舍甫琴科夫斯基战役与乌克兰第2方面军的攻势吸引的同时。乌克兰第1方面军的右翼正朝着杜布诺-卢茨克方向推进。

1月27日,普霍夫上将的苏联第13集团军以及第60集团军,由近卫第1骑兵军和第6骑兵军支援下,对曼施坦因的德军"南方"集团军群在普里皮亚季沼泽以南延伸过渡的左翼发起了进攻。从1月27日到2月11日,一次大胆的骑兵推进,穿过了无人的沼泽地,带在德军防线上打开了缺口,并占领了杜布诺和卢茨克地区,这次突破为日后杀入德国南方集团军群的后方,夺取了绝佳的进攻出发阵地。随着科尔松-舍甫琴科夫斯基战役与罗夫诺-卢茨克战役以苏军的胜利而结束时。苏军的攻势也在2月下半月暂时停顿了下来。

-《战争的巨人》

随着苏军攻势的停顿,德军最高统帅部认为苏军2月初这场威胁到南北两翼的庞大攻势现在已陷入泥沼 要想重新发起,只能等到地面变干,德军"南方"集团军群司令曼施坦因元帅对此不抱太大幻想,红军再次发起进攻的可能性非常大,而且这次他们会投入庞大的力量切断位于德国"南方"集团军群北翼后方的利沃夫-敖德萨铁路线。但是斯大林与苏联最高统帅部计划与实行的3月攻势的构想远远超出德国人的想象,因为他们打算歼灭盘踞在整个南方的德国军队,这场攻势将沿着普里皮亚特河到黑海这条漫长的战线发起,由4个方面军(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乌克兰第1、第2、第3方面军)完成;托尔布新的乌克兰第4方面军在被派去执行进攻克里米亚的任务前,将辖内的大多数部队移交给马利诺夫斯基的乌克兰第3方面军。

瓦杜丁的右翼部队调拨给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该方面军于2月24日成立并开始运作。并从罗科索夫斯基手中接管第61集团军第13集团军右翼的第77军,另外还有最高统帅部预备队的第47和第70集团军。由空军第6集团军为其提供支援,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司令 库罗奇金接到的命令是对科韦利地域发起进攻,并把目标对准布列斯特地区,从而插入德军"中央"集团军群的后方。这是苏军对早些时候在罗夫诺和卢茨克地区所获胜的利用。

瓦杜丁大将的乌克兰第1方面军接到的命令是从杜布诺-舍佩托夫卡-柳巴尔镇一线发起进攻。冲向乔尔特科夫-切尔诺维策。这场向南的席卷,将切断德军"南方"集团军群撤向德涅斯特河以北地区的路线。

科涅夫元帅指挥的乌克兰第2方面军将从他们目前的位置。(已经拉平的科尔松突出部,兹韦尼格罗夫卡)冲出,穿过乌曼赶往雅西(jassy)

马利诺夫斯基大将指挥的乌克兰第3方面军将从因古列茨河上的登陆场向尼古拉耶夫和敖德萨攻击前进。

斯大林于2月18日批准了乌克兰第1与第2方面军的作战计划,10天后又批准了乌克兰第3方面军的计划,苏联的三个方面军将在乌克兰发起一场活塞式的攻势。

普罗斯库罗夫-切尔诺维策战役简图



乌克兰第1方面军将于3月4日发起进攻,乌克兰第2方面军于3月5日发起进攻,乌克兰第3方面军于3月6日进攻,这就是一场凶猛但需要协调一致的进攻行动。苏联最高统帅部建议将6个坦克集团军全部投入乌克兰,巴达诺夫的第4坦克集团军从最高统帅部的预备队调出,派往瓦杜丁的乌克兰第1方面军。瓦杜丁大将将第40集团军,第2坦克集团军和第6坦克集团军转交给科涅夫元帅。科涅夫则将第57集团军交给马利诺夫斯基大将的乌克兰第3方面军,马利诺夫斯基已从托尔布欣那里接收到突击第5集团军和苏联第28集团军,瓦杜丁和科涅夫掌握的兵力旗鼓相当,都有56个步兵师,都掌握着三个坦克集团军。(乌克兰第1方面军下辖第1,第4坦克集团军和第3近卫坦克集团军,乌克兰第2方面军下辖第2,第6坦克集团军与近卫坦克第5集团军)。

