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遇·记录】你听歌会有什么神奇的经历吗
这本来是写过两次了。第一次是即时写在便签,有点简陋;第二次是写了三千多字,又有些奇怪。
所以这是第三次。明天开学,要是再不写完一个能给人看的,那就要等到高考结束再写了。
可以简单聊聊第二次。第二次写,是被从没实践过的想法推着走的。
什么想法?以为自己能够处理好三条线,拧成一股绳,交缠升华。
什么结果?写的时候颅内高潮,被好友提醒后回头给自己看吐——像是没有任何逻辑的自我感动式杂谈。
这一次简单了,就一句话:你听歌会有什么神奇的经历吗?
先插个嘴,我没接受过系统的音乐培训,所拥有的欣赏能力全部根源于老爹,生长于老歌,中v和邦邦。所以没必要上情绪。另外,每个人的耳朵不一样,听的重点也不一样,请不要在意。
现在开始吧。
需要说另一个比较重要的东西。我不知道有多少人会有那种“解构”乐曲的感觉。(先管这个叫“解构”)拿个不大形象的比方。同桌考全区第一,但是英语听力每次错几个十几个 ,问他为什么,他说,“感觉什么也听不懂,像是一坨糊”。看看听力书后面的方法指导,一个都不认识。而那些英语碾压做完听力的,大都是听了几年甚至十几年英语,直接听到什么选什么。
这个现象接到音乐是说得通的。听多了自然会听了。不过出入的话,大概是,听母语者说英语不管怎么听都是英语,听歌则可能会被低质量曲目威胁。
“解构”的表现之一,就是听歌会很累。为什么一个人能够在听摇滚乐的情况下撑不住两首歌就睡着?在不唱的前提下认真听了,那就是会睡着。这暑假我还专门试了试,放到第二首歌一半时翻了个身,感觉到超级舒服的想睡觉的那种()
而“解构”不能算作神奇的经历,它是一种能力。
而在极端情况下,能力几乎化为本能,产生的效果是离谱的。不过很难触发,我也只碰过两次,而要分享的重点也就是这两次经历。
第一次、阳。
新冠放开后,学校不可避免地遭殃。而我们学校,是那种尽量在校吃药克服的策略。我不好评价这种做法的好坏,当我意识到全班感冒后没老师敢进教室上讲台讲课时,自认为摆烂才是熬过这几天的唯一选择。不能请假吗?可以,先烧到39°。本人很幸运,大概烧了三四天就到39°了,那晚上水银柱看出来后止不住地笑。
不过刚高兴没多久就感觉要头痛死了。躺在车后座,脑袋不停地往角落蹭,那种扯塞子似的阵痛真的受不了。在车上半死半活地到了医院,我妈去里面拿药,我爸在外面透气。我实在忍不住车里的味道,想开条缝吸外面的空气,刚好看到车门装矿泉水的地方放着自己的手机——那是上星期来学校时放的。
于是掏出口袋里微机课拿来听歌的耳机,直插进手机里,熬过开机后点开本地音乐,发现没下载现在厨的乐队的歌,于是找了以前厨的乐队的歌随便放了一首,是《前ヘススメ!》。

过程很莫名奇妙,就是闭上眼,熟悉的东西炸在耳边,感觉到一片五彩……一曲终了,脑袋虽然还在痛,但是已经没有拔塞子的那种绝望了。
脑袋虽然还在痛,但是已经没有拔塞子的那种绝望了。于是撑起一点身子,拿起上车递给我的热水喝了一大口——
吐了,烫死。
第二次、幻昼。(以下引自第二次写的自嗨文)
而要体会到这种主唱背后,乐队背后,编曲、作词、剧情编导(?)背后,那千千万万的情感凝结成的《Daylight -デイライト-》的背后的激动,需要放下那把名叫“标准”的尺子,用心去听。
当然,你有选择的自由。
而第一次真正听完,是在2023年6月6日凌晨一两点。
放的高考假,反正就是熬夜看小说,从5号晚十点半看到凌晨。
那是一种什么状况呢?就是脑子里很奇怪的纯纯的感觉,加上痛感以及眼睛和手的疲惫,机械式地按音量键翻页,然后扫完文字,再继续翻页……
又闭眼休息会儿。睁开眼,看到房间里贴着的那几颗荧光星星,想了下,别看了,睡觉吧。
因为熬到这时候,我的视野已经在疯狂跳动……我也不知道怎么形容,感觉眼睛抽疯了一样。
又怔了好一会儿,想起来已经很久没听歌睡觉了。于是打开手机自带的音乐软件,把今天刚下的乐队歌曲找到,播放。
是《Daylight -デイライト-》。

