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古代欧洲文明第 4 课 希腊城邦和亚历山大帝国历史故事新编
伯里克利时代
伯利克里是雅典杰出的政治家。他从公元前 443 年到公元前 429 年连续 14 年当选为雅典的首席将军。伯里克利是雅典的名门之后,他父亲曾经担任过雅典军队的统帅,母亲是著名改革家克里斯提尼的侄女。伯利克里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不仅知识渊博,文武双全,而且具有出众的口才。还不满 30 岁他已在雅典的政治舞台上崭露头角了。伯里克利还是一个廉洁奉公刚直不阿的人,他深受雅典人民的爱戴。伯里克利生活十分简朴,很少参加酒宴, 从不到别人家吃饭。他在从政的 30 年里只有一次接受了邀请,参加了他的一个亲戚的婚礼。 但是客人们在开始喝酒的时候,发现伯利克里早已离开了。 伯利克里刚开始从政时,国内当权的是一个名叫克蒙的贵族。克蒙十分赞赏斯巴达的贵 族政体。斯巴达发生了大地震,城邦几乎全被震毁,因此死了许多斯巴达人,斯巴达国内的 奴隶们见机会来了,抢夺武器杀死主人,斯巴达人的处境十分危机,他们派人向雅典求救。许多雅典人反对援助斯巴达,因为斯巴达是雅典的竞争对手。有人这样说,雅典犯不着去帮助自己的世代仇敌,让它化为灰烬。但是克蒙热情的表示,雅典要派兵去帮助斯巴达,他说 要知道,如果斯巴达灭亡啊,希腊就只孤零零的剩下一个雅典了。最后还是克蒙的意见占了 上风,派出了重装步兵去支援斯巴达。在雅典人到达斯巴达后,斯巴达的奴隶不相信雅典人 是来帮助他们的,反而叫他们离开斯巴达,这件事对雅典来说是莫大的耻辱。雅典与斯巴达之间的关系终于破裂了。雅典公民用陶片放逐法,放逐了斯巴达的同情者——克蒙。陶片放逐法是古希腊的一种特殊的投票方法,投票时将可能危害国家的人的名字记在陶片上,在公民大会上表决,当某人的票数超过半数,就被放逐国外 10 年。 克蒙被放逐后,伯里克利成为雅典政坛上的新星,他执政的年代被誉为“伯里克利时代”。 伯里克利剥夺了贵族会议的权利,实行了一种新型的民主政治。他倡议建立由全体男性公民组成的公民大会,一切国家大事均由公民大会决定,雅典的执政官也有公民大会选举产生, 执政官任期一年。因为政权不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是掌握在多数人手中。每一个成年男性公民,只要有任何特长,他就会受到提拔,担任公职。雅典进入了它的黄金时代,民主制度深入民心。从此,伯利克里成了雅典最有权威的政治家。每年他都被人们选为首席将军主持最重要的国务活动。 伯里克利的民主政治促进雅典经济空前的繁荣。雅典的手工业和商业最为发达。雅典生产的红花陶瓷远近闻名,这种陶瓶是在红色陶土的瓶身上,会让黑而滑润的激化这些绘画图案,形象生动,花纹优雅美丽。雅典的海港十分繁忙,数不清的船只进出海港,码头上堆满了从埃及西西里和黑海沿岸运来的粮食,来自波斯和迦太基的毛毯,来自马其顿的亚麻衣料和造船材料,还有来自阿拉伯的香料。兴旺发达的商业,为雅典创造了大量的财富,雅典城 内出现了许多辉煌的建筑和精美的雕塑。 此外,雅典人还创造了兴旺发达的科学文化。雅典成了希腊的学校,周围城邦的人纷纷前来参观学习。在这里,人们可以倾听名师苏格拉底的教诲,参加哲学家巴克萨格拉和德莫 克里特的辩论,能欣赏到精彩的戏剧,观赏到精美绝伦的艺术品。在伯里克利时代,希腊古典文明达到了顶峰,而所有这一切都与伯利克里的开明统治分不开。
亚历山大远征
亚历山大是希腊北部的马其顿省人,他于公元前 356 年出生于马其顿的都城佩拉。他的父亲是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母亲是伊壁鲁斯国王的女儿。亚历山大从小兴趣广泛,又聪明勇敢。有一次,有个人卖给腓力二世一匹良种马,但这匹马性情暴烈没人能驾驭它。亚 历山大当时才 12 岁,他说,如果他失败了,由他付钱。大人们都嘲笑他,但是他敏锐的发现了别人没有注意到的地方:这匹马害怕自己的影子。他镇定地把马头朝向太阳,使马平静下来,接着纵身一跃,骑上马飞驰而去。