瓦杜丁有5个诸兵种合成集团军(近卫第1集团军,第13,第18,38和第60集团军),面对着德军第4和第1装甲集团军的26个师(他们当中没有装甲师和摩托化步兵师)。

科涅夫有7个(近卫第7集团军,第4,第5,第27,第40,第52和第53集团军),面对着德国第8集团军的四个装甲师和第6装甲师一部共的21个师(方面军情报部门错误的估计为28个师)。

马利斯诺夫斯基大将享受着自己获得的大量援兵,他的实力达到7个诸兵种合成集团军(近卫第8集团军突击第5集团军,第6,第28,第37,第46和第57集团军)共计57个步兵师,一个坦克军和两个机械化军为其提供支援。除此之外,马利诺夫斯基还组建了一支骑兵机械化集群,由近卫第4骑兵军和机械化第4军组成。由普利耶夫中将指挥这支突袭力量将在德军后方展开活动,这番增援和重组使红军在步兵力上力量上获得2:1的优势,坦克优势稍高于2:1。

进入沃里尼亚(volhynia)的科韦利-卢茨克地区后,苏联红军也进入了另一个战场,在这里德军,苏联游击队和乌克兰民族主义分子游击武装也在进行着残酷惊人的多重战斗。向南渗透的苏联游击旅,把乌克兰西北变成一个庞大的基地,但在波利西亚(polesia)和沃里尼亚北部,乌克兰民族主义者,乌克兰起义军(UPA)成员,控制着他们的游击据点,乌克兰起义军(UPA)起初帮着德国人清剿苏联共产党游击队,但成为独立国家的要求被德国人拒绝后,他们也反过来打德国人,在乌克兰民族主义者的派系(OUN-B与OUN-M,分别代表"班杰拉"派和"梅尔尼克"派)斗争中一支新的力量------乌克兰国民革命军成立了,以区别于UPA,"班杰拉"派已下定决心要控制UPA,但1943年年底前,“班杰拉”在这场狗咬狗的斗争中占得了上风,UPA便在沃利尼亚集结起新的力量,在罗夫诺东面,游击队有足够的力量建立起自己的管理机构,并把德国人挡在各个城镇外。

-《通向柏林之路》

这些游击队抗击着德国和苏联当局,但他们无法和苏联红军一较高下,为保持自己的斗争,UPA又转而袭击苏军交通线和苏联内部人民委员会的部队。但在这样一场行动中,他们给红军造成了深深的伤害,为完成3月攻势的准备工作,瓦杜丁大将于2月29日抵达罗夫诺镇。在普霍夫第13集团军司令部稍事停留后,他带着三辆轻型汽车组成的车队赶往斯拉武塔(slavuta),那里是切尔尼亚霍夫斯基的第60集团军司令部所在地,离开罗夫诺公路后道路变得坑坑洼洼,就在这时一阵突如其来的火力射穿了瓦杜丁的坐车。汽车顿时起火燃烧,又一阵扫射,将护卫瓦杜丁大将的第2辆卡车打的燃烧起来,积雪覆盖的地面上出现了100余名游击队员,朝燃烧的车辆逼近,但瓦杜丁卫队的10余名士兵用机枪火力将他们逼退了,瓦杜丁果断命令一名参谋军官带上作战命令撤离。并派一名机枪手为他提供保护。受损最轻的一辆汽车被子弹打得千疮百孔,已无法启动,在方面军政委克赖纽科夫少将的火力掩护下,一名参谋军官背着瓦杜丁沿道路后撤,最终遇到一个牵着两匹马的农民;被击中的瓦杜丁浑身是血,众人将它放在雪橇上朝罗夫诺公路而去在公路旁的一座小屋里,一名团军医为瓦杜丁受伤的右腿进行紧急包扎,尽管他被很快转送至基辅,但瓦图京没能从伤势中恢复过来,4月15日,42岁的瓦杜丁大将重伤不治,而就在一个月前,他的兄弟阿法纳西和谢苗刚刚在战斗中牺牲。

由于乌克兰第1方面军的地位极端重要,军队不可一日无帅,1944年3月1日起,朱可夫奉命指挥乌克兰第1方面军。至此,从开战以来实行了三年的最高统帅部代表制度自动完成了历史使命,两位统帅部代表:朱可夫和华西列夫斯基,先后在前线担任了方面军司令员的职务。

