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OLN is a boy with black humer
德国科隆。
谢谢小胡做的short video。
1342年夏,莱茵河洪水,科隆人在城墙上划船。
17世纪末,19世纪初的情形,冬冰 ,夏洪灌城。
一,移动式防洪板墙
1984年,洪水灌入老城区,于是科隆政府建造了移动防洪板墙。
在小胡的SV中,我们可以看到:1.走进河畔的小巷子,通道处修建了永久的移动板墙卡槽,洪水来临时,工作人员会把构件插入,建起防洪板墙。2.河畔的人家修筑了高墙,高度数米。
1993年,1995年,科隆经历了两次洪水,都突破了防洪板墙的高度,城区被灌。于是,科隆在1996年建造了11.3米的高板墙。至今(2020年)洪水都没有突破它。
市内有防洪水泵站35个,用来泄洪。
Koln-Dusseldorfer:浮动的码头。在小胡的SV中,科隆大教堂不远的河畔,有N个“浮动码头”延伸进河道,水涨码头高。
二,官方的标识,民间的幽默
1.PEGEL KOLN,
水位监测站,此站高数米,灯塔形矗立河边,上有表盘,显示莱茵河水位,水位在0-10米之间。
这个建筑常见诸媒体。
2.文字预警:
河边有一些警示牌,一人高,上面有水位高度警示。比如,当水位6.3米时,行船要在河道中部缓缓行驶; 当水位8.6米时,莱茵河停航。
3.河边上的立方体:
有一块数米高的夜光立方体,城市一景。它的作用是,在夜间提醒市民水位变化。怎么做到的?
河水在2.4米以下,它发蓝色光,
在4.0米以下,它发绿色光,
在6.0米以下,它发橙色光,
当洪水有可能倒灌进科隆城区的危险时,它发红色光。
4.
Hochwasserstand
Heiligabend 24.12.1993
10,64m ------
在 1993年的圣诞前夜,洪水涌入城区,淹没了科隆。在一家酒吧吧台头顶上,有这么一个有意思的标识牌。Are Germans funny?They bit their teech and smile.
选材和扩展:
小胡侃侃,<德国科隆和洪水的故事>;
1342年:是神圣罗马帝国时期,北方的选侯同盟确立,封建地主们与教皇绝裂。又过了几年,北方成立了汉萨同盟。
请教读者:街边移动防洪板墙,每一条板材上都刻有1215字样,是什么意思?知道的读者请告诉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