这样,亚历山大赢取了这头名叫“布斯法鲁斯”的马,此后许多年,这匹马一直是他战斗中的坐骑。 12 岁时,他的父亲腓力二世给他聘请了古希腊著名学者亚里士多德,向他传授哲学、 医学、文学等知识。亚历山大特别爱好希腊文学,亚里士多德为他注解了一本荷马史诗《伊利亚特》。这本《伊利亚特》从此成了他最珍爱的作品,在以后的征战中,一直携带在身边。 少年时代的亚历山大就随父亲南征北战,积累了很多政治军事经验,也埋下了征服世界的梦想。公元前 338 年,腓力二世决定控制整个希腊地区,马其顿军队与希腊联军在希腊中部展开了一场大战。亚历山大指挥左翼军队,给希腊军队以沉重的打击,显示了他的军事才 干和毅力。这场战役后,马其顿成了整个希腊的主人。公元前 336 年,腓力二世在参加她女儿的婚礼上,被一个心怀不满的贵族刺杀。二十岁的亚历山大即位,成为马其顿国王。 亚历山大从继承王位起就一直考虑着征服波斯。公元前 334 年,亚历山大率领马其顿希 腊联军踏上了东征之途。但是,和拥有百万雄师的波斯帝国相比,这是微不足道的远征队伍。 他只有三万步兵、五千骑兵和一百五十艘战舰。出征之前,亚历山大把他全部的财产分赠给 自己的部下和朋友。但有人问他给自己留下什么时,他大声答道:“希望”!他就这样,满 怀着征服的希望开始了远征。 公元前 333 年,在波斯的伊苏斯会战中,亚历山大以四万兵力,战胜波斯的六十万大军, 取得了辉煌的胜利。波斯国王大流士三世狼狈逃窜,甚至连母亲和妻女都成了俘虏。最后亚 历山大又击败波斯海军长驱直入埃及。在埃及,他自称是太阳神阿蒙之子,表示尊重埃及的 古老传统,他还亲自勘察设计,在尼罗河三角洲建立了亚历山大城,埃及祭司们为他加封法 老称号。 征服波斯并未使亚历山大满足,他稍事休息,随机率军经阿富汗南下,进军印度。在付出沉重代价后,终于占领了印度河流域,并在那里建立起两座亚历山大城。亚历山大准备向 恒河进军,将东征进行到底。他号召士兵们:“生时,勇往直前;死时,流芳百世”。但是此时,马其顿军已远离家乡,征战已有八年,征程五万里,此时将士们已疲惫不堪。印度的热带气候,可怕的毒蛇,流行的传染病,这一切都影响了士兵们的情绪,他们思念远方的家乡和亲人,公开拒绝继续远征,亚历山大被迫班师回国。 公元前 325 年,亚历山大回到了帝国的新都-----巴比伦,近十年的东征,宣告结束。 亚历山大好像是为了战争而生的,和平的生活似乎不适合他。回巴比伦不久,他便感染了恶性疟疾,一病不起。公元前 323 年 6 月 13 日,亚历山大病逝,年仅 33 岁。亚历山大死后, 由他建立的横跨三大洲的帝国不再统一,将领们纷纷拥兵自立,互相残杀。随后,该帝国分裂成几个希腊化的国家,亚历山大庞大的帝国只存在了短短 13 年!
马拉松战役
公元前 490 年 9 月 12 日,雅典城中央广场上聚满了民众。此时,在城东北海边的马拉松平原上,雅典军队和波斯军队正在激战,这是一场关系到雅典能否保持独立自由的战斗。 时间在一分一秒的过去,人们沉默着,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等待着战斗的结果。突然,一个 满身血迹的战士冲进了广场,他激动的喊道,我们胜利了,大家欢乐吧。听到这一振奋人心的消息,广场上立刻爆发出一阵阵热烈的欢呼声,而士兵因过度疲劳倒在地上牺牲了。 马拉松战役,是希腊人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一次重要战役。马拉松战役中,雅典共俘获 7 艘敌舰,打死波斯官兵 6400 人,而雅典只牺牲了 192 名战士。雅典士兵菲迪皮茨临危受命,将胜利喜讯成功地传回了国内。马拉松战役的胜利,使整个希腊免遭波斯帝国的侵占, 也极大地提高了雅典在希腊的政治地位,还促进了整个希腊半岛经济文化的繁荣。 为了纪念马拉松战役和希腊英雄菲迪皮茨,1896 年在雅典举行的现代第一届奥林匹克 运动会上设置了一个新的竞赛项目——马拉松。从马拉松起跑大致沿着当年菲迪皮茨经过的路线,终点是雅典全程为 40 公里。1924 年,这段距离被重新测量,确定为 42 公里又195 米,这就是今天世界各国通用的马拉松长跑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