3月4日清晨8点,朱可夫亲临前线,发起了切尔诺维策攻势,当苏军集结起的炮兵力量对德军前线防御阵地展开猛攻时,朱可夫元帅将乌克兰第1方面军下辖的近卫集团军投入主攻,接替瓦杜丁大将行使指挥权的朱可夫元帅对作战计划进行了少许修改,2月下旬,坦克和步兵部队从左翼稳步调往右翼,第3近卫坦克集团军赶至希姆斯克,近卫第1集团军和第60集团军几乎被彻底重新部署,第4坦克集团军赶至基辅以西地区,切尔尼亚霍夫斯基的第60集团军掩护着近卫第3坦克集团军与坦克第4集团军。进攻发起的前夕,坦克部队的燃料储备下降的惊人,只剩下不到两天的供油量,但朱可夫元帅命令按时发起进攻,他认为行动发起的第3天坦克部队就能得到所需的燃料,事实证明的确如此,打头阵的是切尔尼亚霍夫斯基的部队,他与任何一位与之对阵的德军将领同样专业,同样灵活。在猛烈的炮火准备结束后,红军第61近卫坦克旅在第8步兵师的协助下突破德军防线,坦克旅丢下步兵并一口气向德军纵深突入了15公里,德军防御部队伤亡惨重。驻守在杜布诺附近的德军第13军处境艰难,驻守在舍佩托夫卡附近的舒尔茨的德军第59军更是处在全军覆没的危险。当天,曼施坦因视察了谢佩托夫卡附近的59军阵地,他立刻意识到情况不妙,下令部队向南撤退。当晚,第19装甲师、96和291步兵师开始南撤。为了掩护撤退,增援而来的第1装甲师将在第二天发起反击。当苏军第60集团军突入德军阵地时,朱可夫投入了近卫第3坦克集团军与坦克第4集团军,不到48小时,苏军坦克与步兵集团军就在一条100英里长的战线上推进了25英里。这条宽大的战线从西面的奥斯特罗格延伸至东面的斯卢奇河,舍佩托夫卡和通向捷尔诺波尔的铁路线为其提供了一条进攻的中心轴线,朱可夫在中央地段施加了强大的压力,投入了他的坦克集团军和机械化步兵,泥泞使他们的机动性大打折扣,但并未彻底丧失,履带宽大的坦克和斯蒂贝克卡车挣扎着向前推进。很多坦克军的油料已所剩无几,只能让一些先遣坦克部队冲到前面,恶劣的天气使得空军无法起飞进行支援,苏军步兵主力与炮兵落在后面,艰难地在泥泞中行进,他们把重装备推过泥沼,不时与困在烂泥或粘稠的沼地里的德军发生战斗。尽管阻力重重,但到3月7日晚,第60集团军、第3近卫坦克集团军与第4坦克集团军已逼近捷尔诺波尔-黑奥斯特罗夫一线。而近卫第1集团军冲向了掩护普罗斯库罗夫接近地的旧康斯坦丁诺夫,随着捷尔诺波尔-普罗斯库罗夫之间的沃洛奇斯克被夺取,苏军坦克纵队切断了利沃夫-敖德萨铁路。朱可夫的打击力量全部落入德军第4装甲集团军与德军第1装甲集团军的结合部,并在结合部打下了一个可怕的“装甲楔子”。曼施坦因面临空前的危机 ,但他当然不会轻易认输,而是要拼死抵抗。3月7日,他向德国陆军总部报告,决心竭力抗击,直至泥泞严重到可以阻止俄国人前进为止。对于苏军第1阶段的突破,德军的3个装甲师已投入激战,但更多的德军正赶来坚守捷尔诺波尔-普罗斯库罗夫地区,并将苏军驱离铁路主干线,为了阻止乌克兰第1方面军的继续向南突破并保住南方集团军群补给线,曼施坦因投入了全部的可用兵力,包括此前集结的赫尔曼.布莱特指挥的德军第3装甲军和赫尔曼.巴尔克指挥的德军第48装甲军。3月6日,德军装甲部队在普罗斯库罗夫附近遭遇了苏联第3近卫坦克集团军,双方的坦克展开了持续5天的厮杀,德军第7装甲师与503重型坦克营集结于捷尔诺波尔以东约40公里处,并向苏军先头部队发起反击,晚上8时将苏军坦61旅击退。警卫旗队也于中午开始于苏军侦察单位交火,并很快陷入恶战,在此之前警卫旗队位于库佩尔的师部也遭到了苏军的攻击,甚至发生了肉搏。在德军装甲单位的反击下,加上糟糕的补给,苏军第4坦克集团军的进攻步调放缓。6日下午3点,第48装甲军将503重型坦克营转给了警卫旗队,加上该营,该师可用坦克有21辆“虎”式坦克和11辆“黑豹”式坦克可用,该师随后向苏军发起反击,根据德方数据,反击击毁了9辆T-34中型坦克、2辆自行火炮、3门重反坦克炮。苏军第49机械化旅被逼退。但警卫旗队自知阵地难以久守也在反击后后退。与此同时苏军的补给问题也凸显出来,巴尔克试图合围突入的苏军。第7装甲师在3月7日对苏军坦61旅及近摩29旅发起反击,而西北方苏军的坦63旅也在攻击第7装甲师的阵地发起攻击,第7装甲师宣称击毁了34辆苏军坦克。7日的战斗使得巴尔克意识到了苏军的规模可能比他之前判断的要大,他意识到此处不仅仅有近坦3集,还有巴达洛夫的第4坦克集团军。因此第4装甲集团军向南方集团军群报告“第48装甲军面对优势之敌,至多夺回公路,并给敌人,尤其是在坦克上造成损失,但无力向北挺进”。在此期间,德军的反击兵力逐渐增强,至3月10日-11日,德军已在捷尔诺波尔-普罗斯库罗夫一线集结了9个装甲师和6个步兵师。庞大的重兵集团被陆续投入反击,力图将乌克兰第一方面军打退到捷尔诺波尔-普罗斯库罗夫铁路线以北。由于德军抵抗的非常顽强,苏军的进攻放缓下来,朱可夫下令从南面迂回捷尔诺波尔,根据最高统帅部的计划暂时停止进攻,同时调集兵力,准备发动更强大的攻击,并把这场攻势朝东面、朝普罗斯库罗夫方向延伸,为此,第1坦克集团军被调到了沃洛奇斯克地区。

