荧光定量PCR技术-相对定量数据如何分析

Q:如何判断Ct值是否有效?
分为五部分:
一:选取对照
二:选取合适内参
三:判读图谱
四、扩增效率
一:选取对照
NTC:即空白对照。用水代替模板(阴性对照)
作用:排除体系自身污染
NRT:RNA对照 --No RT Control ,即 以不加逆转录酶 做逆转录PCR的产物为模板
作用:排除基因组自身污染
***若△ct值(NCT-target)≥5 ,则普遍认为数据可信
二:选取合适内参
三:判读图谱 ---6小点
1.矫正染料ROX
ROX为惰性染料,不会跟随PCR反应过程发生变化
作用:校正加样误差
2.扩增曲线
分为4个阶段:基线期、指数增长期、线型增长期、平台期。

小Q:为什么同样的复孔,会有不同的平台期,即平台期分散?

A:平台期的高低并不是QPCR的主要关注点,判定实验结果好坏的指标应为扩增效率是否在可接受的范围内。我们应该只关注指数扩增区域,如下图(48个样的重复率肉眼可见的是高的),因为它是符合核心方程的(...)

因素:1.初始模板投入量的偏差 2.产物的积累,样品的消耗等产生的影响
3:基线
小Q:为什么会有基线期?
A:在PCR初始阶段,模板量少。其待测基因积累数量达不到响应程度时,机器无法去读取稳定的荧光信号的变化。而且受各种因素影响(如机器本身检测情况、反应体系等。。。),机器需要这么一个基线期对背景时期进行归一化处理。
在正常情况下,基线时期与X轴相平
***若遇到下面情况,即基线期不符合实际的检测过程

这个不慌,可调试。
在分析设置菜单中,找到基线循环期的初始循环数和末尾循环数
如图:

我们可以将末尾循环数降低----可以调回来正常图谱
(如果基线期是先平行后翘起来的情况,则可以将末尾循环数往高了改(将起峰的那个位置设置为末尾循环数))
4、阈值线

阈值线在靠近X轴,刚起峰的位置
仪器默认阈值:在基线时期荧光定量信号的标准偏差的10倍处
如下图红线,只要阈值线在“坡度“”曲线里的“偏直线”处的中间范围内,是可信的。

5、Ct值
Ct值:阈值线与扩增曲线的交点。指扩增荧光信号到达阈值时所经历的循环数
(待测基因表达量越高,其达到阈值时经历的循环数越少,即Ct值越小)
***复孔间的Ct值STD<0.2
6、熔解曲线
Tm值:指双链DNA分子解链一半时的温度
根据峰值是否单一来判断图谱是否可信

四、扩增效率
计算斜率。
扩增效率应符合近似值(MIQE):90%-110%


Q:如何处理相对定量数据?
在跑完定量PCR后。数据检测看:
基线是否正常;ROX校正是否正常;Ct值;复孔重复性
后续进行数据计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