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鼹鼠与机械臂的友情,洞察号上备受关注的小故障,快来一探究竟

2021-03-29 11:47 作者:天文在线  | 我要投稿

简介:美国航天局的洞察号火星着陆器携带了数种探测仪器登录火星,其中有一组叫鼹鼠的自锤式探测器,会自行下挖,然而一年多过去了似乎鼹鼠一直没有进展,在洞察号的助推下鼹鼠6月成功进入火星地下,7月7日通报的最新进展表明,鼹鼠好像并没有自行挖掘,完全被埋在地下。


美国航天局NASA的火星着陆器“洞察号”携带着众多精密设备,背负着探寻火星构成秘密的任务,于2018年11月在火星表面成功着陆。然而,这一切并不像预期的那样顺利。


 


洞察号上一个叫“鼹鼠”的16英寸自锤式探测器,已经一年多不能正常执行挖掘工作了。洞察号的相关报道表示,在着陆器机械臂的推助下,“鼹鼠”大半个身子已经进入地下了,但它并没有像预期的那样自助进行挖掘。



与此同时,地面控制小组正向远在7千万英里外的火星发送检修指令,尝试修复这个零件,


 


洞察号的热量探测器(鼹鼠)原本的任务是在火星表面上挖一个16英尺深的洞,来测量火星内部的热量。这些数据可以表明火星内部热量的量级及其来源。由此,科学家们可以推断出地球与火星是否由同一类物质组成的。


然后,鼹鼠从2019年2月开始就已经无法正常进行挖掘工作了。



NASA洞察号着陆器的机械臂正向地下推动鼹鼠(来源:NASA/JPL-Caltech)


工程师们认为可能是火星的土壤导致了鼹鼠的故障。较松软的土壤会产生摩擦力,因此当鼹鼠往下挖掘时,土壤会坍塌将鼹鼠越埋越深。但是,NASA提供的数据又显示,着陆器周围的土壤其实更像水泥,那种很多颗粒物粘在一起的硬壳。



因此,鼹鼠一直原地打转,并没有向更深处进军。


好在洞察号探测器并没有放弃他的小伙伴,他正尝试用机械臂给鼹鼠一些压力,辅助他挖向更深处。这场“拯救鼹鼠“的战役已经持续一年多了,NASA到现在也没有放弃这个小挖掘机。


公众也一直持续地关注着探查号和鼹鼠的故事, NASA的问答网站上记录了很多与此相关的问题,例如“为什么不把鼹鼠直接取出来,然后换个地方挖土”,“你确定鼹鼠不是因为撞到岩石而故障么?”



六月初,这一对儿好像有了一些进展,洞察号的机械臂成功将鼹鼠推进了地下,


到了七月份,NASA在“红色星球”上更新了最新情况:鼹鼠看起来已经完全进入地下了,但还是不能自主进行挖掘。


洞察号的推特表示,“我的机械臂也会有一些其他的工作,例如充当我的太阳能板,噢,我想到了另一个它可以做的是,土壤搬运机----哦不,应该是火星土壤搬运机,我的机械臂可以再把挖出来的土填回去。



除了全神贯注地看着鼹鼠,洞察号着陆器在其他工作上也有一些进展,例如他第一次检测到了火星地震(marsquake) 。根据这些数据,科学家们已经证实,火星是一个地震活跃的行星,并且就像我们的地球一样,有板块活动的迹象。洞察号还会在火星上待一年,希望到那时“鼹鼠”可以做到真正地自助式挖掘。


相关知识


洞察号InSight)是一颗用于研究火星行星内部结构的火星无人着陆探测器。着陆器由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制造。洞察号名字来自其全名“运用地震调查、测地学与热传导对火星内部进行探测”(Interior Exploration using Seismic Investigations, Geodesy and Heat Transport,缩写简称InSight)的首字母缩写。



洞察号的任务是将一个装载有地震仪及热流侦测器的固定式登陆载具发射到火星表面,这个固定式登陆器SEIS是由法国国家太空研究中心(CNES)生产,并利用德国航空太空中心(DLR)制造的HP热传感探头来测量火星地质结构的导热,以此研究火星的地质演化。这可以带来对太阳系的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的新认识。为了降低洞察号的成本和风险,洞察号将使用与2008年登陆火星的凤凰号相同的设计和技术。


BY:John Staughton


FY:恨水张


如有相关内容侵权,请于三十日以内联系作者删除


转载还请取得授权,并注意保持完整性和注明出处




鼹鼠与机械臂的友情,洞察号上备受关注的小故障,快来一探究竟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