为了避免被合围,德军第48装甲军开始非常冒险的穿过朱可夫的先遣部队的正面,向捷尔诺波尔撤退,赫尔曼.巴尔克将军采取了白天战斗,夜晚行军的办法,为了保证不间断的控制部队,他把指挥部设在远离前线的地方,以便能够在一个地方驻守几天,然后再向后方迁移,显然,巴尔克已经发觉了红军作战的特点,即主要都是对大城镇采取进攻行动。

       在这次富有冒险性的行军中,德军要横穿朱可夫部队的开进路线。第48装甲军采取的行动原则是:白天打,晚上走。巴尔克将军特别注意军部的位置,因为在退却过程中保持正常指挥是至关紧要的。巴尔克毫不犹豫地把军部设在距前线较远的位置,因为这样它可以在一个位置呆上几天,直到进行下一步长距离后撤时,再准备转移。由于采取了这些措施,从来没有出现各师与军部失掉无线电联络的情况。

  由于俄军每次进攻的目标都是大城镇(也许是斯大林的特别命令中要求这样作的),因此要尽量避开这些地方。在与俄军作战中,多次挫败都是由于把高级司令部设在大城镇里,或者是由于要故意虚张声势把司令部设在距前线很近的地方。其结果常常是把司令部“卷入”战斗,完全失掉对部队的指挥和控制。巴尔克避免了这些错误,他谨慎地把司令部设在距公路和大居民地很远的地方。

-时任第48装甲军参谋长,《坦克战》作者  冯.梅林津将军

普罗斯库罗夫-切尔诺维策战役

3月11日至13日,苏联最高统帅部批准了朱可夫元帅的作战意图,向南突贯,跨过德涅斯特河,以切尔诺维策为主要目标,对德军防线这一纵深突破将切断德军第1装甲集团军,使部队前出至喀尔巴阡山地区,并插入位于波兰的德军,与盘踞在俄国南部的德军之间残余的交通线;朱可夫的左翼部队将冲向卡梅涅茨-波多利斯基,德涅斯特河和苏联边境,苏联第1坦克集团军将赶往乔尔特科夫切尔诺维策。第4坦克集团军将冲向卡梅涅茨-波多利斯基,第18和第38集团军接到新的命令,夺取文尼察日梅林卡,然后赶往卡梅涅茨-波多利斯基,为扩大西方向的攻势,位于右翼的普霍夫第13集团军以奉命,前出至 别列斯捷奇科(berestechka)-布罗德(brody)-扎洛日齐(zalizhtsy)一线

