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古生物的个人推理:希氏根齿鱼
大家好,我是噬龙鲨。说到石炭纪,很多人会想到当时著名的巨脉蜻蜓和体长可达2.5米的装甲节胸马陆,而在当时茂密森林的水中还生活着大量的鱼类和两栖动物,而在它们之中还潜藏着一种超级大鱼,而它则是当时最强势的淡水掠食者——希氏根齿鱼

根齿鱼生存于石炭纪苏格兰的沼泽、河流和湖泊中,距今约3.3至3亿年前,属于肉鳍鱼总纲>肺鱼四足纲>根齿鱼目>根齿鱼科>根齿鱼属,模式种为希氏根齿鱼,根齿鱼体长可达5—7米,体重可达1.5—2吨,当看到根齿鱼时,你除了会注意到其巨大的体型外,还会留意到其修长的身形和流线型的体形,而这其实是它们为适应环境所作出的相应的演化,在石炭纪时期,陆地上基本都被高大的树木所占据,而树木之间的空隙和没被树占据的较空旷地带几乎以沼泽、河流和湖泊为主,因为树木居多的原因,可能水里时不时会有倒下的枯木,掉落的枯树枝和纵横交错的树根作为其前进的阻碍,为了穿过这些障碍,很多生活于水中的动物都趋同演化出了修长的身材和跟头部高宽近似的躯干,以便更好地穿过这些障碍物,那些同样生活于淡水中的掠食性动物为了在这样的环境中成功捕猎,也纷纷演化出了与之相似的身体特征,比如一些史前鲨鱼,如:异棘鲨目(如图所示)

而同样是掠食者的根齿鱼,也就自然而然的演化出了鳗型的身材和近似菱形的尾鳍,腹鳍、臀鳍比较退化,使得身体变得更加流线型的同时,也能更好地在水中穿过障碍物,而且根齿鱼的肉鳍基本被鳞片覆盖,还一直覆盖到鳍条的前端,而鳞片下面的鳍条都是整根的,不像其他种类的肉鳍鱼鳍条会分很多节,虽然这种结构会固定鳞片,可以避免被水底的枯木屑或树枝划伤,但也会限制其身体的灵活度,而这些身体特征也是这种大鱼为适应石炭纪水中环境所需具备的。


能适应栖息地环境的同时,身为顶级掠食者的它,硬件也自然不差,希氏根齿鱼的大脑袋约有1米长,在脑袋的前上方有一双圆溜溜的大眼睛,这双眼睛视力极佳,可在浑浊幽暗的水中看清猎物,为了杀死猎物,它们的颌骨的位于最前端的牙齿,长度超过了20厘米,牙根很长且十分坚硬,因其牙齿化石所呈现出的形态如同树根一样,所以根齿鱼这个名字也由此而来,此外,它还有着向后弯曲的圆锥状巨大牙齿,以及位于嘴巴内侧的像沧龙和蟒蛇一样的犁骨齿,使得它抓到较小的猎物时,能深深刺入猎物体内,杀死猎物,抓到较大猎物时,能轻易刺穿并固定住猎物,配合较长的身躯或许能像现代鳄鱼一样左右猛甩杀死并撕扯猎物,推测根齿鱼的猎物有棘鱼类、肉鳍鱼类和两栖动物等。


虽然希氏根齿鱼是一种生活在淡水中的掠食性鱼类,但就目前对根齿鱼化石的研究来看,这种大鱼在石炭纪的生态位,与其说是肉食性的鱼,倒不如说更加类似现代的鳄鱼,通过对根齿鱼的肉鳍进行的研究的结果来看,虽然根齿鱼无法像鳄鱼一样长时间在陆地上活动,但却也可以在岸边伏击猎物,甚至可以通过肉鳍,在陆地上进行小范围的移动,比如,其肌肉发达的胸鳍,使它们能在浅水和淤泥中行动,同时它们还有肉鳍鱼类演化出的鱼鳔,能直接在空气中呼吸,因为有这些配置,使得它们可能能像BBC中的卫星含肺鱼一样,以搁浅的形式,冲上岸追捕猎物。

在石炭纪时期,希氏根齿鱼虽然是水中的一方霸主,以至于只有同类能对其造成威胁,但在当时还是有一些动物能对其进行竞争,比如说雪莱石炭蜥和阿氏始螈,以及在前面提到的异棘鲨目,虽然可能对付不了根齿鱼,但它们依旧在石炭纪赢得了自己的一席之地。可有一点,要说明一下,其实这也是环境造就了它们的形态和行为,同时也造就了希氏根齿鱼这种有史以来最大的淡水鱼。来张对比图感受一下。

而希氏根齿鱼在体长和体重方面也都超过了大名鼎鼎的泰雷尔邓氏鱼,因为邓氏鱼的最新复原使其体型被大大缩水,但也不能因此点滴了它们的实力(其实我对斗兽也没兴趣),虽然希氏根齿鱼因晚石炭纪的“石炭纪雨林崩溃事件”早已变成化石不复存在了,但是它们的化石却足以证明它们曾存在过,也曾经辉煌过。

可能写的内容并不是很准确,请见谅。以上纯属个人观点,有不同看法的,欢迎在评论区指正,顺便点个赞,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