像往常一样,享受着被乐音包裹的感觉,闭上还在跳的眼,随便找个姿势侧躺着。
之所以在开头说“第一次真正听完”,是因为,这次听的是full版。
前奏相当于重复两遍,但相比于一遍来说没那么突然,也更完整一些。我接续着听,一切都还是熟悉的样子,一切都还在按照想的那样展开。到了没听过的第二段,词换了,有些新鲜的东西注入,于是稍有了点害怕似的期待——不过还是那样的伴奏,也不太愿意仔细很多去听,还是那样的享受就好了。
但是,随着bass音沉入间奏,一个莫名奇妙的梦闯入了我的眼眶。
(以下内容引自当晚的手机便签)
我是没听过完整版的。
与破琵琶不同,随便网易云什么的一搜,都能出来full曲。但Morfonica不一样。
这晚,我听了,daylight完整版。
正当我顺着第二段旋律走向时,忽地一记精神分离,视野内的景物飞速向后倒退。随后,我意识到,是小提琴的飞舞,霸道地将我扯进幻境。
复古,复古……无声电闪雷鸣的黑暗之下,我的眼前,一座像是西式城堡的建筑直逼我的眼球 。没有停下,穿过门,是一段狭窄的甬道。继续向里穿梭,提琴的声音不断被放大,一个人影现在面前——
她正忘我地拉着小提琴,那把割人心魂的小提琴……没多少时间给我定睛观察,不可抗的推力像是火箭般,我瞪大了眼睛,直接冲进了她的眼眸!
随后是电吉他音响彻脑海。我凝了神,是一人敲打着电吉他,侧面着我……镜子,镜子……电音不断转着,提琴音从她身后的镜面再次传来……!映出一个人影,拉着小提琴。
电音不断加高,提琴音螺旋式上升,互相交缠,纵横,推向……
啊?
我的视角忽地弹开,地面的景物瞬间缩小至一个点——
我……飞了?
主唱的声音从身后响起。
还是那么平直,温柔,透亮,忧郁?伤……
我转过身,五人站在空中,像是有隐形的舞台一样。
你们,都在啊……
旋律流入熟悉的轨道。我望着眼前演奏的五个身影,勾起一抹笑意。
那么,再次,欣赏。
真正的欣赏……。这并不是什么想象,而是真真实实在我眼前发生的。我知道这个很扯,我也是第一次见,可以说是我的“离谱音乐经历”排第一位的了。(笑)
当时那片景闯入眼前的时候,说实话我人是蒙的,然后是后知后觉的激动。怕它突然停下,又不知道怎么维持,就听凭摆布,让这个景自由延展开。穿梭到甬道的那一段我记忆得特别明显,里面的那个暗黄橙色的光跟MV里的一样,然后整个视野,像是被设定好的摇晃角度路线那样喝醉酒似的飞。直冲进某人的眼眸,应该是演绎的以前一个番里的片段吧,见到过很多剪辑放过。
这就是我第一次真正听完,《Daylight -デイライト-》

这两次就是我所有的神奇的经历。之所以要写,要发出来,是因为要记录、传达。
这两次,是我永远忘不掉的两次。
在哪本书上看到过一句话,大概意思是,不分享(指相对于物质而言的精神)的人很自私。
如果这些东西能够传达给你,我将感激不尽。要知道,放现实里能看到这些东西的人,不超过两个。而且根本不可能入选校刊,也不可能有几个人能认真看懂,所以分享也成了个笑话。而放在b站专栏上,可能有六七十个,这比我班上人还多!(笑)
那么,祝各位都收获自己的音乐。