苏军对这场凌厉打击的预期是把整个德国南方集团军群一分为二,一部逼向加里西亚波兰南部,将其另一部赶入至摩尔达维亚和多瑙河地带,科涅夫元帅以乌克兰第2方面军发起的"泥泞"攻势,使这一前景的可能性大为增加,科涅夫的进攻开始于3月5日拂晓,但7点50分,坦克和步兵的进攻又带来了另一场庞大的炮击。科涅夫为了减小损失并保证部队的突击速度,命令第2坦克集团军和近卫第5坦克集团军的先头部队与各步兵师率先发起进攻,两个坦克集团军在头一天投入了全部力量,甚至还增加了坦克第6集团军。在格尼洛伊季基奇河(一译:戈尔内季基奇河),罗特米斯特罗夫的第5近卫坦克集团军粉碎了德军防御后,成功与苏军第52集团部分兵力协助第2坦克集团军于3月10日夺取了乌曼全城,昔日的德军第1装甲集团军的后勤补给基地落入了苏军手中。沿途可见德国人丢弃的武器装备,200辆虎式和豹式坦克,600门大炮和12,000辆卡车四处散落(注:这段的数据笔者没有找到相应的来源的,仅仅是从书上摘取下来)。在波塔什这个交通枢纽,苏军士兵发现了大批重武器和补给物资,但在乌曼,缴获的战利品更多:仓库里堆满物资,

乌曼-博托沙尼战役

郊外散落着德军坦克,弹药和齐备的燃料。但履带的履刺已深深陷入泥泞中,近期参与科尔松-舍甫琴科夫斯基解围战的德军装甲师正向西后撤,结果被科涅夫部队席卷乌曼的攻势所吞没,随着乌曼的失陷,德国人将科涅夫挡在南布格河的希望落了空。苏联各坦克集团军的先头部队在行进间强渡南布格河,科涅夫命令所有部队跟上。炮兵尾随在坦克部队身后,坦克机动群、炮兵、步兵和工兵全速赶往南布格河,坦克第16军的一个先头旅于3月12日晚夺取了朱林卡(dzhulinka)渡口,几个小时后,坦克第29军便将盖卧龙(gaivoron)拿下。没过48小时,苏军各部队便利用船只、木筏等一切手段,在一条50英里的战线上强渡南布格河。

3月15日中午,苏联第16坦克军的先头部队在坦克第156团的支援下冲入瓦普尼亚尔卡(vapnyarka),这是日梅林卡-敖德萨铁路线上一个重要的枢纽站,距离德涅斯特河不到30英里。杜博沃伊少将的坦克第16军赶往杨波尔(yampol),逼近了德涅斯特河,而位于左翼的第5近卫坦克集团军从布格河全速冲向德涅斯特河。3月17日13点,基里琴科中将指挥的苏联第29坦克军在索罗基(soroki)稍东面抵达德涅斯特河,立即安排一个步兵团渡河。科涅夫麾下的集团军,一个接一个逼近德涅斯特河-----第2坦克集团军与第5近卫坦克集团军,近卫第4集团军与第52集团军在杨波尔-索罗基和更北面的莫吉廖夫-波多利斯基争夺着登陆场。3月19日早上,第5机械化军的一个坦克团杀至铁路枢纽城市莫吉廖夫-波多利斯基镇郊;并于当天晚上就完全夺取了莫吉廖夫-波多利斯基。第5机械化军的主力继续向前推进。3月20日夜间,强渡德涅斯特河的行动开始了,3月21日中午后不久,整个军已到达河西岸,从莫吉廖夫-波多利斯基到索罗基的德军防线被撕开,德军第1装甲集团军的右翼被迫退向西北方。步兵上将奥托.沃勒指挥的德军第8集团军的左翼向南后撤。

乌曼-博托沙尼战役

随着科涅夫元帅指挥的部队成功渡过了德涅斯特河,朱可夫元帅向南面的切尔诺维策发起强有力的进攻,3月17日,座落在陡峭河岸上的古老要塞杜布诺(哥萨克塔拉斯·布尔巴曾在这里作过战),被朱可夫的乌克兰第1方面军的部队所攻克,翌日,苏军又夺取了重要的铁路枢纽日梅林卡,3月19日,苏军通过侧翼迂回与正面进攻相结合,收复了卡梅涅茨-波多利斯基。3月21日,在成功击退德军所有的反击尝试后,朱可夫的突击集团继续挺近,春汛、深谷以及泛滥的溪流虽使部队前进速度减慢,但突击集团继续向德涅斯特河挺进。第1坦克集团军强渡了这条河,而其他坦克部队则渡过了普鲁特河,收复了切尔诺维策。而科涅夫的部队正在夺取南布格河上的布拉茨拉夫(bratslav)。不过肃清波利西亚(podolia)与向南席卷的庞大战略攻势相比,多少有些相形见绌。

普罗斯库罗夫-切尔诺维策战役

为了完成整个战役的行动,斯大林也给科涅夫元帅下达了新的指示;随着科涅夫一部分兵力强渡德涅斯特河,斯大林建议乌克兰第2方面军抽调部分力量转向南方,沿河流两岸推进,剩下的力量继续向西和西南方向挺近,赶往苏联边境。这场向南转进斯大林对准的是德国第6集团军、德国第8集团军和罗马尼亚第3集团军的后撤线路,计划把他们困在科涅夫与马利诺夫斯基的部队之间。因此科涅夫派苏联第40集团军,第27集团军与第52集团军赶往南面和西南面。以第40集团军的步兵第51军朝霍京(khotin)方向前进,完成与朱可夫的左翼部队会合。3月26日,苏军在卡梅涅茨-波多利斯基附近包围了德军第1装甲集团军。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苏军大部队就已抵达喀尔巴阡山,于3月29日,乌克兰第1方面军收复了切尔诺维策城。

在苏军这场攻势的最后阶段,科涅夫的部队出发了。3月25日傍晚前,他们到达普鲁特河,这是苏联与罗马尼亚的边境,接下来24小时里,从利普卡内(lipkany)东南面的洛帕季纳(lopatkina)到雅西北面数英里处的斯科尔亚纳(sklyana),苏联第27集团军和第52集团军的主力沿一条40英里长的战线赶至河边。在此期间,朱可夫元帅派出麾下最优秀的坦克部队和精锐近卫集团军,沿兹布鲁齐河(zbruch)河谷冲向南方,坦克轰鸣着驶过,泥泞穿过特连波尔拉(trembovla)、古希亚季诺(gusiatino)和乔尔特科夫,赶往位于扎列西基(zaleshchiki)的德涅斯特河渡口,兹布鲁齐河与谢列特河(seret)之间,德军的抵抗被打垮,至3月27日,朱可夫的坦克部队距离切尔诺维策只剩下几英里的路程。位于科涅夫的右翼第40集团军则冲向霍京,在莫吉廖夫-波多利斯基西北方强渡德涅斯特河;截止至3月28日,第163步兵师、第240步兵师和近卫空降第4师已将霍京封锁,堵住了德军通往普鲁特河的道路。德军第1装甲集团军现在被困在卡梅涅茨-波多利斯基这矩形地带,实施包围的是6个苏联集团军-----第1近卫集团军,第18集团军,第38集团军,近卫坦克第3集团军,第4坦克集团军,与第40集团军的一部。

乌克兰第1方面军的任务是击溃在包围和在急行军中掉在后面的德军集团,在卡梅涅茨-波多利斯基附近被合围的德军第1装甲集团有20多个师,其中有10个装甲师,其中有几个师,不久前曾企图营救在科尔松-舍甫琴科夫斯基战役中被包围的德军部队,但未能得逞。在这个时候,乌克兰第1方面军司令朱可夫元帅认为这个强大的德军集团将会向南撤退,渡过德涅斯特河,然后组织防御。根据这一判断,朱可夫元帅下达命令:指挥部队向南堵死德军的退路,同时命令列柳申科中将的第4坦克集团军挡住敌军向西的退路,这样一来,苏军几乎封锁了德军所有的逃跑通道。被合围的德军第1装甲集团军决定向西撤退,向列柳申科的坦克集团军猛扑了过来。当时坦克第4集团军只剩下60辆坦克,而弹药和燃料也所剩无几,另外三个集团军,第13,第60集团军和坦克第1集团军驻守着包围圈的对外正面,以挡住德军第4装甲集团军,第60集团军下辖的近卫步兵第18军奉命据守在从扎洛日-徳涅斯特河延伸至马里亚波尔(mariampol)的这段75英里长的战线;稍南面,这个任务落在了第1坦克集团军头上,他们守卫着斯坦尼斯拉夫(stanislav)-斯特罗日涅察(storozhnitsa)地区。随着苏军不断压缩德军第1装甲集团军位于卡梅涅茨-波多利斯基东北部的阵地,朱可夫元帅已经做好了应对德军突围的准备,他认为德国人会向南突围,渡过德涅斯特河逃过罗马尼亚。苏军情报部门的报告似乎也证实了这一点,1944年3月28日14点,无线电情报报告,德军第1装甲集团军司令部、第3装甲军和至少两个装甲师正在霍京的徳涅斯特河后方采取行动。其他侦查报告也汇报德国人正向徳涅斯特河渡口实施准备。3月29日晚,朱可夫元帅下达准备令,德军集团正试图强行穿过"卡梅涅茨-波多利斯基",并从良斯库鲁姆-古缅齐地区赶至斯卡拉(skala)-扎列希基,各部队必须继续歼灭被围困的敌人,并在3月31日前完成此项任务。

没过24小时,一切都清楚无误地表明,德军第1装甲集团军不是向南,而是根据曼施坦因的命令向西突围,从斯坦尼斯拉夫到捷尔诺波尔西南方的某处,南方集团军群司令曼施坦因建立起一道新的防线,并在这里发起了一场有力的进攻。德军装甲部队冲向围困德军第1装甲集团军的包围圈的对外正面,苏军情报部门尚未探清楚这支德军部队的实力,4月4日,两支党卫军装甲师攻向位于波德盖齐(podgaitsy)地区的苏联第18近卫步兵军,苏军步兵军无法抵挡德军党卫军第2装甲军猛烈的冲击,开始从布恰齐撤退,三天后,负责解围的德军党卫军第2装甲军在这里与向西突围的德军第1装甲集团军取得会合。布恰齐北面的战斗一直持续到4月中旬;朱可夫将第1坦克集团军与第4坦克集团军调往西面,面对德军救援部队发起打击,并应对斯坦尼斯拉夫地区德军的猛攻。但德军第1装甲集团军渐渐脱离了包围圈,稍北面,在捷尔诺波尔的党卫军装甲部队试图杀开血路与被围守军会合,但这场救援失败了:至4月12日,只有市中心仍在德军手中,又经过5天的激烈巷战,苏军终于肃清了捷尔诺波尔。

而其余的苏军部队则继续向南挺进,卡图科夫指挥的第1坦克集团军在喀尔巴阡山山路击败了德军,并前出至捷克斯洛伐克和罗马尼亚边境,切断了德军"北乌克兰"集团军群与南部部队的联系,因此,第1坦克集团军获得"近卫"称号。马利诺夫斯基大将指挥的乌克兰第3方面军继续进攻,夺取了敖德萨接近地上的重要据点-拉兹杰利纳亚(razdelnaya),切断了德军敖德萨集团向罗马尼亚撤退的主要道路。科涅夫元帅指挥的乌克兰第2方面军的部队在雅西以北强渡了普鲁特河,占领了多罗霍伊和博托沙尼,4月15日,朱可夫指挥的部队乘胜前进,夺取了德军防御据点捷尔诺波尔。至此,在乌克兰参与战斗的数个苏联方面军已经成功接近了苏联南部边境线。

在这场战役中,苏军获得了巨大的胜利,同时收复了大量的领土。但是在前期指挥中。朱可夫的行为也并不是无懈可击的,在3月份最后几天的作战中,朱可夫并没有及时调整加强担负合围圈的苏军兵力、侦查与情报工作做得并不完善、指挥部过于脱离前线部队,对德军的空中打击的抵抗也不成功,正是由于这些失误,包括德军将领曼施坦因正确的计划与谋略,装甲将军胡贝的沉着稳定与正确指挥,不断收缩兵力,向苏军薄弱处冲击。使本已在卡梅涅茨-波多利斯基合围的将近200000名德军部队成功突围,这次教训也暴露了苏军的问题,使得苏军在以后的合围战中及时调整兵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根据经验减少这类情况发生。在长达4个月的乌克兰战役中,苏德双方的战略与战术都可圈可点,首先,德军方面,德军元帅曼施坦因对战局的把握和战术战略方面的谋划是出色的,即使在面对着1944年乌克兰危难的战局以及残破不堪兵力的现状,曼施坦因也打出了不愧为德国陆军名将的水准,在面对着苏军4个方面军将近240万军队的猛烈攻势中,运用这些防御工事节节抵抗,有序作战。保证了大多数德军能够从中撤退出来,被包围的德军则是灵活收缩防突围,并组成了新的防线。这也表示了德国军队的素质在整体下降。包括兵力以及武器装备,无法与当时的苏联红军抗衡,但是德国人严谨的天性和指挥官的正确应变指挥使得他们在这些打击中可以以灵活的态度避免更大的伤亡。苏联方面,在经过与德国3年的交战中,苏联部队已经掌握了大规模使用机械化部队包围德军的能力,苏军的指挥官也在这些战役中得到了经验与教训,但是苏军伤亡如此高的因,不只有德军的防御抵抗猛烈的原因,苏军下级指挥官仍处在一种较为呆板的状态,在指挥部队的时候和执行上级命令的时候并不灵活,在于德军的对抗中以一种较密集的状态突击,在坦克对战时,苏联指挥官在遭遇战时显得并不镇定,这些空军的支援也并不到位,包括俄国人天性的鲁莽,以及典型的苏联式指挥方式(苏联风格的典型指挥官占多数,但不乏如罗科索夫斯基,华西列夫斯基,切尔尼亚霍夫斯基这类指挥灵活,重视士兵生命的指挥官)。与德国人相反,这些都是苏军在这场以及以后的行动中伤亡率仍然偏高,装备特别是坦克损失依然惨重的原因,苏联军队的素质虽然有所提高,但是一次一次的血战中,这些优秀的坦克手,步兵战士又倒在血坡中,苏军队中下级军官伤亡惨重,他们是基层部队指挥的重要组成力量(这一点与德军很相似)而征兆的新兵因没有作战经验,而苏联军队常用的密集冲锋,自然使得他们成为了炮灰中的炮灰,军队中的士兵比较木纳,完全服从上级指挥,少有主见判断与自主性(通常是下级军官)。但是苏联的大规模工业,火炮,坦克与步兵部队的协同,火力兵器的应用发挥越来越大作用,上下级指挥官合理的运用他们是苏联军队减少损失的重要方式(虽然后到期苏联部队也不一定能够完全合理运用),但是仍然不能摆脱在很多时候伤亡仍然大于德军的情况,即使是拥有绝对优势的兵力与武器。很多战役的实际情况,包括罗特米斯特罗夫将军的撤职,那就是很多原因了,不只是上面所列到的原因。但是苏联指挥官以及苏联部队中的那些近卫集团军,坦克集团军的作战经验,战术水平的大幅度提高,指挥官们懂得在大方面上运用更多的战术完成任务,技术武器应用的成熟,仍然是大幅度减少了苏联军队的伤亡并能完成更大的任务的最有利因素,这让可征召人力接近于枯竭的苏联看到了新的方法与希望,利用充足的火力和较为正确的战术方法,让德国人无从招架,只得在消耗中不断的后撤,否则就会被合围歼灭。但这次战役德军的突围使得严禁撤退的希特勒免去了曼施坦因南方集团军群司令的职务,在这次战役中(注:指普罗斯库罗夫-切尔诺维策战役与乌曼-博托沙尼战役,非单纯的卡梅涅茨战役)德军损失了大量的重武器与兵力。使得他们无法再继续投入作战。而南方集团军群也因这次突击,被分割成了"北乌克兰"集团军群与"南乌克兰"集团军群。这场战役与相邻各个战役的结束,给苏军在乌克兰长达4个月的军事行动画上了句号。

苏德战火:普罗斯库罗夫-切尔诺维策战役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